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1351章 侠客行(85)(3/3)

)似乎是一连串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电影镜头。

她盗金合离开魏城后,将行二百里,“见铜台高揭,漳水东流。

晨飙动野,斜月在林。”

十七个字写出了一幅壮丽的画面。

红线叙述生前本为男子,因医死了一个孕妇而转世为女子,这一节是全文的败笔。

转世投胎的观念特别为袁郊所喜,《甘泽谣》另一则故事〈圆观〉也写此事。

那自然都是佛教的观念。

《甘泽谣》的书名相当奇怪。

据袁郊所记,他写这几则短篇故事时,连日大雨,当地干旱已久,甘霖沛降,人民喜而普说故事,故事奇妙而喜气洋洋。

结尾飘逸有致。

红线告辞时,薛嵩“广为饯别,悉集宾僚,夜宴中堂。

嵩以歌送红线酒,请座客冷朝阳为词,词曰:‘采菱歌怨木兰舟,送客魂消百尺楼,还似洛妃乘雾去,碧天无际水空流。

’歌竟,嵩不胜其悲。

红线拜且泣,因伪醉离席,遂亡所在。”

这段文字既豪迈而又缠绵,有英雄之气,儿女之意,明灭隐约,余韵不尽,是武侠小说的上乘片段。

(凡影视编剧人喜添蛇足,不懂艺术中含蓄之道者,宜连读本文结尾一百次,然后静思一百天;如仍无效,请读钱起〈省试湘灵鼓瑟〉诗结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一千遍,然后静思三月。

如仍无效,只好设法改行了。

如何改行?

或作场记、或搬道具,相貌俊美者可作大明星。

电影、电视中行当甚多,慢慢转换可也。

) 附录:红线 唐潞州节度使薛嵩家青衣红线者,善弹阮咸,又通经史,嵩乃俾其掌笺表,号曰内记室。

时军中大宴,红线谓嵩曰:“羯鼓之声颇甚悲切,其击者必有事也。”

嵩素晓音律,曰:“如汝所言。”

乃召而问之,云:“某妻昨夜身亡,不敢求假。”

嵩遽放归。

时至德之后,两河未宁,初置昭义军,以涂阳为镇,命嵩固守,控压山东。

杀伤之余,军府草创。

朝廷命嵩女嫁魏博节度使田承嗣男,又遣嵩男娶滑毫节度使令狐章女。

三镇交为姻娅,使日浃往来。

而田承嗣常患肺气,遇夏增剧。

每曰:“我若移镇山东,纳其凉冷,可延数年之命。”

乃募军中武勇十倍者得三千人,号外宅男,而厚其恤养。

常令三百人夜直州宅,卜选良日,将并潞州。

嵩闻之,日夕忧闷,咄咄自语,计无所出。

时夜漏方深,辕门已闭,策杖庭际,唯红线从焉。

红线曰:“主自一月,不遑寝食。

意有所属,岂非邻境乎?”

嵩曰:“事系安危,非汝所能料。”

红线曰:“某诚贱品,亦能解主忧者。”

嵩乃具告其事,曰:“我承祖父遗业,受国家重恩,一旦失其疆土,即数百年勋伐尽矣。”

红线曰:“此易与耳。

不足劳主忧焉。

暂放某一到魏郡,观其形势,觇其有无。

今一更首途,二更可以复命。

请先定一走马使,具寒暄书,其他则待某却回也。”

嵩大惊曰:“不知汝是异人,我之暗也。

然事若不济,反速其祸,奈何?”

红线曰:“某之此行,无不济者。”

乃入闱房,饰其行具。

梳乌蛮髻,贯金雀钗,衣紫绣短袍,系青丝轻履。

胸前佩龙文匕首,额上书太乙神名。

再拜而行,倏忽不见。

嵩乃返身闭户,背烛危坐。

常时饮酒,不过数合,是夕举觞,十余不醉。

忽闻晓角吟风,一叶坠露,惊而起问,即红线回矣。

嵩喜而慰劳,曰:“事谐否?”

红线对曰:“幸不辱命。”

又问曰:“无伤杀否?”

曰:“不至是。

但取牀头金合为信耳。”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