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347章 侠客行(81)(1/3)

篇末记载:楚王问风胡子,宝剑的威力为什么这样强大:“楚王于是大悦,曰:‘此剑威耶?

寡人力耶?

’风胡子对曰:‘剑之威也,因大王之神。

’楚王曰:‘夫剑,铁耳,固能有精神若此乎?

’风胡子对曰:‘时各有使然。

轩辕、神农、赫胥之时,以石为兵,断树木为宫室,死而龙臧,夫神圣主使然。

至黄帝之时,以玉为兵,以伐树木为宫室、凿地。

夫玉亦神物也,又遇圣主使然,死而龙臧。

禹穴之时,以铜为兵,以凿伊阙,通龙门,决江导河,东注于东海,天下通平,治为宫室,岂非圣主之力哉?

当此之时,作铁兵,威服三军,天下闻之,莫敢不服,此亦铁兵之神,大王有圣德。

’楚王曰:‘寡人闻命矣!

’”

《越绝书》作于汉代。

这一段文字叙述兵器用具的演进,自旧石器、新石器、青铜器而铁器,与近代历史家的考证相合,颇饶兴味。

风胡子将兵刃之所以具有无比威力,归结到“大王有圣德”

五字上,楚王自然要点头称善。

拍马屁的手法,古今同例,两千余年来似乎也没有多少新的花样变出来。

处女是最安静斯文的人(当然不是现代着迷你裙、跳新潮舞的处女),而猿猴是最活跃的动物。

《吴越春秋》这故事以处女和白猿作对比,而让处女打败了白猿,是一个很有意味的设想,也是我国哲学“以静制动”

观念的表现。

孙子兵法云:“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拿处女和奔跃的兔子相对比。

或者说:开始故意示弱,令敌人松懈,不加防备,然后突然发动闪电攻击。

白猿会使剑,在唐人传奇《补江总白猿传》中也有描写,说大白猿“遍身长毛,长数寸。

所居常读木简,字若符篆,了不可识;已,则置石磴下。

晴昼或舞双剑,环身电飞,光圆若月。”

旧小说《绿野仙踪》中,仙人冷于冰的大弟子是头白猿,舞双剑。

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中,连续写了好几头会武功的白猿,女主角李英琼的大弟子就是一头白猿。

二 虬髯客 〈虬髯客传〉一文虎虎有生气,或者可以说是我国武侠小说的鼻祖。

我一直很喜爱这篇文章。

高中一年级那年,在浙江丽水碧湖就读,曾写过一篇〈虬髯客传的考证和欣赏〉,登在学校的壁报上。

明报总经理沈宝新兄和我那时是同班同学,不知他还记得这篇旧文否?

当时学校图书馆中书籍无多,自己又幼稚无识,所谓“考证”

,只是胡说八道而已,主要考证该传的作者是杜光庭还是张说,因为典籍所传,有此两说,结论是杜光庭说证据较多。

其时教高中三年级国文的老师钱南扬先生是研究元曲的名家,居然对此小文颇加赞扬(认为“欣赏”

部分写得颇好)。

小孩子学写文章得老师赞好,自然深以为喜。

二十余年来,每翻到〈虬髯客传〉,往往又重读一遍。

这篇传奇为现代的武侠小说开了许多道路。

有历史的背景而又不完全依照历史;有男女青年的恋爱;男的是豪杰,而女的是美人(“乃十八九佳丽人也”

);有深夜的化装逃亡;有权相的追捕;有小客栈的借宿和奇遇;有意气相投的一见如故;有寻仇十年而终于食其心肝的虬髯汉子;有神秘而见识高超的道人;有酒楼上的约会和坊曲小宅中的密谋大事;有大量财富和慷慨的赠送;有神气清朗、顾盼炜如的少年英雄;有帝王和公卿;有驴子、马匹、匕首和人头;有弈棋和盛筵;有海船千艘甲兵十万的大战;有兵法的传授……所有这一切,在当代的武侠小说中,我们不是常常读到吗?

这许多事情或实叙或虚写,所用笔墨却只不过两千字。

每一个人物,每一件事,都写得生动有致。

艺术手腕的精炼真是惊人。

当代武侠小说有时用到数十万字,也未必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红拂女张氏是个长头发姑娘,传中说到和虬髯客邂逅的情形:“张氏以发长委地,立梳牀前。

公方刷马。

忽有一人,中形,赤髯而虬,乘蹇驴而来,投革囊于炉前,取枕欹卧,看张梳头。

公怒甚,未决,犹亲刷马。

张熟视其面,一手握发,一手映身摇示公,令勿怒,急急梳头毕,裣衽前问其姓。”

真是雄奇瑰丽,不可方物。

虬髯客的革囊中有一个人头,他说:“此人天下负心者,衔之十年,今始获之,吾憾释矣。”

这个负心的人到底做了什么事而使虬髯客如此痛恨,似可铺叙成为一篇短篇小说。

我又曾想,可以用一些心理学上的材料,描写虬髯客对于长头发的美貌少女有特别偏爱。

很明显,虬髯客对李靖的眷顾,完全是起因于对红拂女的喜爱,只是英雄豪杰义气为重,压抑了心中的情意而已。

由于爱屋及乌,于是尽量帮助李靖,其实真正的出发点,还是在爱护红拂女。

我国传统的观念认为,爱上别人的妻子是不应该的,正面人物决计不可有这种心理,然而写现代小说,非但不必有这种顾忌,反应去努力发掘人物的内心世界。

但〈虬髯客传〉实在写得太好,不提负心的人如何负心,留下了丰富的想像余地;虬髯客对红拂女的情意表现得十分隐晦,也自有他可爱的地方。

再加铺叙,未免是蛇足了。

(现代电影和电视的编剧人最爱“加添蛇足”

,非此不足以示其陋,总认为原作有所不足,再加蛇足方为完全,不明艺术中“空白”

的道理。

近代中国影视殊少佳作,固不足异。

)《新唐书·李靖传》中说:“世言靖精风角鸟占、云侵孤虚之术,为善用兵。

是不然。

特以临机果,料敌明,根于忠智而已。

俗人传着,怪诡禨祥,皆不足信。”

李靖南平萧铣、辅公祏,北破突厥,西定吐谷浑,于唐武功第一,在当时便有种种传闻,说他精通异术。

唐人传奇《续玄怪录·李卫公别传》中写李靖代龙王施雨,褚人获的《隋唐演义》中引用了这故事,《说唐》更把李靖写成是个会腾云驾雾的妖道。

“风尘三侠”

的故事,后世有不少人写过,更是画家所爱用的题材。

根据这故事而作成戏曲的,明代张凤翼和张太和都有〈红拂记〉,凌濛初有〈虬髯翁〉。

但后人的铺演,都写不出原作的神韵。

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认为陈忱《后水浒传》写李俊等到海外为王,是受了〈虬髯客传〉的影响,颇有见地。

然而他说〈虬髯客传〉“是一篇荒唐不经的道士气息很重的传奇文”

,以“荒唐不经”

四字来评论这“唐代第一篇短篇小说”

(胡适的意见),读文学而去注重故事的是否真实,完全不珍视它的文学价值,当是过分重视现实主义的文学理论之过。

历史上的名将当然总是胜多败少,但李靖一生似乎从未打过败仗,那确是古今中外极罕有的事。

可是他一生之中,也遇过三次大险。

第一次,他还在隋朝做小官,发觉李渊有造反的迹象,便要到江都去向隋炀帝告发,因道路不通而止。

李渊取得长安后,捉住了李靖要斩。

李靖大叫:“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

李渊觉得他言词很有气概,李世民又代为说项,于是饶了他。

这是正史上所记载李靖结识、追随李世民的开始。

李渊做皇帝后,派李靖攻萧铣,因兵少而无进展。

李渊还记着他当年要告发自己造反的旧怨,暗下命令,叫峡州都督许绍杀了他。

许绍知道李靖有才能,极力代为求情。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