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6章 天龙(194)(2/2)
一想到此节,出招便只攻击虚竹面门,“大智无定指”
、“去烦恼指”
、“寂灭抓”
、“因陀罗抓”
,接连使出六七门少林神功,对准虚竹的眼目咽喉招呼。
鸠摩智这么一轮快速抢攻,虚竹手忙足乱,无从招架,惟有倒退,这时连“韦陀掌”
也使不上了,一拳又一拳打出,全是那一招“黑虎偷心”
,每发一拳,都将鸠摩智逼退半尺,就只这么半尺之差,鸠摩智种种神妙变幻的招数,便均不能及身。
顷刻之间,鸠摩智又连使六门少林绝技,少林群僧只看得目眩神驰,均想:“此人自称一身兼通本派七十二绝技,七十二门未必真的全会,看来三四十门是有的。”
但虚竹用以应付的,却只一路“罗汉拳”
,且在对方迅若闪电的急攻之下,心中手上全无变招的余裕,打出一招“黑虎偷心”
,又是一招“黑虎偷心”
,来来去去,便只依样葫芦的一招“黑虎偷心”
,拳法之笨拙,纵然是市井武师,也不免为之失笑。
但这招“黑虎偷心”
中所含的劲力,却竟不断增强,两人相去渐远,鸠摩智手指手爪和虚竹的面门相距已逾一尺。
鸠摩智陡然右掌略沉,反掌拍向虚竹手腕。
虚竹右臂横格,鸠摩智和他手腕相交,蓦地里手臂剧震,跟着一阵酸麻,急运小无相功抵御时,竟为对方手臂“臂臑穴”
上传来的小无相功化去。
鸠摩智一惊非同小可,背上冒出冷汗,想起了那日在苏州曼陀山庄中的往事: 往事依稀 当日鸠摩智擒拿段誉前来江南,既想窥知大理段氏的六脉神剑,又想以此藉口,去窥看慕容氏在参合庄“还施水阁”
中的武功秘笈。
慕容家的阿朱、阿碧在锦瑟居设宴,宴请鸠摩智、段誉、过彦之、崔百泉四人。
阿碧在水阁中鼓瑟,突然地板翻落,将段誉与朱碧二姝跌入预伏在水阁底下的小舟。
三人荡舟逃走,鸠摩智不会划船,追赶不上。
他大怒之下,逼迫慕容家的仆人带领他去参合庄,但即使以性命相胁,众仆仍没一个屈从。
鸠摩智知燕子坞参合庄建于太湖中的云水深处,荷花菱叶,变幻无常,极难找寻。
他心生一计,到苏州府城里抓到一名公差,以钢刀架在他颈中,逼他带领。
官府公差钢刀在颈,乖乖的便坐船带了他去。
鸠摩智赏了他十两银子,命他离去,上岸缩身长草丛中,等到二更之后,便进入庄内。
庄中果然并无主人,来到书房翻找,只是些《十三经注疏》、《殿本廿二史》、《诸子集成》之类书生所用的书本,全无所得。
到第二日午间,见有艘大船驶来,船上主人是个美貌贵妇,带领十来名手执刀剑的丫鬟,气势汹汹的冲进庄来。
庄上仆妇见了她口称“舅太太”
,船夫男工等人则叫她王夫人。
只听那王夫人连问:“我家小姐在那里?
快叫她出来!”
“阿朱、阿碧两个鬼丫头呢,死到那里去了?”
吩咐手下丫鬟:“快去揪阿朱、阿碧两个小鬼头出来,先斩了两人右手再问话。”
又问:“你家公子回来过没有?
是不是跟我家小姐在一起?”
不等人回答,出手就是重重一个耳光,不论男仆女仆,见人就打。
鸠摩智瞧她身手,武功也不甚高,但对那群佣仆拳打足踢,却已绰绰有余。
鸠摩智料她找不到人,必定原船回去,便想乘她坐船回上陆地,于是悄悄踱到大船之侧,待无人在旁时轻轻跃上后艄,缩在角落里。
果然过不到一个时辰,王夫人率领众婢回船,驶入湖中。
王夫人没找到人,在船中拍台敲凳,发怒骂人,谁也不敢答话。
大船驶了个把时辰,来到一座水庄外的码头停泊。
鸠摩智等到天色全黑,这才进庄。
黑暗中难寻事物,见临湖有座小楼构筑精致,倾听楼中无人,上得楼去,轻推窗子,跳了进去。
但见四周黑沉沉地,灯烛全无,便在一间无人的房中地板上睡倒。
睡梦之中,忽听得楼下窸窣声响,有人踏上枯草。
鸠摩智便即惊醒,从窗格缝隙中向外张望,听得脚步轻响,有人走上楼来。
此人踏上梯级时使力轻柔,几若无声,足见内力高明。
鸠摩智不敢稍作声响,只见火光微晃,那人脚步奇速,顷刻间便走进隔壁房内,移火摺点燃桌上蜡烛。
但听得嗒嗒几声,似是扭动机括,再听得呀的一声,一门推开。
鸠摩智从板壁缝隙中张去,见隔房壁上开了一洞,洞外有门,门上漆作墙壁之色,关上了决难察觉。
向洞中望进去,里面是间暗房,房中排满了一只只柜子,重重高叠,每只柜子的柜门上都刻了字,填以蓝色颜料,均是“琅嬛玉洞”
四字。
鸠摩智知“琅嬛”
是仙人藏书之所,心念一动,莫非这些柜中所藏,皆是武学珍籍?
只见那人手持烛台,在书柜前一只只的瞧去。
背后看那人时,见他身穿青色长袍,长发披背,头发花白,似乎年纪已不轻。
鸠摩智心下沉吟:“此人年岁已高,内功了得,武林中当是何人,该能猜想得到。”
见他走到一只柜子前,柜门上横排“琅嬛玉洞”
四字,下面竖行两行字,刻着“青牛西去,紫气东来”
八个字,乃用绿色颜料填色,心想:“青牛、紫气什么的,当是老子道家的学问,如柜里放的是《老子道德经》、《庄子南华经》、《抱朴子》一类道家书籍,可以全然不理了。”
只见那人抽起柜门木板,将柜中一叠簿籍都搬出来放上书桌,共有七八本,簿角卷起,似是用旧了的帐簿。
那人一侧身,鸠摩智便看清他面目,见他约莫六七十岁,脸面平滑,肤色白皙,登时想起一人:“这人以这般年纪,却仍保童颜,莫非是会使‘化功大法’的丁春秋?”
屏气凝息,更不敢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