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四章 帝都四合院(2/2)
谁排着队都会让邻居来夹个塞。
惹的后边排队的人不高兴。
还有互相帮着看个门,收个信。
照应一下孩子。
每日里大人见面聊天,小孩结伴玩耍,尤其是到了夏天,家家开着门通风,小孩子随便就走东家串西家。
各家的晚饭也大多摆在院子里吃,张家大哥和李家老弟的后脊梁几乎都能顶上。
边吃边招呼:‘张大爷今儿又是炸酱面呀?
’‘我这儿有鲜货,香椿!
您尝尝!
’ 胡同里的风俗特别讲究公德,谁要光顾自己不顾别人可不行。
比如,一个院子里只有一个水龙头,谁要老把着洗个没完,别人就得等,谁要把破家具堆到大门洞里,别人的自行车就推不进来了。
所以,碰上不自觉的,就需要有人出来‘管闲事’。
碰上互相不服气吵起来了,就要有人来说‘公道话’,一般是有点年纪的大爷大妈大叔大婶。
再不行胡同里还有居委会。
后来还有人管居委会的叫‘小脚侦缉队’,一是因为居委会里老太太多,二是她们的警惕性特别高,都跟警察似的。
其实她们也干不少好事呢,整天在胡同里轮流值班,到处走走看看,溜门橇锁的还就是少。
另外谁不讲公德,半夜吵的别家睡不了觉,或糟害公共卫生或欺负邻居,居委会的就能出来说句公道话,调解调解。”
徐玥从小在胡同里长大,虽然说她家的四合院并没有出租,但是胡同里的风俗却是非常熟悉的。
听到这些,张天元笑道:“听你这些话,好像这胡同文化还蛮有趣的嘛。”
“唉,外人就是图个新鲜吧。
如今迷恋胡同的人还有不少,包括好多的外国人,还有像你这样的大老板啊。
可要是问问住在胡同里的普通百姓,他们大多数却盼着赶紧搬迁。
“为什么呢?”
张天元问道。
“你这个为什么问的好啊,那是因为大杂院里的小平房远不如现代化的楼房。
第一个不方便就是厕所。
早先的四合院里有厕所,但是不通下水道,需要掏大粪的定期来掏,不然就满出来了。
后来呢,背着粪桶进四合院掏大粪的没了。
四合院里的厕所少数接通了下水道,但多数却‘废了’,大家只能上胡同里的公共厕所。
夜里怎么办呢?
家家都有尿盆,每天早上就要去‘倒夜壶’。
所以王小波写到胡同里冬天常见的景像:下水道的铁箅子上冻着半截屎撅子,一直能冻到开春。”
徐胥苦笑了一声道:“小时候还不觉得什么,可是随着我年纪越来越大,对许多事情就非常敏感了,很想快点搬出那地方。”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