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二八五章 古代豪宅(1/2)

听着徐玥的话,张天元不由摸了摸鼻子道:“徐姐,你说这么多缺点,就不怕我不买了吗?”

“要是别人,我当然不会说的,不过你是朋友,又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觉得应该告诉你!”

徐玥笑了笑道:“如果你真的不想买的话,今天就当时去逛逛吧。”

“那我还是多了解一下吧,你说的那些缺点,对我来说,倒是可以克服的。”

张天元笑道。

“其实不止那些呢。

四合院的第二个不便是取暖。

统一供暖的暖气基本没有,到了冬天各家烧煤球或蜂窝煤取暖。

烧炉子需要安上烟筒风斗防煤气,可每年冬天总有让煤气熏死的。”

“不是吧,现在就算没有天然气,也有灌装煤气吧?”

张天元惊讶地问道。

“嗯!

现在做饭好多了,大多用上了罐装石油气,早先烧煤炉子做饭时,老得惦记着添煤、开火门、关火门、封火。

一没留神火灭了,一个小时都别想吃上饭。

第三个不便是上下水道。

一个院子里通常只有一个水管子一个水池子。

冬天水管子一冻上,哪家都用不上水,都要贡献点热水浇那冻住的水管子。

水池子的下水道堵了也是整个院子的麻烦。

反正每天哪家用点水,刷牙洗脸,都要往院子里跑,真是不方便。

四合院的平房保暖性也太差。

北房西房还好点,东房夏天西晒,南房冬天太阴冷。

其实到了冬天都够呛,门一开就是‘外边’,冷风呼呼的往家里灌,可洗个菜、接个水、倒个水、上趟厕所都得出门!

还有,这些平房都太老了,随便哪间都在百年以上。

每年夏天,雷阵雨一来住四合院的就有人揪心,漏雨还算小事。

有的危房一阵大风大雨就许能塌了。

1976年唐.

山地震,帝都也塌了上万间房子,全是这种老平房。

所以说,欣赏帝都文化的人们,包括一些外国人一提胡同四合院就爱的不行,一听见‘拆’字就气的要命。

可真住在四合院里的老帝都人却跟他们想法不同。”

“嘿嘿,你这是在讽刺我这样的人吗?”

张天元挠了挠头道。

“也不是讽刺了。

只是每个人所站的位置,看事情的角度不同而已。

现在不是时兴什么农家乐吗?

那是城里人的乐子,可是对于乡下人来说,农家乐有什么好的?

他们宁愿去城里进馆子,所以这就不好比了。”

徐玥摇了摇头道。

“那些离开四合院,离开胡同的人。

就不会留恋吗?”

“也会啦!

如今,许多的胡同已经不复存在,拆了盖楼了。

胡同里的人都搬了家,大多在三环以外。

他们住进了楼房,厕所厨房,上下水道,暖气煤气一应俱全。

大门一关自成一统,又方便又宽敞。

这回该满意了吧?

嘿嘿,时候一长,有些老帝都人又东看看西瞅瞅,觉的又缺了点什么。

缺了什么呢?

街坊邻居那份亲热!

住了几十年的老街坊,这一搬迁失去了联系。

等搬迁的新鲜劲过了,才突然发现怎么就好像跟亲人失散了!”

徐玥答道。

“嗯,这个说的太有道理了。

仔细想想的话,农村人搬迁到城市,住进了公寓之中后,尤其是老一辈的,很想念农村的生活吧,那多热闹,平日里串串门。

在太阳地里打打麻将、打打牌,聊聊天,那多有意思啊。”

张天元点头道。

“所以说,其实还是有得有失吧。

我想我爸妈搬走之后,肯定也会想念这里的邻里的,不过想念了就回来看看吧,现在交通这么方便。”

徐玥笑道。

“倒也是!”

“蛇麟大哥,就前面那条路拐进去,对!”

徐玥对开车的蛇麟说了一声。

蛇麟将车拐进了胡同里,这里的路相对来说要窄一些,不过也能过车,就算是并排过两辆车也是办得到的,应该是后来扩修过的。

汽车驶入了胡同里,感觉和别处的景色就完全不一样了,绿荫之下,可以看到路边下棋的大爷,聊天的大妈,还有玩耍的小孩,可以听到鸟叫声,还有狗叫声,这在繁华地段是很难遇到的。

“云开闾阖三千丈,雾暗楼台百万家”



这“百万家”

的住宅,便是如今所说的帝都四合院。

帝都四合院的型制规整,十分讲究,有房子,有院子,有大门,有二门,有游廊,有私塾,有客厅,有照壁,有库房,有厨房,大户人家连园林、车马房一应俱全。

关上大门,自成一统。

站在帝都四合院中环顾,中间舒展,廊槛曲折,有露有藏。

四合院的神髓就在于一个“合”

字,将一个的家庭的所有成员“合”

在一起。

“庭院深深深几许”

,只有在这古老的院落中,才能感受到这中国式的诗境。

帝都的四合院讲格局,讲款式,讲气派,重传统,整个院落布局严整、敞亮,使人有雅静舒适之感,而老帝都帝都四合院,天下闻名。

车停下来的时候,张天元抬眼看了一下眼前这座大宅院,首先这门就非常气派。

“这宅子虽然是民国时候建得,不过那个时候有点乱,所以这个宅子就按照清代亲王府的格调和规模建了,本来的话,面积有将近一万平米呢,属于巨大的四合院,只是后来经历了一些事情,就只剩下目前这两千多平米了,不过即使如此,也还是绝对的大。”

徐玥也下了车,指着自家的四合院说道。

“这门可真气派啊!”

张天元不是特别懂四合院,但看到这气势恢宏的大门,还是有些震惊了。

“《红楼梦》第三回里有文:‘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正门都不开,只有东西两门有人出入。

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

’按照文中关于大石狮子的描写,这座大门应算是清代亲王府第的格局。

但这样的王府。

门前应有一‘狮子院’,而狮子不可能放在临街的地方,临街的该是东、西角门。

像清代的郑王府、礼王府、定王府等,府第的石狮子都在角门内。

这门绝对比得上宁国府的大门气派了,以前这里不是临街的,后来修了路,就临街了。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