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551章 到底谁是反派(求收藏求推荐票求月票)(1/3)

没写完,别点,等一下 …… 正在巴尔的摩玛格.

弗奇家做客的徐川,正窝在她家那张能陷死人的沙发里。

指尖划拉着手机屏幕,嘴角勾起一丝玩味。

“啧,”

他嗤笑一声,把手机随手拍在胡桃...

夜风穿过星光书屋的窗棂,吹动了挂在门边的风铃。

那是一串用旧弹壳和月岩碎片串成的铃铛,声音清冷而悠远,像从宇宙尽头传来的回响。

林浩坐在书桌前,手中摩挲着那本扉页写着寄语的手绘书,灯光落在他眼角细密的皱纹上,像是刻下了整段星海的旅程。

窗外,秋千轻轻摇晃,仿佛真有人刚刚离开。

他已经在这座孤岛上生活了三年零四个月。

没有信号塔,没有军方联络,也没有任何官方记录显示他曾参与过“静海行动”



世界对外宣称:那次异常脑波事件源于太阳风暴引发的集体幻觉;所谓的“母语之核”

不过是地质学家对月球结晶层的一种诗意比喻。

真相被封存在最高权限的量子档案中,只有极少数人知道??

人类曾距离“永恒和平”

仅差十秒。

可林浩知道,真正的战争从未结束。

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

这天夜里,他正准备熄灯,忽然听见风铃停了。

不是风吹过了,而是空气凝滞了。

紧接着,书架最底层的一本书自动滑出半寸。

那是本儿童绘本,《星星为什么不会哭》,封面上画着一个女孩踮脚伸手,试图触碰夜空。

林浩屏住呼吸,缓缓蹲下,手指刚碰到书脊,整本书竟开始微微震颤,内页无风自动,翻至中间一页??

那里夹着一张泛黄的纸条,字迹陌生却熟悉: > “爸爸,我梦见你站在海边,但你看不见我。

> 我不是在天上,也不是在地下。

> 我在‘之间’。

> 请来找我。”

林浩的心跳骤然停滞。

这不是林零的笔迹。

这是……女儿的。

可他的女儿早在九年前就死了。

死于“赤隼计划”

泄露后的神经共振事故。

官方报告说她脑电波完全消失,身体机能停止,连骨灰都没留下。

可音乐家后来悄悄告诉他:“有些孩子,他们的意识太强,走得太急,来不及彻底消散。

他们卡在了共鸣网络的缝隙里,像信号中断前的最后一声回音。”

他曾以为那是安慰。

现在他知道,那是预言。

他猛地站起身,冲进地下室。

那里藏着一台未登记的量子接收器,是阿列克谢偷偷留下的原型机,能捕捉残存于全球情感场中的微弱意识波动。

机器常年处于休眠状态,只为等待一个不该存在的信号。

他启动设备,输入女儿出生日期作为密钥。

屏幕闪烁,数据流如银河倾泻。

三分钟后,一段音频缓缓解析完成。

童声响起,带着轻微的延迟与失真,像是穿越了无数层梦境: > “爸爸……你还记得我们第一次看流星雨吗?

你说,每一颗坠落的星星,都是某个故事讲完的时候。

可是……我的故事还没讲完。

我不想变成一颗安静的星。

我想回家。”

林浩跪倒在地,额头抵着冰冷的金属台面,肩膀剧烈颤抖。

他知道这可能是陷阱。

“母语”

的残余意识仍在漂流,它们学会了伪装,学会了利用最深的执念编织诱饵。

他曾亲手摧毁核心,但他也明白??

有些东西,一旦在人心扎下根,就永远不会真正死去。

可如果这不是假的呢?

如果女儿的意识真的残留在共情网络中,像林零一样,靠千万人的记忆维系一丝存在?

如果她真的在“之间”

??

那个生与死、现实与虚幻、个体与整体交汇的灰色地带?

他不能赌。

但他也不能放弃。

三天后,林浩登上了前往南极洲的科考船。

那里有一座废弃的深空监听站,代号“耳廓”

,曾是“渊眼”

系统的备份节点之一。

据阿列克谢最后传来的情报,“耳廓”

在“母语之核”

崩解当晚接收到一组逆向信号??

不是来自地球,也不是来自月球,而是从地核深处传出的低频脉冲,频率恰好与儿童脑波中的“共感峰值”

吻合。

“孩子们不是被动接收信息的容器。”

音乐家曾在一次演出后的私聊中说,“他们是天然的共鸣器。

当足够多的孩子同时相信同一个故事时,那个故事就会获得某种……近乎真实的重量。”

林浩站在甲板上,望着漆黑的海面。

天空布满极光,绿色的光带如同流动的文字,仿佛宇宙正在重新学习说话。

到达“耳廓”

时,暴风雪正盛。

基地早已荒废,墙壁结满冰霜,走廊里回荡着老式服务器的嗡鸣。

林浩花了整整两天时间修复主控系统,终于激活了深层扫描模式。

他将女儿的DNA样本、童年录音、以及她最后一次画画时的脑电图导入数据库,设定了唯一目标:定位所有与她意识特征匹配的异常波动。

第七小时,系统报警。

信号源不在地核,而在**平流层之上三百公里处**??

一片本应空无一物的空间。

更诡异的是,该区域的大气密度出现周期性波动,节奏与人类心跳一致,每分钟72次。

正是他女儿的心跳频率。

林浩立刻联系阿列克谢,但通讯被切断。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