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六百零二章 有心无力

看来这个太子爷是不懂种地的,刘来福只好跟他解释:“殿下,春耕的玉米,两个月之后便可成熟。

可是,成熟之后需要收割晾晒,就算晾晒七八日,然后再运输,没有三五个月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朱慈烺“嗯”

了一声:“若是,本宫找人去收割呢。”

来福一怔:“找人收割?

殿下,哪有人。”

“有啊,三大营的将士都是吃干饭的么。

总不能朝廷养着兵,他们什么都不干吧。

想吃饭就得自己动手,本宫发动三大营的将士,在京郊和百姓一起抢收。

收上来的粮食火速入库,这样等筹集到足够的粮食,本宫便可以领兵出征了。”

朱慈烺说的办法似乎不错,可也是无奈中透露着悲哀与可怜。

就是,这还是一个朝廷一个国家么。

怎么看,大明王朝都成了一盘散沙。

实际上,如今的大明王朝朝廷体系早已崩坏,之所以还没有坍塌,只不过是吊着最后一口气罢了。

上至达官显贵,下到衙役走卒。

无不变着法儿捞钱,隐匿百姓户口,大户们则是官商勾结。

最后,把所有的压力都给了那些底层的平民。

对普通百姓无所不用其极的压榨,百姓们早就被榨干了最后一滴血。

而却喂饱了官员和大户们,百姓不反在怪。

太祖皇帝朱元璋时期制定的那一套律法,到如今早已不适用了。

一个堂堂的三品大员,他的俸禄甚至还不如一个小商贩赚得多。

他不捞钱怎么办,不贪污怎么办。

无非就是那些所谓的清流支柱做的上流一些,还知道收敛。

而大多数官员,则趁机中饱私囊。

你不贪别人就贪,何不肥了自己的腰包呢。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说的养兵并不是让士兵啥也不干混吃等死。

也不是说,让士兵每日操练,打仗的时候才上战场。

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

即便是军营的将士,无战事时也得生产劳动。

不然,数万编制的军队,怎么可能生存下去。

只有在农闲的时候,士兵们才会白昼早起,梳洗毕,各团聚一处,将所给号令,逐款听一识字人讲说一遍。

早饭毕,各出当差放马买卖等事。

午间休息,或坐或睡,务在安闲。

日西,各于便处习学武艺,或学弓马,或学披甲,至昏而止。

当然,剑拔弩张时期真守边关的将士除外。

他们必须时刻备战,防止外敌入侵。

平日里,比如说三大营的军队。

他们有自己驻扎的防区,无战事之时除了训练,就是从事生产劳动了。

种菜、砍柴、打水、遛马、修筑城墙、从事农业生产等等,这一切,都是为了保障军队的开支。

三大营多少人,二十万。

那是号称二十万,实际上在编人员不过十五六万的样子。

真正能拉到战场上打仗的,十多万人。

剩下的人干嘛,后勤啊。

必须有强大的后勤保障,军队才能有战斗力。

北京城二十万三大营将士,每天吃掉多少粮食。

他们的吃喝拉撒,军饷粮草开支从哪里来?

这些都需要钱,都需要粮。

这也是为什么崇祯皇帝明知道湖广李自成作乱,却无法派京军围剿的原因。

地方军队又不堪一击,根本不是闯贼的对手。

京城三大营无力再战,没有足够的军饷粮草支撑。

大军为至,粮草先行。

运输粮食的辎重部队,靠的是牛车骡车还有手推车运送。

运送的途中,辎重部队的人自己也得吃饭啊。

往往几百里地的运输,一个手推车的民夫来回路上要吃掉三分之二的粮食。

剩下的三分之一,才是送到军队中的。

没错,效率就是这么慢。

木制的独轮车能拉多少货物,牛车骡车又不是大量配备。

难道说,古人打仗真有这么难么。

照着意思,那满清怎么打进关内的,之前成祖皇帝朱棣是如何打到漠北的,这不是扯淡么。

还真不是扯淡,大明国力强盛之时,自然军饷粮草都不是问题。

可以就地筹粮,供应军需。

那时候的明军战斗力,是爆棚的。

满清呢,黄台吉出兵携带的口粮极少,仅有两三天甚至更少。

可他们会抢啊,他们本就是抢劫起家。

打到哪儿抢到那儿,明朝有的是百姓,有的是地方抢劫。

现在不行啊,整个江北都被灾情笼罩着。

此时若是朝廷派出三大营去地方剿匪,粮食从哪儿来。

在灾区就地筹粮么,灾区百姓自己都没粮食。

从京畿运输?

靠什么运,怕粮食还没运到河南、湖广等地,要么已经被自己吃光了,要么就被流寇哄抢了。

崇祯皇帝难啊,眼睁睁的看着湖广之地的流寇做大。

却奈何无能为力,让各地驻军征缴,大明的地方武装战斗力着实令人羞愧。

要么,但凡有点战斗力的地方武将,就是拥兵自重,保存自己的战斗力,不肯出兵。

这也不能全怪地方武装,比如说一省总督。

他奉命去剿匪,确实也把流寇剿灭了。

可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自己的势力也会受到不少的损失。

这个时候,得向朝廷邀功请赏吧。

按照战功赏赐,可朝廷哪里来的钱。

崇祯皇帝多半只是下旨褒奖,并没有什么实际性的赏赐。

就因为一个字,穷。

地方武将们自然是不乐意了,老子拼死拼活的打仗。

立了战功,朝廷只是口头赏赐,谁不火大。

不管史书是如何的记载,但是穿越到这个大明王朝的朱慈烺算是明白了。

大明亡国真不是官僚体系崩坏,还有崇祯皇帝的原因。

历史上贪腐的王朝多了去了,哪个王朝没有贪官污吏,可他们亡国了么,没有。

崇祯皇帝是昏君么,他不是。

虽然崇祯皇帝有许多执政上的错误,可真算不得什么昏君。

主要是综合因素导致的大明王朝的覆灭,官僚体系的崩坏,遇到了千年难遇的小冰河灾害,这才是主要原因。

有很多学者将明亡归咎于小冰河灾害的发生,其实不无道理。

这次朱慈烺就真真切切的见识了,什么叫做有心无力。

眼睁睁的看着流寇们壮大,你却想不出好的办法。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