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这是出奸臣了啊!(2/2)
“不但知书达礼,娇娘擅长女工,他的刺绣,比蜀中最好的女工都好。”
张鉊甚至还希望裴远手段更激烈一点,把那些暗藏的不安分家伙,都给提前刺激出来,然后一起给收拾了。
但实际上裴远也有点发毛,不知道皇帝跟元从派的各地镇帅通过气没有。
而且冯道为人也没有张希崇那么强势,所以这个任命中最有价值的,反而还是那个兼管中书省章台事务。
张鉊军制中,一般会有三支亲军宿卫番上,内宫中惯例是憾山都宿卫,外宫则是诸亲军轮值。
侍卫马步亲军都指挥使可以管在京亲军,甚至是外宫番上两亲军。
鸾台侍郎可以管理在京禁军。
并从群臣拟定的文忠和文肃两个谥号中,选择了明显要好得多的文忠。
对于重视身后事的汉人来说,这份恩德,甚至要比追封太傅和郡王还要大,也难怪张氏兄弟立刻就哭了出来,这确实是被感动的。
“听闻你长女二八年华又知书达礼?”
张鉊问道。
假节钺,使裴远有了对普通官员的生杀大权。
这是要陪葬帝陵啊!
此次皇帝西巡,带走了张昭忠的左厢都,章成的右厢都,张昭节的前厢都,宿卫内宫的只有张昭就的内厢都三千人。
又专门赐食邑三百户给张希崇的老妻邹氏,作为邹氏养老所用。
张延顺闻言带着家人就拜伏了下去,激动的浑身颤抖。
章小豹也不甚拘谨,他家当初分地到凉州民勤县安置的时候,地契还是皇帝亲自用的印呢。
结果没想到一路行来和在蜀中的经历,让他心情反倒平和了许多,也渐渐开始接受自己是个瘸子这件事。
他张鉊自起兵以来,在军中威势无与伦比,根本不怕裴远在朝廷里做事操切,再大的乱子,他也能平了。
在目前张周朝中,你甚至可以当着张鉊的面骂他是昏君,只要能说出个一二三,基本都不会被治罪,有水平的建议,也还会被采纳。
他去河西,带走了亲军和禁军总数的一半,又有在蜀中招募各处豪杰建了五六支亲军和禁军。
当然,说不出来的,那问题就很严重了。
张希崇敢不畏武官节帅一级的人,一般的官员就敢管一城一县的镇将,州县的捕快就敢制止寻常牙兵的滋事。
但张贤景好像就是这个低概率,五岁多读书写字就跟一个小大人一样,而且对于朝政,他还有了一点早慧的表现。
“李从邺,你那剑南春温好了没?
温好了就赶紧拿过来。”
这种矛盾的综合体,很多人都在张鉊身上感受到过。
督抚直隶诸州府县事,则是将整个直隶的政务都一把抓了。
张希崇长子张延顺,次子张延定再次跪伏在地叩谢圣恩,周围群臣也被震惊到了。
张周的中书省中,以鸾台分管皇帝禁军,以章台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不是要干很危险的大事,皇帝应该不会给这样的权力。
但张鉊特别准许清河郡公爵位三代后才开始代降,郡公爵位由长子张延顺继承。
“小豹子,你觉得飞这个字怎么样?”
大家伙一时间想到了很多人,什么河西太师董卓,三代谋反司马家,河北起兵安禄山,后唐的安重诲,伪晋时一手遮天的杨光远、景延广等人。
众臣都把视线投向了皇后曹延禧和贵妃曹延鼐,发现这二位都一脸的风轻云淡,众人也都明白过了,这是皇帝跟皇后通过消息的。
不过鸡娃坏处不少,但若是孩子抗压能力强或者早熟的话,确实有可能鸡出一个天才,只是概率很低而已。
生在这种帝王家,排行到了第四,上面几个兄长还各有出彩的地方,张贤景这一辈子,注定是要被母亲曹延禧狠狠鸡娃的。
以山陵的规模来说,邙山现在已经比人口摩肩接踵的东京开封府还要拥挤。
现在憾山都分左内右前四厢都,每厢都三千人,分别由张昭忠、张昭就、章成、张昭节控制,是皇帝最后的保障。
“陛下以季汉桓侯之忠勇激励臣,臣也绝不负陛下期望。”
在为官员做表率方面,正是他这个尚书令,不管是面对皇帝、勋戚还是外镇武帅都据理力争,绝不姑息任何的作奸犯科,连皇帝都敢怼,从而确立了文官的自信和被尊重的底气。
可以说,张希崇就像是一杆旗帜一样,天下文官只要看见张希崇还在,没有被皇帝杀或逐,就知道自己还是安全的,也敢于做一点事。
眼前这位,可是极有可能是下一任皇帝的,这哪是八个字,这是他们家未来富贵的保障啊!
曹延禧也极为满意的张贤景的表现,干脆就让他在代替中官天使宣读诏书。
张鉊给予裴远假节钺的权力,任命他为中书右仆射兼鸾台侍郎、侍卫马步亲军都指挥使、督抚直隶诸府州县事。
而且往往还能使张鉊认识到这些错误,而加以更正。
不过眼神还没落实,他就觉得头顶一股无形的恐怖威压袭来,抬起头一看,原来正是张鉊在似笑非笑的瞪着他。
李从邺马上就是一抖,麻溜的从腰间取下一枚金镶玉。
“小女能嫁圣人的心腹勇士,是臣的荣幸。
此玉你拿着,咱们就是翁婿了。”
说完就把金镶玉,塞到了章飞的手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