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683章 开国大帝的责任(2/2)

但在佛教到来之后,天堂地狱、福报、恶果、来世、因果等,才开始出现在中国人的思想中。

若圣人能授权臣,将此等天下文士都召到神都洛阳,一面完成为大朝、朱梁、后朝修国史,南平、南楚、孟蜀修地方志,以及完成天下图书的汇集甄别的与精选。

成则福泽千年,败者贻害子孙。

“圣人,臣能帮助圣人在朝廷、风俗方面,解决佛门的问题。

若要提到中国历史上遇到的文化挑战的话,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带来的欧洲科学只是第二次。

张鉊连连点头,“诚如冯公所言,朕一定会细细考虑的。”

可张鉊已经看见了这条脉络,内心的压力,可想而知。

无能,是裴远这辈子最害怕的词。

历史上,中国文化对佛教文化去其糟泊取其精华,就是在唐末宋初完成的。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佛门自先汉末新莽时期传入以来,已历时千年,其与我中国文华纠缠至今。

历史上史弘肇更是公然宣称,安定国家社稷,长枪大剑就足够,何用毛锥子。

张鉊想了片刻,随后缓缓摇了摇头,中原自宋明之后愈加保守,风气之变换,并不全是宋明理学的原因。

裴远说的对,这也是他该解决的问题,就算目前没有解决办法,那也不能因噎废食,总要一步步的来解决。

张鉊看到冯道这么一副做派,立刻就明白,自己在香积寺差点挨刺一点也不冤了。

裴远欣慰又同情的看了皇帝一眼,对皇帝的失态,他一点也不意外。

张鉊说这话的时候,心里明白的很,不是会不会报复,而是一定会报复。

角度,经济等词,都是张鉊带过来的,现在张周朝廷上的官员,也能很熟练运用这些新词了,五岳山川则是裴远用来暗示朝廷内外的知识分子。

自北宋之后,贼配军,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正三品参将见了从七品知县要施礼等酷烈的报复,接踵而至。

“臣苟活六十有六,官居部卿,位尊宰辅,人生已然圆满,本可以不说这些话自取祸患。

而在张鉊头痛的时候,裴远忽然就觉得轻松了一些。

他有些吃惊的看着张鉊,不明白张鉊怎么对儒士,好像有一股淡淡的抵触,似乎是怕儒士们搞出什么很可怕的事情一样。

哪怕冯道说了这些大胆的话,张鉊是肯定不会将他处死的,最多就是罢官、罚俸。

虽然韩琦那句‘东华门外唱名者方为好男儿’真假尚且存疑,但这句话既然被记载了下来,不论是不是韩琦所说,那就代表了一种普遍的社会认知。

好在冯道因为受降礼制的问题,已经在赶来长安的途中,不用等待太久。

不然做事全凭手中刀剑说话,是无法长久的,这二百年的祸乱,也总要有个说法。

冯道脸色一肃,收起了之前的那股拍马屁的赞叹脸,“臣请圣人将六法宗迁出河西陇右。

削减中书省职权,或者不要将中书省视为内廷而与外廷相对!”

两人又商量了一些细节,裴远斟酌了一下词语,才缓缓对张鉊说道。

张鉊思考了片刻,将冯道从地上亲自扶了起来,“朕方才怒急攻心,言语多有不当,还请冯公不要往心里去。

裴远也很敏感,一下就从张鉊的话里听到了别的东西。

所以裴远只是吃惊,并未想的很多,听到张鉊问,立刻就回答道:“参知政事、吏部尚书冯道,肩负天下文望,可为辅助。

张鉊很快采纳了裴远的建议,用裴远来解决政务方面的改佛,用冯道来尝试解决文化上的问题。

不过,这一次一到京兆长安府,还没过灞桥,就被张鉊遣车驾直接给接到了未央宫中,然后只喝了一杯热奶茶,张鉊就将这个巨大的议题,抛给了冯道。

一面可以讨论佛、道、大秦法、大食法、摩尼诸教可取之处,论儒、法、墨、道、名、阴阳六家之得失。

要是在朱全忠、李存勖等君王帐下,冯道打死也不敢说这些话,因为说出来定然会被一刀砍死。

而风气愈发保守,就是因为北宋重文轻武,自己把自己的一条腿给打瘸了。

而是六法宗与中书省,非天纵英主不能掌握,陛下能用而子孙不一定能用,宜早做准备。”

“今日既然请冯公来此,还请畅所欲言,吾还需要做些什么,可一一道来。”

或者说,宋明儒学之所以变得保守,实际上是大环境趋于保守的情况下,被催生出来的。

所以冯道实际上已经有了想要辞官归田的想法。

张鉊的话,把裴远都问愣住了,智略如他,其实都还没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

这是中国文化在受到佛教文化剧烈冲击之后,作为本源的中华文化,以儒学为具体表现形式,开始的一场文化再创新或者叫做复兴的时代。

传檄而定夸张了,但肯定可以极大削减天下其他未臣服势力的抵抗意志。

冯道虽然挂了参知政事的衔,但基本只干跟礼部相关的事,最大的功绩,也就是在故纸堆里给张鉊考古姬周的制度。

同情,是因为当张鉊明白这些之后,就不会再如同把这些事都甩给裴远,君臣相得嘛!

自然要互相分担。

毛锥子就是指毛笔,乃是此时武人最喜欢嘲笑文臣的话。

这是古典中国的一个重要分割线,这股文化大势,自安史之乱后就开始涌动,到宋初三先生和北宋五子之后,方才趋于稳定。

圣人若能促成此举,那就是天下至兴盛之事,尚未归附者如南唐、钱越将可传檄而定!”

就算没有外臣掌权于中书省,若陛下子孙中出一隋炀帝那样的胆大操切之辈,前隋二世而亡的旧事,也未必不会重演。”

张鉊确实被冯道的气炸了,这让他联想到了中晚明皇帝被文官集团钳制,以至于要依靠太监来保证手中权柄的事情。

张鉊愕然了半晌,这位成长于契丹,成年之后率三万人南归的五代辛弃疾,最能豁出去给张鉊干事的重臣,去世的实在有些不是时候啊!

但自安史以来,武夫当国,动辄杀人以乐,轻视文臣者,至今仍多不胜数,此积怨已有数百年。

但是在张鉊这里不,既然张圣人要做儒家的圣君明主,那就得遵从圣君明主的规矩和玩法。

对于相对缺少逻辑思维的古中国思想来说,佛门的思辨思想,无异于是一场思想界大地震,历代文人多喜欢跟僧侣交往,就是在接受思想的碰撞。

当然,今日的佛门是没有昔年先汉刘氏诸侯那样强大的力量,他们的攻击,更多的是从文字上的精神攻击,或许不会走到玄武门下挨一刀那一步。

今圣人以中书省收朝廷大权,固然可以使陛下一统江山,建远迈汉唐之大朝。

这股不安,深植于受了儒、法等家千年影响的中国人心中。

比如在佛教西来之前,中国文化中是没有地狱天堂之概念的,古中国文化认为人死之后,灵魂都会去泰山。

盘算了许久,张鉊将心理的最后的不安,对着这位他最心腹的臣子吐露了。

它甚至连祖先崇拜,这个最外在的中华文化体现都没能击倒。

这下朝廷的人事,又该如何安排呢?

昨天谁说我是鸽子王的?

还.

还挺贴切!

好吧,昨天喝多了,上一秒的记忆是有人向我敬酒,再醒来就是半夜了。

过年期间正常更新,只要不是喝的起不来床。

当然,最重要是祝书友们新年快乐,阖家幸福,兔年大把捞钞票!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