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683章 开国大帝的责任(1/2)

第683章 开国大帝的责任 未央宫中,张鉊与裴远的谈话还在继续。

这两人,一个怕自己身上的法王标签,会被天下人误解为,是要将六法宗从河西推向全国。

既要做俗世的主宰,还要做精神上的独一无二,这种事情别说在世俗味相当浓厚的中国,哪怕就是在欧洲,既是罗马帝国皇帝又是罗马教皇,那也是没人能办到的事。

所以,张鉊不自己出面改佛了,免得被天下人反对。

另一个则更觉得自己要谨慎,因为他所做的,是代君弄险。

这玩意可不好操作,毕竟晁错的例子在前。

晁错父亲那句‘刘氏当安,晁氏危矣!

’可是千百年来为人臣子最害怕的事。

裴远小心翼翼的看了张鉊一眼,他心里很清楚,真要是自己把这件事弄的天下板荡不可收拾之后。

他面前这位跟他恩犹父子,义同兄弟的皇帝,会立刻毫不犹豫的把他推出去,去平息天下人的怒火,就像当年汉景帝把晁错推出去一样。

之所以知道的这么清楚,那是因为要是裴远以己度人思考了一下,要是他在张鉊的位置,肯定是能做得出来这件事的,想来脾性跟他差不多的张鉊,也是能干的出来。

张鉊痛苦的呻吟一声,他抱住脑袋,尽量别让自己去胡思乱想。

冯道被张鉊亲手扶了起来,脸上竟然老泪纵横,“陛下真圣主也!

臣方才所言,也不是要陛下现在就自去刀剑、甲胄。

冯道毫不畏惧的看着张鉊,这份无所畏惧,来自他对张鉊的了解。

影响中国后世深远的宋明理学,实际上就是中国文化彻底吸纳了佛门思想后,方才产生的。

卧槽!

张鉊一下就跳了起来,六法宗与内廷中书省,就是张圣人的内外两只手臂啊!

一边的裴远被吓得冷汗直流,他知道张鉊可以忍受臣下哪怕一些无礼的举动,但肯定不能忍受臣下觊觎他的权力。

想明白后,张鉊正待再安抚一下冯道,外面侍卫来报,尚书令,同中书门下事,张周真正的宰相张希崇,于四日前,病逝于东京开封府。

他怕什么?

他怕事情搞砸了,丹青之上给他重重记上一笔,把他裴远裴玉英,描写成办砸了事的无能之辈。

但陛下实乃圣君,臣方才敢以直言上告,请陛下思虑。”

欣慰是张鉊一点就透,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如此痛苦,正是一位胸怀天下君王该有的体会。

几经碰撞,几度交融,业已被我兼包并蓄,若要改革,牵连就不止是朝堂内外了,还会影响到五岳山川。”

这个冲击,远比后世人以为的要剧烈,要凶猛,甚至要超过第二次。

武夫以刀把子物理上绝人性命,文士则发动精神攻击,在一切层面将武夫们彻底打入了深渊之中。

一个瘸子,还是个周围围了一圈烂人的有钱瘸子,能不保守嘛。

其实也只有保守一点,才好守住基本盘,北宋不是汉唐,以它的军事实力,要是不保守一下,是无法立稳脚跟的。

“玉英觉得,谁可以为辅助你完成此事?”

张鉊低声问道。

不如此痛苦,那么最多也就不过是个朱全忠、李存勖那样的君上,称不上五百年一出的圣人。

陛下圣文神武,恩泽布予四海,正是拨乱反正又不至于让事情彻底倒向另一个极端的不二人选。

好吧!

张鉊很自知的点了点头,很明显,别说之前,就是之后的一千多年中,也没有任何朝代能连续出文帝、武帝、宣帝三位高水准帝王的,以至于被夹在中间,有中上之资的汉景帝,都显得黯然失色。

佛门收天下之金铸造佛像,相当不妥,至于毁身布施更是恶习,确实要予以改变革新。

“从朝廷来说,圣人所说的改革佛门,是从经济和风俗的角度来考虑的。

历朝历代中,后世子孙能接近甚至超越开国大帝者,唯先汉的太宗孝文皇帝,世宗孝武皇帝,中宗孝宣皇帝三人而已。

“自大朝衰微,藩镇割据以来,天下苦武夫手中的刀剑久矣,这不是单纯文士会不会报复的问题,压制刀兵对于朝廷的宰割权,已经是天下人的共识了。

“河西陇右虽是边地,但自先汉冠军侯击破匈奴以来,就是国家臂膀。

六法宗不出河西陇右,天长日久,移风易俗,河西陇右就将与中土割裂,岂非自断臂膀?

但是在五岳山川、六家九流方面就需要再选一位有影响力的大臣辅助了。”

六法宗与中书省,实乃朕手中刀剑,身上甲胄,暂时不可轻动。”

两者的关系,也是张鉊在统一后,必须要好好思考的了。

看到张鉊在考虑,冯道伏地再拜,对张鉊说道。

谁知道自己后代中,会出些什么奇葩玩意。

自大朝衰亡及至本朝兴盛,尚未有天下人全面反思大朝之所以兴盛,又为何衰亡。

果然,怒火万丈的张鉊戟指冯道,大声喝骂道:“毛锥子欲夺我大权耶?

汝本臣子,何敢言此事?”

第一次正是佛法西来,印度文化通过佛门传到中土之后,带来的剧烈冲击。

张鉊不由得起了一身冷汗,好在自己头脑清楚,没有亲自出手如同郭荣那样的灭佛,不然那可就真是要引起天下板荡了。

但皇帝现在竟然已经开始考虑文士会不会对武夫进行报复的问题,这该说是未雨绸缪呢,还是杞人忧天?

若我大周将朝廷之权柄,全部交予儒士之后,安知日后他们不会报复武夫这二百年来的凶蛮?”

他不是惊喜自己将被重用,而是惊喜于这位喜欢当陆地神仙的皇帝,还是知道分寸的,他没有想用河西六法宗来取代中原佛门。

他只是一个喜欢玩刀剑弓弩的屌丝,只是一个喜欢搜寻历史文化来装哔和恰饭的普通人啊!

为什么要一头撞上这个大变革的时代?

要是如同赵大、赵二一样啥也不知道,心里就没这么多负担了。

冯道今年已经六十六岁,精力大不如前了,而张鉊用人,也喜欢用张希崇、和凝、郭天策这种能干政务的。

他所说的‘此事’此时已经不但是改革佛门了,还有如何处理儒学复兴之事,更是为以后的儒学发展,定下一个宽泛的大方向。

裴远用的是辅助,这是表明改革佛门这件事,还是要以他为主的,皇帝如此厚待他,要是还想避重就轻,那就不是人臣所为了。

。。。。

毕竟现在还是文士需要借重皇帝的威望,才能避免被武人敲诈甚至一刀砍了的时代。

可偏偏,裴远这种儒士,不怎么怕刀斧加身,在投靠张鉊之前,裴远可没少被人用刀剑架在脖子上过。

冯道当即把手一叉,大赞:“陛下真乃五百年出的圣主也!

不过若要改二百年风气,再兴汉唐,光是六法宗不入中原,还不够!”

其余如翰林学士、崇文院学士孙光宪,翰林学士、中书待诏元恒、王仁裕、邓洵美、孟宾于等皆有文名。

因为第二次的冲击,只是在生活上相对改变了中国人,但未能真正冲击到中国文化的最内核。

他也在思考冯道的话,六法宗会造成河西陇右与中原文化的割裂。

内廷中书省权力不断扩大,最后会架空外朝,细细思考下,竟然都还不是危言耸听。

但日后子孙效仿,内重外轻,政出多门,外朝形同泥塑菩萨,就是内乱取祸之道,看似集中权力于帝王,但更可能被野心勃勃之辈掌握。

张鉊狠狠盯着冯道,表面怒气还未消退,但实际上已经清醒了一些。

圣人无法对此视而不见,更不能因为畏惧未来,而不抬高文臣的地位。

但是挟裹着沙门思潮的佛教西来,对中国文化却造成了直达内核的冲击。

裴远当然想不到几十年后国家‘跛脚’后,儒士们对于武夫的反攻倒算有多么的酷烈。

这叫什么?

这就叫我大周虽然武德充沛,但选择文化胜利。

“人有双腿,始能攀爬行走,国有文武便如同人之双腿。

此事,断不能留给后人来办啊!”

冯道不慌不忙的听完了张鉊的吩咐,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神色。

张鉊想了一下,裴远所说,也确实有道理。

这还没上位呢,就要让我张圣人自断双臂?

臣还听说,钱越邱光庭,孟蜀欧阳炯等人,也甚有才学。

至于其他表象方面的绘画、音乐、建筑等等,更是随处可见。

张鉊眼睛里闪出了光,他突然想起了穿越前看过的一本小说,内容都快忘了,但名字还记得非常清楚,无比适合裴远此时的提议。

张圣人知道,冯道敢这么说,除了本身就有点道理以外,还是在对张鉊身上的无上天身份有所不安。

原来连冯道的这样的人,都认为自己要用河西六法宗取代中原佛门,将俗世和天国都掌控在手中。

想了想,裴远点了点头,决定还是顺着张鉊的思路说下去。

圣人如果不能解决,那就要留给儿子儿孙。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