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578章 巴陵之战2(2/2)

主公觉得如何?”

王僧辩摆了摆手说道。

刘益守没好气的解释了一番。

“王都督,不能再想了啊。若是丢了临湘城,又丢了手里的兵马,就算是回到巴陵城,殿下也饶不了都督。

甚至刘益守麾下那些亲信,为了所谓的功绩政绩,会将这个口子越开越大。

以他手里的那点兵马,守临湘城(长沙市)根本就是守不住的,周边几个小城更是守不住。

打仗不就是要以多打少么?

“主公,渌口是哪里呢?地图上并无标识啊。”

换句话说,王僧辩很可能连临湘城都不愿意去守了。

刘益守前世的时候,王僧辩大营所在位置是株洲市的一部分,可谓是大名鼎鼎。此刻这里虽然水资源充沛,地理环境优越,乃是水路陆路交通要道,但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

他嘴上这样说,心里却是把萧绎这傻X从头骂到脚了!

刘益守若是开了随意杀从贼地方官员的口子,不需要说,将来无论是与萧绎有关的官员,或者是被迫投靠陈霸先他们的官员,绝对都会人头落地,一个也活不了。

看不顺眼的,有私仇的,找个机会按上个罪名,一起割了吧,将来天知道会出现多少冤假错案。

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可谓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他刘某人不过是顺应了大势罢了。

只有保存实力,伺机而动,才能寻找致命一击的机会。说白了,虽然朝廷大军在兵力上有绝对优势,但王僧辩显然没打算坐以待毙,在临湘城里等死。

刘益守长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的说道。

儿皇帝坐镇朝廷,看不到将士们的功劳也看不到他们的罪责,既不能给军队带来胜利,亦是对各路丘八们没有震慑。恩也没有,威也没有,如何能坐得稳江山呢?

知遇之恩四个字的重量,很多时候,是一个人在道德上无法承受的。别人都能背叛萧绎,唯独他王僧辩不行。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以卵击石,不就是现在这样的态势么?明知道临湘城守不住,敌军也是有备而来,不润难道在城里孵蛋?

可如今已经夺得梁国大权,再这么玩就不行了。刘益守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在被无数人观察,揣摩,放大了挑刺。

城池处处设防,则处处不设防,这是一个没读过兵书的人,都能理解的事情。

王僧辩长叹一声,招呼樊猛坐下。

上面的人想不到的事情,下面的人会帮他想。

做上位者真是太不容易了。

萧绎是刻薄寡恩之人,只看最后结果,不看你的努力。对于之前说过的话,也经常食言而肥,装作没说过,看不到,不记得。

正如樊猛所说,王僧辩回巴陵郡是迟早的事情,到时候萧绎只会看他手里的老本还在不在。丢城也就罢了,要是丧师,王僧辩绝对吃不了兜着走。

部曲都没了,要你大都督何用!

樊猛的一番话,还是把他给劝服了。

还有一章,晚上发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