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把自己输了(2/4)
牛肚分为百叶、肚仁和肚领。
本菜若选用牛肚领其味道更佳。”
钟天正将:“猪肚头200,鸡胗150克。
绍酒5克,精盐1.4克、葱未2克,姜未1克,蒜未1.5克,味精1克,熟猪油500克,湿淀粉25克,清汤50克。
将肚头剥去脂皮、硬筋,洗净;用刀划上网状花刀,放入碗内,加盐、湿淀粉拌和;鸡胗洗净,批去内外筋皮,用刀划上间隔2毫米的十字花刀;放入另一只碗内,加盐、湿淀粉拌和。
另取一只小碗,加清汤、绍酒、味精、精盐、湿淀粉,拌匀成芡汁待用。
炒锅上旺火,放油,烧至八成热,放入肚头、鸡胗,用筷子迅速划散,倒入漏勺沥油。
留少许油,下葱、姜、蒜未煸香,倒入鸡胗和肚头,并下芡汁,颠翻两下即可。”
燕雅将:“鸡肫、牛肚、黄瓜、胡萝卜、盐、味精、胡椒、醋、大蒜、淀粉(豌豆)、花生油、碱、各适量。
大蒜去皮切片,淀粉加水适量搅匀成湿淀粉,待用;鸡胗、牛肚除去外皮,剞刀菊花刀型。
用清水200克放入食用碱化开后放剞刀后的鸡胗和牛肚浸泡30分钟(目的是发脆去腥),后用清水捞洗数次,黄瓜、胡萝卜洗净改刀为薄片。
精盐、味精、胡椒、香醋、鸡汤、葱姜油湿淀粉对制成碗芡。
炒锅置于旺火上,热锅注入花生油,七成油温时投入滤干水分的鸡胗、牛肚,用手勺搅散后即捞出滤净油。
4.
炒锅中留油20克,下蒜片炒出香味后紧接着下黄瓜、胡萝卜和鸡胗、牛肚,随即烹入对好的碗芡,翻锅均匀,即出锅装盘。”
燕雅将:“牛肚可剞刀为菊花形与鸡肫相同,也剞刀为窗户花或其他花刀以增加形态花色。
牛肚、鸡肫用碱水浸泡一定要清洗干净,还可用80度的温水焯一下,但不能过久。
牛肚、鸡肫放油锅时,如果水分太多可用干净白布吸净再下。
肚分为百叶、肚仁和肚领。
本菜若选用牛肚领其味道更佳。
熟大肠750克,熟猪油、花椒油、清汤、白糟、盐、味精、料酒、葱、姜、蒜、香菜、醋、胡椒面、砂仁、肉桂、豆寇各适量。
将大肠切成2厘米的段,香菜切1厘米的小段。
勺内加入清水,开后放入大肠余透,捞出沥净水份。
炒勺上火加熟猪油、白糖,将糖炒至发红时,放大肠上色,下姜蒜未,烹上醋、料酒,加入清汤,开后下盐、白糖、味糟、三种药材的一半。
然后移至小火,烧至汤汁发浓时,加入药材的另一半,淋上花椒油,出勺摆在盘内,撒上香菜段即成。”
燕雅将:“做法是猪大肠3条,油500克,葱末5克,蒜末5克,姜末2.
5克,醋54克,酱油25克,白糖100克,清汤、精盐各适量,绍酒10克,胡椒面、肉桂面、砂仁面各少许,花椒油15克,香菜末1.
5克。
猪大肠在沸水锅中焯一下,捞出沥干。
炒锅内倒油,至七成热时,将猪大肠下锅炸,直至金黄微红时捞出。
锅内留些油,放入葱末、姜末、蒜末炸出香味,烹入醋,再加入酱油、白糖、清汤、精盐、绍酒。
放入猪大肠翻炒,微火烧至汤汁收时,放胡椒面、肉桂面、砂仁面,淋上花椒油翻炒均匀,装盘,再撒点香菜末即可。”
钟天正将:“做法是熟猪大肠500克,生抽1大勺,老抽1茶勺,醋1大勺,绍酒1大勺,清汤适量,糖2大勺,鸡精适量,胡椒粉1/2茶勺,肉桂粉1/2茶勺,砂仁粉少许,花椒油适量,葱姜蒜末各1大勺,盐1茶勺,植物油适量,香菜末适量。
将熟大肠切成2厘米长的段。
放入开水中焯一下,捞出沥干水分。
锅中倒入植物油,油温7成热时下大肠炸至金黄,捞出沥油。
锅中留底油,下葱姜蒜末爆香。
倒入清汤。
加入生抽酱油、老抽酱油、盐、糖、绍酒、醋、鸡精。
再倒入大肠,大火烧开,转小火将大肠煨透。
待汤汁收粘稠时,加入胡椒粉、肉桂粉、砂仁粉。
最后淋入花椒油,起锅前撒上香菜末即可。”
燕雅将:“猪大肠3条(重约750克),香菜末1.
5克,胡椒面、肉桂面、砂仁面各少许,葱末、蒜末各5克,姜末2.
5克,绍酒10克,酱油25克,白糖100克,醋54克,熟猪油500克(约耗75克),花椒油15克,清汤、精盐各适量。
将猪大肠洗净,用50克醋和少许盐里外涂抹揉搓,除去粘液污物,漂洗后放入开水锅中,加葱、姜、酒焖烧熟,捞出切成3厘米长的段,再放入沸水锅中焯过,捞出沥水。
炒锅上中火,倒入猪油烧至七成热,下大肠炸至呈红色时捞出。
锅内留油25克,放入葱、姜、蒜末炸出香味,烹醋,加酱油、白糖、清汤、精盐、绍酒,迅速放入肠段炒和,移至微火上,烧至汤汁收紧时,放胡椒面、肉桂面、砂仁面,淋上花椒油,颠翻均匀,盛入盘内,撒上香菜末即成。
做法是熟猪大肠约400克,大葱白2条约100克,酱油2茶匙,甜面酱50克,花椒盐5克,蒜适量。
将锅置火上,加清水、盐、熟大肠,用大火煮滚,捞出滤干水。
每根大肠插入插入葱白,大肠外面抹上酱油。
蒜捣成泥烧热锅,下油,至十成熟时,放入大肠,炸至呈枣红色时捞出,滤干油。
抽掉葱白,改切成1厘米宽的斜刀块,整齐地摆入碟内。
将甜面酱、蒜泥、花椒盐分别放入小碟内,蘸食即可。”
钟天正将:“猪大肠750克,酱油15克,味精5克,醋30克,白砂糖30克,胡椒粉1克,料酒50克,肉桂1克,盐4克,砂仁1克,大蒜5克,香油15克,香菜6克,小葱5克,鸡油15克,姜5克。
将肥肠洗净煮熟,细尾切去不用,切成2.
5厘米长的段,放入沸水中煮透捞出控干水分。
炒锅内注入油,待七成热时,下入大肠炸至金红色时捞出。
炒锅内倒入香油烧热,放入30克白糖用微火炒至深红色,把熟肥肠倒入锅中,颠转锅,使之上色。
再烹入料酒、葱姜蒜末炒出香味后,下入清汤250毫升、酱油、白糖、醋、盐、味精、汤汁开起后,再移至微火上煨。
待汤汁至1/4时,放入胡椒粉、肉桂(碾碎)、砂仁(碾碎),继续煨至汤干汁浓时,颠转勺使汁均匀地裹在大肠上,淋上鸡油,拖入盘中,撒上香菜末即成。”
燕雅将:“熟猪大肠500克葱姜蒜末适量,生抽适量,酱油适量,老抽适量,盐适量,糖适量,绍酒适量,醋适量,鸡精适量,胡椒粉适量,肉桂粉适量,砂仁粉适量,香菜适量。
将熟大肠切成长的段。
放入开水中焯一下,捞出沥干水分。
锅中倒入植物油,油温7成热时下大肠炸至金黄,捞出沥油。
锅中留底油,下葱姜蒜末爆香,倒入清汤,加入生抽酱油、老抽酱油、盐、糖、绍酒、醋、鸡精。
再倒入大肠,大火烧开,转小火将大肠煨透。
待汤汁收粘稠时,加入胡椒粉、肉桂粉、砂仁粉。
最后淋入花椒油,起锅前撒上香菜末即可。
黄河鲤鱼,醋,白糖,酱油,精盐,清汤,姜末,葱末,蒜末,湿淀粉,花生油。”
钟天正将:“将鱼去鳞,去鳃,去内脏洗净,在鱼身上先直剞刀纹,然后提起刀,使鱼身张开,将精盐撒入鱼身内稍腌,并在刀口处及鱼的全身均匀地涂上一层湿淀粉糊;炒锅倒油,旺火烧到七成热,手提鱼尾放入油锅内,其刀口处立即张开,这时需用铲刀将鱼托住,以免粘锅,约炸二分钟,用铲刀把鱼推向锅边,使鱼身呈弓形,将鱼背朝下炸二分钟,再翻过来使鱼腹朝下炸二分钟,然后把鱼身放平,用铲刀将头按入油内炸二分钟,以上共炸八分钟,至鱼身全部呈金黄色时,取出放入盘内,炒锅留油少许,烧至六成热时,放入葱,姜,蒜末,醋,酱油,白糖,清汤烧浓后即用湿淀粉勾芡,淋上熟油少许,迅速出锅烧在鱼身上即成。
黄河鲤鱼1尾00克酱油 精盐白糖葱清汤蒜湿淀粉姜花生油米醋绍酒。”
燕雅将:“鲤鱼去鳞,开膛取出内脏,挖去两鳃用水冲洗干净,在鱼身的两面每隔2.
5厘米先直剂(1.
5厘米深),再斜剞(2厘米深)成翻刀,(直刀剞至鱼骨时向前推剖,在根部划一个刀口,使鱼能翻起),然后提起鱼尾使刀口张开,将绍酒、精盐1.
5克撒入刀口处稍腌。
取一只碗用清汤、酱油、料酒、醋、白糖、盐、湿淀兑成芡汁。
再在鱼的周身刀口处,均匀地撒上一层湿淀粉,手提鱼尾放在七成热的油锅中炸制待外皮挺住后,移微火浸炸3分钟。
再在旺火上炸到鱼身全部金黄色时,捞出摆放在盘中,然后用手垫净布,将鱼捏松。
锅内注入油,烧热后放入葱、姜、蒜,炸出香味后倒入兑好的芡汁,用旺火炒制,鼓起泡时再用炸鱼的沸油冲入汁内。
加以略炒迅速浇到鱼身上即成。”
钟天正将:“鱼身两面的刀口要对称,每片的深度、大小要基本相同。
为达到外焦里嫩的目的,就必须采取先旺火热油——再微火温油——最后大火冲炸的方法。
糖醋汁要炒成活汁,就必须在芡汁炒熟后冲入沸油,使之达到吱吱有声的目的。
要掌握好糖、醋、盐的比例,一般用白糖200克,醋120克,盐3克,兑糖醋汁。
鲤鱼是我国养殖最早,分布最广的淡水鱼,因鱼鳞有十字纹理,故得鲤名。
《诗经》中有“岂食其鱼,必河之鲤”
之说,山东地处黄河下游,盛产黄河鲤鱼,黄河鲤鱼是一种十分俊美的鱼类,特别是金色鲤鱼金光闪闪,金鳞长须,脊宽肉厚,生动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