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4/4)
暮晚摇微笑,轻声:“我已经说过,我不在意了。”
李公说:“我知道,你是懂事的乖孩子。
你如今的样子,和你母亲当年一模一样……你母亲十六七岁的时候,就如你一般。
我是恍惚了,才总想起当年的事,看到你就想起你母亲。”
暮晚摇望向李公,慢慢道:“母亲病逝,外大公一定很难过吧?”
李公脸色微暗。
他是真有些伤心,他侧头看向船舱外灰蒙蒙的天幕,喃喃道:“我膝下五个孩子,你母亲是我唯一的女儿。
我人至中年,白发人送黑发人,焉能不伤心?
你问问你舅舅他们,他们几个孩子里,我最疼的便是你母亲。”
暮晚摇看向李执。
李执似也陷入回忆,说:“三姐当年……确实很得父亲宠爱。”
李公更咽:“李氏风光,系于她一人身上,难道我忍心么?
我这么一个女儿,日日捧在手心。
现在想来也悔,她十几岁的时候,那时候,我就不该让她乱来。
如果她不遇到你父皇……不遇到陛下!
这一切,都会完全不同!”
暮晚摇静半晌,说:“我以为母后与父皇是因世家与皇室的结盟而联姻。”
李公道:“不是的。
她十五岁的时候,女扮男装,在金陵四处游玩。”
他嘴角带上一抹恍惚的笑:“那时人人皆知李氏三郎,谁知李氏三娘子?
也许就是她整日玩闹,才遇上了私访民间的你父皇吧。
你父皇和她结为兄弟,后来才知道是兄妹。
你父皇喜不自胜,连夜向我来求娶你母亲。
我当时不肯,以为你父皇是个野小子,我李氏百年蛰伏金陵,怎能将女儿嫁给一个乡野寒门?
“那一日,你母亲出去看戏……回来时,她就告诉我,她要嫁你父皇。
她与我绝食,与我抗争。
你父皇又来门前长跪不起,之后你父皇的皇子身份就暴露了。
“他们是真心相爱过的,他们是真心反抗我,真心要结为夫妻。
你母亲壮志在怀,说你父皇就是她心中的大英雄,她与你父皇情投意合,要一起为天下子民做一番大事。
“他们心中尽是民!
我那时笑他们可笑,他们只兀自不服。
我被他们打动……可是摇摇,你看看如今,又是什么结局呢?
你们皇室的门,是真的不该入啊。
我好好的阿暖,毁于你父皇手中。
而你父皇爱民么?
多么可笑,他爱的是大魏,民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
“摇摇,言素臣,言素臣那日在堂上所说的爱民之心,就让我想到当年的摇摇父母……一个轮回又一个轮回,沧桑间,三十年从中过。
谁能回头?
谁忍回首呢?”
席间气氛压抑下来。
李公颤巍巍地,有人扶着,走到了船舱窗子前。
他坐在窗下,一众小辈都看向他。
而他不回头,望着船舱外的水流汩汩,就好像看着涛涛时光长河,从中逝。
众人听到他喃喃地哼着一小曲,声音极轻,大约是金陵民谣,李氏子女听得神色皆恸,有的人已忍不住啜泣。
席上断断续续的更咽声中,言尚听得真切,却听不懂金陵调子。
暮晚摇轻声告诉他:“他唱的是这样的——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
肝胆洞。
毛发耸。
立谈中。
死生同。
一诺千金重。
推翘勇。
矜豪纵。
轻盖拥。
联飞鞚。
斗城东。
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
吸海垂虹。
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
狡穴俄空。
乐匆匆。”
言尚低声:“是在唱你的父母,也是在唱那一代人的离去和苍老。”
暮晚摇心中难受,轻轻“嗯”
了一声。
而老人家的曲声渐弱,直到听不见。
满席皆寂,李执推案而起,走向窗下。
李执将手伸到老人家的鼻下,一会儿轻声:“阿父去了。”
他回头,看向自己的妻子,对妻子淡淡一笑:“从此后,我没有父亲了。”
他妻子全程揪着手帕,担忧今晚之宴,公主会在席上发作。
但她万万想不到,今晚之宴,是这样的结局。
她眼中的泪当即大滴滚落,泪眼朦胧地走向自己的夫君。
而所有李氏子孙离席,悲痛地扑向李公。
圆月当空,船舱在秦淮河上飘荡。
金光璀璨的河水,远处的欢歌笑语飘来。
而近处,一室哭声,满堂凄艾。
言尚将暮晚摇搂入怀中,轻声:“纵是厌他,到底是亲人。
都说寻常生死事,然事到临头,谁能无情看透?”
暮晚摇将脸埋于他怀中,闭目流了一滴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