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二千三百五十三章(1/2)

所以相对于死亡的扭曲,永恒已经相当的nice了。

实际上永恒才是神灵的榜样!

一个全知全能的存在,却并不介入世界的运行!还有比这个更完美的神灵么?

当然,永恒也不全然不干涉世界,说到底它都是一个个体存在,虽然它的存在超越了所有维度,但本质上依然是有情绪的个体,自然它也有思想,有思想自然有选择。

于是永恒祭坛出现了。

永恒看戏归看戏,它也会给‘演员’喝彩献花!

永恒祭坛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前提是,永恒需要看到能够让自己开怀的‘剧目’。

以往的时候,那些来到这里的人,如果不能给永恒带来他想要的戏剧性…那么永恒会自己创造戏剧性!

比如那个妄图获得真正永恒的万神殿神灵…永恒把它变成了石头!

永恒并未撒谎,也未欺骗!

它赐予了那个无聊‘演员’想要的报酬!

石头别看平平无奇,石头的确是永恒的!

无论是荒漠,还是草原,无论是高山,还是河谷,只要是在之上,有一个东西就是随处可见,那就是石头,那么石头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约46亿年前,旋转的气体和尘埃凝聚形成地球,最初的地球是一个炽热的熔融球体。随着时间推移,地球表面逐渐冷却,形成了薄薄的地壳。这些最早期的岩石,主要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被称为火成岩。炽热的岩浆从地底涌出,遇到空气或海水后迅速冷却,凝固成黑色的玄武岩或灰白色的流纹岩。

如果岩浆在地壳深处缓慢冷却,矿物晶体有足够时间生长,就会形成如花岗岩般晶粒粗大的岩石。

这些火成岩是地球岩石圈的基础,构成了大陆和洋壳的骨架。

暴露在地表的岩石会受到风、雨、温度变化等外力作用的侵蚀。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岩石被风化破碎,变成沙粒和泥土。

这些碎屑被河流携带,最终在湖泊、海洋或低洼处沉积下来。

一层又一层的沉积物不断堆积,下层的沉积物在巨大的压力和地下矿物的胶结作用下,逐渐压实、硬化,形成了沉积岩。

比如常见的砂岩,就是由沙粒经过数百万年的压实胶结而成,而石灰岩则多来自古代海洋生物的外壳和骨骼堆积。

这些岩石常常保留着层次分明的纹理。

当地壳运动将岩石埋藏到更深的地下,面对更高的温度和压力时,原有的岩石在固态状态下发生矿物成分和结构上的改变,就形成了变质岩。

例如,普通的石灰岩在高温高压下可转变为大理石,页岩可转变为片岩甚至片麻岩。

这些岩石通常具有独特的片理结构,记录了它们曾经经历的强烈地壳运动。

变质作用让我们看到,岩石并非永恒不变,而是在地球内部的力量下不断转化。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种主要岩石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通过一个宏大的循环系统相互关联,这就是“岩石循环”



当地壳深处的变质岩或沉积岩因构造运动被带入更深的地幔,它们可能熔融成为岩浆,这些岩浆再次喷出或侵入地壳,冷却后形成新的火成岩,完成一个完整的循环。

这个过程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

岩石的形成与演化并非仅仅是一个地质过程,它们还与地球上的生命紧密交织。

许多沉积岩中保存着古代生命的遗迹——化石。

这些石化的生物残骸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地球生命演化史的关键证据。

从三叶虫到恐龙,从蕨类植物到早期哺乳动物,这些化石告诉我们生命如何适应并改变着这个岩石星球。

回到我们日常所见的各种石头:公园里的花岗岩长椅,教堂里的大理石雕塑,河滩上的鹅卵石,山崖上的砂岩峭壁,它们都有着漫长而复杂的形成历史。

一块普通的花岗岩可能诞生于数亿年前的岩浆活动,经历了地壳抬升,遭受千万年的风化侵蚀,被冰川搬运,最终呈现在我们眼前。

而一块石灰岩可能包含着远古海洋的生物碎片,记录着已经消失的古海洋历史。

从石器时代的工具,到古埃及的金字塔,再到现代建筑中的石材,石头一直是人类文化和技术发展的重要材料。

我们利用石头的耐久性建造永恒的建筑,凭借石器中保存的痕迹研究祖先的生活方式,甚至通过解读岩石中的信息预测地震和火山活动。

科学家还可以通过分析岩石中的放射性同位素测定其年龄,通过研究矿物组成推断其形成环境,通过观察岩石结构和构造解读地壳运动的历史。

这还仅仅是我们熟悉的地球。

宇宙中的岩石更多!

宇宙中,存在数不清的星球和天体,当仔细研究这些天体的组成时,会发现大部分天体似乎都是由石头构成的。

宇宙始于约138亿年前的大爆炸,这场大爆炸释放出了物质和能量。

这时,宇宙处于一种极热的状态,充满了粒子和辐射。

随着宇宙不断膨胀和冷却,粒子结合成原子,进一步结合成分子,最终形成了星尘——宇宙中的原始物质。

星尘,主要由氢和氦以外的重元素构成,包括碳、氧、硅和铁。

这些星尘在宇宙早期,通过复杂的化学和物理过程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更大的固体结构。

例如,太阳系中,太阳和所有行星都是由这样一个巨大的星尘云中聚集而成的。

这个过程创造了人类所知的恒星、行星,还包括了无数的小行星和彗星等其它天体。

因此,星尘是宇宙化学多样性的源泉,也是岩石天体形成的物质起点。

通过对行星的观测和分析,科学家们发现,行星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岩石行星和气态行星。

岩石行星,如地球、火星、金星和水星,主要由岩石和金属组成,行星体积相对较小,密度较高,表面有着坚固的陆地。

通过分析这类行星的质量、半径和密度,以及光谱学研究其反射和吸收光线的特性,确定了它们的岩石质地。

例如,地球的高密度和固体表面直接指向其岩石组成。

气态行星,如木星和土星,则主要由氢和氦等轻元素构成,拥有厚重的大气层和广阔的气体外壳。

这类行星的识别和分类基于它们的大小、质量以及通过光谱分析得出的化学组成。

尽管气态行星在宇宙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但岩石行星在数量上占据了绝对优势,特别是在近年来发现的系外行星中。

例如,科学家通过各种天文观测,如凌星法和径向速度法,已经发现了数千颗系外行星。

令人惊讶的是,许多这样的行星都是岩石性质的,它们的大小和质量与地球相似,进一步证明了宇宙中岩石天体的普遍性。

重元素如碳、氧、硅、铁等,是岩石天体构成的基础,但宇宙早期仅存在最轻的元素,主要是氢和氦。那么,这些重元素是如何产生的呢?

重元素的形成始于恒星,恒星是通过核聚变发光发热的巨大气体球。

恒星的生命周期中,首先将氢原子核融合成氦,随后在核聚变过程中逐渐产生更重的元素,如碳、氧和硅。

当恒星内部的氢燃料耗尽,它们会转而燃烧更重的元素,这一过程中,恒星内部的温度和压力急剧增加,能够合成更重的元素,例如铁等。

超新星爆炸是重元素形成的另一个关键过程。

当一颗大质量恒星耗尽核燃料,会发生剧烈的爆炸,将内部合成的重元素散布到星际空间。

这些元素随后参与形成新的恒星和行星,包括岩石行星。

另外,中子星碰撞也是重元素产生的一个场景,在密集的天体碰撞时,可以合成比铁更重的元素,如金和铂。

因此,恒星的生命周期和超新星爆炸催生了重元素,还为岩石天体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原料。

宇宙中的星系,包括我们的银河系,都是由恒星、行星、星尘以及其它形式的物质聚集而成的庞大系统。

星系的发展揭示了重元素如何在宇宙中分布,并最终形成岩石天体。

深入观察星系的演化过程,会发现它们通过恒星的生命周期—从诞生到死亡—不断地循环重元素:恒星内部,通过核聚变,轻元素转化为重元素,包括构成岩石的铁、碳、氧等;当恒星寿命终结,通过超新星爆炸将这些重元素抛射到星际空间,为新星系的形成提供材料。

同时,星系中的尘埃和气体云在引力的作用下聚集,形成新的恒星和行星系统。

这些新生天体中的岩石行星,其组成便是重元素的直接产物。

观察不同年龄和类型的星系,可以看到重元素丰度的变化。

年轻星系中重元素的比例较低,显示出早期宇宙的特点,较老的星系则展示了更高的重元素丰度,说明了经历了更多代恒星的生命周期。

宇宙中天体大多是石头的现象,是由一系列复杂而精彩的宇宙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星尘的形成到行星的诞生,再到重元素的秘密和星系的演化,都揭示了宇宙中岩石天体形成的奥秘。

所以岩石本身是永恒的,除非哪天宇宙彻底完蛋,岩石才会彻底消失。

永恒没有欺骗他!

其他人并不知道这一点,一直以为永恒是个恶趣味的神灵,永恒祭坛只是他给整个宇宙开的一个玩笑…这么说,倒也没错。

但并不是说,永恒不会好好的完成许愿者的愿望,只是需要看它的心情。

一般人如果进入永恒祭坛的方式不够戏剧性,那么永恒只会觉得这是个垃圾演员,垃圾演员得到的报酬自然少。

想要获得相应的报酬,那你就要拿出相应的表现…只是谁家好人能够知道永恒是这么个性格。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