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三百五十二章(1/2)
这么看的话,永恒还是很好的,至少他没有按照自己的喜好去操控别人的人生。
这么善解人意的神灵,在全宇宙都已经很少了。
至少他的兄弟姐妹就做不到。比如死亡,灭霸会变成现在这样,其实很难说,这其中到底有没有死亡的安排在里面,讲真,哪个正常人会为了阻止将来会发生的灾难,而把灾难转移到现在?
灭霸的想法从始至终都有问题。
灭霸的想法说白了很简单。
“人口的爆炸和宇宙有限资源的矛盾是无法解决的。”所以我灭霸要打响指。可是那只是他觉得无法解决,并不代表别人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就像是有一个人告诉你说,我以为癌症是种绝症,永远不可能治愈。所以我们也别研究相关的治疗手段和药物了。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这不是有猫病吗?他就是个紫薯…变异的泰坦星科学家,又不是全知全能的。
我就不说山达尔星,克里,斯库鲁这些外星文明的科学技术了,就说地球上的。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复联3里没有蚁人?
什么在家服刑之类的理由,就是扯淡。原因其实很简单,如果蚁人的技术出现在复联三中,就会让灭霸的动机变得和弱智一样。
诸位想象一下:灭霸:宇宙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为了让另一半的人生活的有质量,我灭霸决定…
斯科特:等等,等等,灭总您好,我叫斯科特,这位是我未来的老丈人汉克·皮姆博士。他研发了一种,可以放大缩小物质的技术,对,您没有听错,就是放大缩小的技术。这个技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空间资源和物质资源的问题。
唐尼:然后我研发的宇宙魔方同位素可以解决能源问题…对了,这位下巴,额不,这位灭先生,您刚刚想说什么来着。
灭霸:…回见。
如果蚁人出现,就会变成这样,观众们一定会想到“蚁人的技术不是正好可以解决灭霸的问题吗?”,这会让反派的动机,从根本上就立不起来。
灭霸就是那种典型的闭门造车的人,以为掌握的绝对真理,其实已经被最新的科学技术远远抛在身后了。他觉得宇宙很危险,事实上,宇宙好着呢,根本不需要他来拯救。
灭霸的梦想——宇宙平衡,这是一个属于他自己的执念和理念。如果简单看他口述自己的理念来看,确实看不出毛病——为了宇宙的平衡,随机消灭一半的生命。
“宇宙的平衡”是一个多么了不起又高尚的理想;而“随机”两个字又代表了自己不带任何私心,也就意味着绝对公平。公平而又崇高的理念。
灭霸的逻辑是:宇宙资源有限,生命不断繁衍,终有一天会人口过剩导致灭亡。消灭一半生命能够让剩余生命有足够的资源生存。宇宙或许有资源枯竭的终点,在到达终点前,生命会自主的调整数量,去适应枯竭的资源。比如旅鼠在人口膨胀的饥荒年会主动跳海。而放在智慧生命中,就是战争。为争夺资源而爆发战争,人口就会下降到适应资源的数量。所以,宇宙不会因生命过剩资源枯竭而灭亡。
减少生命数量,会让剩余的每个生命拥有足够资源吗?
也不会。
比如现在的地球,每年粮食完全足够全球人类食用,但非洲还有人在饥饿线上挣扎,还有人因饥饿而死。
因为大部分粮食在美国四大粮商手中,他们想赚高利润,就必须有人饿死。
所以,即便资源充裕,但分配依然不会公平,还是有人会因缺乏资源而灭亡。
消灭一半生命对宇宙影响多大?
我国建国时5亿人口,1982年就有10亿人。
即便灭霸的做法能够延续宇宙的生命,消灭一半生命大约能延长30年。
没有一点意义。
灭霸费心费力,牺牲大批忠实手下,付出一条手臂的代价,就许了这么个蠢愿望,世界没有因此改变一点点。
实在是无聊的蠢货啊。
先不考虑这中间人口增长,首先第一个问题,你如何算得出来,资源到底能用多少年,比如只能用1天了,这里的人口会不会早就想办法离开了,打个比方当年西域小国,水资源逐渐匮乏,难道全国人口每天日常用水,直到最后一滴水用完?
然后全部渴死?
不可能的,必然是水不够用了,逼得没水用的人背井离乡,有水用的人,也省着点用,而且最后也不得不离开,直到整个国家都消失。
资源跟人口本来就是有关联的,比如某一片草原的狼和羊的数量,假如人为加入大量的狼,一开始羊的数量就会下降,下降到一定程度,狼因为缺乏食物大量离开,狼的数量减少,反过来使羊的生存压力降低,羊的数量又重新增加,羊的增加又吸引来了别的地方的狼,狼数量增加,又使羊数量减少,就这么循环往复。
灭霸毫无疑问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难道真的看不清这些么?
如果说看不清…那太小看灭霸了,一个能够让全宇宙都束手无策的超级恐怖分子是个傻瓜?
那那些被灭霸打败的人是谁?
傻瓜都不如?
那些害怕灭霸,害怕到听到他的名字就瑟瑟发抖的人又算什么?
那么问题来了,灭霸到底是怎么变成这样子的?
灭霸的转变来自于他的种族的消亡。
他真诚的希望整个泰坦族都能够延续,他看到了最简单的办法…但也是最违背人性的办法。
在他的家乡,泰坦星上,原本生活非常好,但这不是没代价的,他的家乡资源已经越来越紧缺了。
当然,政府并没有坐视不管,相反他们的政府相当的给力,他们给出各种各样的办法,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
这个问题很复杂。
并不是政府想解决就解决的。
解决的办法一直在那,只是根本没办法实行而已。
现实中就有最典型的例子,那就是看看那些因为高福利崩溃的国家。
在国家发展中,平衡收支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当涉及到国家的财政状况时。
现代强国理论强调了这一点,指出强国必须保持财政平衡,否则将不可避免地面临危机。
债务违约可能导致国家破产,这是一场无法承受之痛。
尽管在财富充裕时国家可以提供更多福利,但在困境时,仍需谨慎支出。
与此理论相对应,西方国家却出人意料地继续发放高福利,尽管经济状况并不乐观。
西方国家的经济陷入混乱,多数国家都未实现良好的发展,即便是美国也在持续下滑。
这直接导致西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减少,许多国家纷纷举债维持生计。
理论上,当资金紧缺时,应减少开支,特别是那些原本高福利水平的国家应当削减福利。
然而,西方国家却采取截然相反的做法,即便陷入贫困,财政困难,高福利水平仍在不断提高。
这使得许多西方国家背负沉重的债务,面临潜在的巨大危险。
为何西方在贫困之际仍坚持提供高福利呢?
答案可追溯至两个关键因素。
西方的政治不是从国家利益出发,而是以争取选民支持为出发点。
政治人物必须迎合百姓的需求,才能成功当选。
即便有些人意识到国家可能陷入危机,想要削减支出,降低福利水平,也会遭到百姓的反对。
由于百姓往往只看眼前的短期利益,对缩减支出的政治人物反感。
在党派政治的背景下,总有其他政治人物主张继续发放高福利,这种政治循环最终形成。
百姓需要高福利,而政治人物为了赢得选票,只能不断满足这一需求,而不顾国家的负担。
美国的30万亿美元债务正是由此而来。
从西方文化的角度看,存在一种抢夺的思想,即认为生活必须奢侈,一旦陷入困境,不是因为自身问题,而是其他国家抢夺了资源。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抢夺回来。这导致西方社会缺乏节俭的概念,而更倾向于抢夺。当国家陷入财政困境时,他们不会自省是否过度消费,而是将问题归咎于其他国家,进而通过抢夺来解决。这种海盗文化思想影响了西方社会,使其缺乏节俭的观念。
因此,西方社会目前存在的财政困境既是政治选择的结果,也受到海盗文化思想的影响。选票政治导致政治人物迎合短期百姓需求,而非从国家整体出发,形成了恶性循环。海盗文化思想则使得西方社会缺乏节俭观念,更倾向于通过抢夺解决问题。这两者相结合,使得西方国家高福利的提供在财政困境中仍然持续。然而,这样的做法最终将导致国家债务不断累积,最终面临破产和绝望。或许在国家无法再进行抢夺的时候,西方社会才会开始学会节俭。
其实很多问题的解决办法,就在那,可就是没办法实施!
首先,选票政治在西方社会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政治人物为了争取选民的支持,往往更注重眼前的短期利益而非国家的长远发展。这导致了一种恶性循环,即使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财政困境,也难以通过削减开支等手段获得选民的认同。这种以选票为导向的政治风格,使得国家的长远利益受到了极大的忽视。
其次,文中提到的海盗文化思想为我带来了新的启示。西方社会普遍存在的抢夺思想,使得他们在面对财政危机时更倾向于通过外部手段解决问题。这不仅表现在国际竞争中,也反映在国内财政政策的制定上。这种文化思想或许是西方社会长期保持高福利水平的一种内在原因,但也是导致其财政困境的一大根源。
不仅仅是西方,还有华夏很多古代王朝也是如此。
王朝完蛋,很多时候,问题在哪,其实大家心知肚明。
比如,大明朝为什么会灭亡,说一千到一万,就是没钱了!
明朝的财政问题,其实早在开国之初就埋下了隐患。
朱元璋出身贫寒,对官僚集团有着天然的不信任,他实行低俸禄制度,对商业征收低税率。
这种做法在初期或许能够抑制官僚的贪婪,但同时也限制了国家的收入。
朱元璋试图建立一个“低欲望”
的社会,但这与人性的逐利本质是相悖的。
此外,他设立的卫所制度,虽然在初期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渐腐败,成为国家财政的负担。
还有宗室的免税特权,也随着宗室人数的增加,成为国家的一大漏洞。
土地兼并是明朝的一个顽疾。
那些有权有势的官僚和地主,利用手中的权力,疯狂兼并土地,导致大量的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这些人却不用缴纳税收。
这导致国家税基的不断萎缩,最终使得朝廷的财政入不敷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