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三百章(1/2)
仿佛无穷无尽的衍生体,犹如潮水一样涌向阿斯加德人战士。
这一幕看的后面的沃斯塔格差点心肌梗塞。
卧槽,这是要糟啊!
之前托尔回来的时候,带回了地心之战的详细情报…别真把托尔当傻瓜,他只是对很多事缺根筋,并不是智商有问题,特别是在战斗上,这家伙仿佛天生就应该和战争为伴一样,对于战争有着异乎寻常的天赋。
他带回来的情报非常详尽。
其中关于格尔的部分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所以沃斯塔格非常清楚那些衍生体的强度,普通阿斯加德战士如果没有做相应的准备…就且等的被屠戮吧!
不是阿斯加德战士太弱,而是那些衍生体太不讲理了。
阿斯加德战士在没有接到战前特殊要求的话,作战依然习惯性的使用冷兵器。
这些矮人产的武器,强度非常高,并且锋利无比。矮人武器在锻造的时候,本身就是会进行附魔处理的。所以你可以把阿斯加德战士的武器理解为战锤40k的动力武器,虽然看着是冷兵器,可实际上威力大的要死,一人粗的钢柱,也遭不住他们的武器劈砍。
但问题是衍生体压根不怕劈砍这种伤害,你把它砍成两段,别人立马就能复原,实在不行也可以分裂成两个个体。
要不是衍生体害怕声波和火焰,这玩意简直是战场上的噩梦。
之前阿斯加德战士就吃了大亏,要不是卡玛泰姬的法师见势不妙,立刻支援,搞不好战争一开始阿斯加德人就要歇菜。
后面就没他们什么事了。
这会儿,因为是突然爆发彩虹桥被入侵的警报,阿斯加德卫戍部队直接就开了过来,压根没想过会碰到格尔。所以这么多衍生体,阿斯加德这一次损失要大的超乎想象。
当然这只是一方面,毕竟这里是阿斯加德,只要知道敌人是谁,阿斯加德有的是办法做出针对。就算一开始损失了,也会很快调整过来。
真正让沃斯塔格感到不妙的是。
这种事一旦发生,那希芙怎么办?
她会彻底成为叛徒,再也没有回旋的余地!
知道为什么大家对洛基的潇洒跑路没什么太大的反应?
一方面是因为奥丁和弗丽嘉,两人的确非常爱自己的小儿子,大家也乐意给面子。
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洛基不管整了多少烂活儿,但他有一点做的很好,那就是他从未给阿斯加德带来什么伤亡!
没错。
洛基做了很多看起来大逆不道的事情。
但其实阿斯加德老百姓对他的观感没什么太多的变化…本来也没多喜欢他。
不过,也没有到一定要弄死他的地步。
毕竟绝大多数阿斯加德人,不怎么关心洛基整的那些烂活儿害死了多少人…毕竟死的又不是阿斯加德人。
另外针对约顿海姆的灭绝行动…那就更加呵呵了。
老实说,洛基暗中想要毁灭约顿海姆的行动,在阿斯加德民间还有很多人叫好。
普通人其实不太关心政治。
一个健康的社会,政治应该服务于经济和民生,而不是反过来让所有人都围着政治转。
当政治对普通民众的生活影响降到最低时,社会反而能实现更深层次的繁荣。
这并非主张完全的政治麻木,而是强调高质量的政治运行能够让民众从日常政治的琐碎和不确定性中解脱出来。
当国家治理体系足够高效、公正和透明,且权力受到有效制约时,政治就会回归其本质——为社会提供稳定的基础和公平的规则。
如果一个国家,民众对政治的关注度远超一般预期,甚至可以说达到了一种“过度”
的程度,那对国家来说并非好事!
如果从小学到大学,政治课是必修内容,其中包含了大量关于政治理论、方针政策以及领导人思想的教育。
学生们从小就被教导要理解和掌握这些理论,并将其视为指导思想......
如果官方媒体会持续、深入地进行政治宣传,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新闻、评论,很大一部分都与此相关,使得政治理论成为一个不得不关注的话题......
那么,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将政治理论视为行动指南,而非仅仅是思想参考。
理论的每一次更新、解读的每一次深化,都可能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可怕的是,这种对政治的过度关注,必将挤压了社会创新的空间。
当商人们将大量精力用于“研究“政治以确保业务安全,而不是研究市场和技术时,企业就会失去活力。
当民众花费更多时间去理解和适应政治语境,而非自由地表达和创造时,社会创新和文化多元性也会受到影响。
更严重的是,对法治社会的信仰基石将会被侵蚀!
而法治,才是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唯一保障!
因为,对商人而言,最重要的是稳定的商业环境和可预测的未来。
如果政策朝令夕改,经济活动充满不确定性。
真正的法治却能够提供这种稳定性,企业家将精力完全投入到创新和生产中,而不是忙于研究政治风向、猜测权力更迭和政策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
当商业行为的成败取决于市场规律和自身努力,而非政治关系时,各行各业才能真正蓬勃发展。
对普通人而言,法律是最高的准则,不需要为了规避风险,而整天去揣摩统治者的个人意志或政治理念,那么他们的时间和精力就可以更多地用于生产、学习、科研和艺术创作,社会资源的配置会更有效率,从而推动整体进步。
民众对政治的“不感兴趣”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视为一个国家从“人治”
走向“法治”
的成熟标志。
政治被限定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内。
政治家们无论谁上台,都必须遵循既定的法律程序和原则。
在这种情况下,政治本身变得更像是一种技术性的公共管理,而不是一场关于权力的个人意志表演。
民众可以信任国家的制度,将重心放在自己的事业和生活上,因为他们知道,无论谁执政,基本的生活秩序和权利保障不会受到根本性的动摇。
阿斯加德人就是如此。
他们其实不太理解上层那些人为什么始终不愿意彻底的毁灭霜巨人一族。
毕竟霜巨人从远古时代,就是阿斯加德的敌人。
哪怕到了今天,这些野蛮人也会时不时的给阿斯加德人整点活儿。
这么说吧,整个阿斯加德,就没有哪个家庭和霜巨人没仇。所以大量的阿斯加德人其实很乐意看到约顿海姆的毁灭,至于说约顿海姆毁灭之后,阿斯加德的天然防御就会缺失一块…他们想不了那么远。
就和地球普通人一样,大家总归是更在乎眼前的事情。
最典型的就是西方那些高福利国家,国家经济良好的时候,自然没什么问题,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
一旦国家经济出现了问题。
那财政必然会出问题。
这种情况下,其实削减福利是减少财政开支的最好办法。但几乎没有哪个高福利国家能够玩成这样的举措。
因为发福利很简单,但想要收回来,就要人命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阿根廷。
阿根廷政坛有个20年魔咒:左翼搞福利搞崩经济→右翼搞休克疗法→民众受不了再选左翼。1991年,梅内姆用“1比索1美元“的魔术平息了恶性通胀,代价是亲手阉割了国家货币主权。等2001年债务危机爆发,自动取款机前排队的人群中,大学教授和清洁工并肩咒骂新自由主义。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库兹涅茨曾经说过:“世界上有四种国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日本和阿根廷。”
日本在短短的时间内从封闭的国家,复制西方社会加上自身独特的文化,变成世界上最强的经济体之一。但阿根廷奇怪的发展过程,就像是一个人快速长大,却又变回小孩子。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当时人们眼中的富裕强国是西欧国家、美国和阿根廷,再迟钝的投资人,都知道阿根廷市场是最棒的投资标的。
那时候的人们就像我们现在喜欢预测未来局势一样,大家纷纷猜测,世界的未来将掌握在美国和阿根廷手上。
但百年过去了,当时的猜测全都落空。
现在的阿根廷只能算是一个平庸的国家,甚至比平庸还糟。
从阿根廷人的生活处境来看,2019年阿根廷有超过35的贫困人口。
2020年在疫情的冲击下,更有40的阿根廷人沦落为贫民,失业率也高达20。
如果加上通货膨胀,阿根廷的状况更是雪上加霜。
虽然比较世界各国经济数据,阿根廷还能勉强算是中等国家。但是阿根廷失业率高企、贫富差距悬殊、恶性通货膨胀和货币大幅贬值以及濒临爆发的债务危机都让这个国家的经济显得漏洞百出。
20世纪上半叶,改变世界局势的两次世界大战爆发,阿根廷似乎没有遭受太大的冲击,布宜诺斯艾利斯仍然是南美最优雅的首都。当时的阿根廷人均拥有汽车数量多于法国,电话持有量多于日本,发达的地铁在首都地底下穿梭,富裕阶层每一季都会买下巴黎最流行的时装。
1946年贝隆成为阿根廷总统,他最知名的主张是反对资本主义,也反对共产的思想,走的是靠拢工人阶级的第三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