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五百二十五章 忙碌的包大人(1/2)

包大人又问吴氏说:“你妇人埋怨本官,今可听我吩咐:你丈夫并非欠的是官项,他竟敢欺心讹诈换银之人。

因为当堂追问,他不肯认,所以本官设计,传你进衙。

原先你怪本官不该传你对词,事今败露,无有话说。

为何妇人暗起亏心害人?

本官仍念你是妇人,宽免刑责。”

吴氏闻言,叩头求老爷格外施恩。

刘永在旁,吓得面黄脸青,叩头磕地,口称:“老爷,小人情甘受罚。”

包大人一听,哈哈大笑,吩咐:“把刘永拉下去,重打十五板,以戒下次昧心之事。”

衙役答应,把刘永拉下,打完十五板。

吴氏见夫受刑,心疼不过。

包大人又叫把朱有信上来问话,说道:“你银失落,皆由大意。

原要财不离人,纵与娘舅说话,理该将银收起;如或被左右贼人盗去,就难明白了。

幸而刘永欺心瞒昧,以致争吵入衙。

本官如不将银判出,你必埋怨本官不明,在外面议论,言不逊顺。

今日判银归你,这其中你也有过。

本欲责以粗心,本官加恩饶恕。

以后凡事必须留心。”

朱有信叩头谢恩。

包大人复又开言,叫声:“刘永,你昧良心,责打于你,何以又罚银子五两?

所罚之银,入官济贫。

为的是叫你知过自新——上有王法,暗有鬼神!”

包大人名正言顺,不但刘永知感,而三班六房,个个点头心服。

包大人又往下叫一人跟去钱铺。

把原银取还,交付朱有信。

外取罚银五两。

以作公款。

又问刘永、朱有信二人:“本官方才的话,听真了没有?”

二人回说:“听真了。”

包大人说:“既是如此,一律放你等回去。”

众人叩谢,下堂而去。

公差跟着刘永,出衙取银。

且说包大人正要退堂,又见自角门进来二人,走至月台。

一人挑了担子,放在廊下。

上堂跪下,向上说:“小的将董六儿传到。”

包大人摆手,公差站起。

包大人说:“把那妇人叫上来问话。”

公差答应,转身而行。

包大人往下一看,留神打量董六形色相貌:粗眉大眼,鼻子高耸,燕尾须。

年有四旬上下,凶气满面,怒色忿忿。

包大人看罢,心内明白,往下就问:“姓何名谁?

快快说来!”

那人见问,只是叩头。

叫声:“老爷,小人世居西江中,姓董名铠。

原是良民,排行六儿,靠摆摊度日。

不知为何传小的进衙?”

包大人一听说道:“你妻告你。”

董六闻言。

就吓了一跳。

董六叫声:“老爷,小的妻子冯氏。

她偶得气迷之症,于今半年有余。

小的不知他告状,只求老爷叫他来当面问明,到底告的是什么条款?”

包大人说:“本官早已想到,他告你,若要没理,一来欺天灭伦;二来他必是疯症。

因此才将你传来,对对口供,便见真假。”

吩咐青衣抬过大刑来伺候,众役答应。

早有人把冯氏带上,跪在一旁。

董六一见,叫声:“蠢妇,自家有病,就该保养为是。

为何闹进衙门?”

冯氏闻言,气得浑身发抖,骂道:“天杀的!

你这狂言么!

罢了!

罢了!

算来你我是对头冤家!”

包大人一听,大声喝道:“何用你胡吵?

先叫冯氏说来。

你在旁。

如要争论,一定掌嘴。”

冯氏叩头,叫声:“老爷!

小妇人的冤枉之事,铁石人闻之也要痛惜。

我家世居西江,父母俱亡。

哥嫂把奴嫁与郝遇朋。

丈夫开设成衣铺,本好贪杯。

老实之人,交这不义之徒。

董六为人轻狂。

夫主在时,引他入内,穿房入户,好似至亲,与夫同来同往,情谊交厚,那知这贼人面兽心,看上奴貌,暗起不良之心。

自后同夫终日饮酒,不治果菜,只用姜酒敬他。

不上几月,夫主得了重病,身肿吐血而亡。

可怜奴家孤苦,又无伯叔兄弟,正当天气炎热,出于无奈,舍身改嫁;将身价银数两,为葬夫主之计。

可恨忙乱之中,并没主意,也无心问及,只得随行。

过数十家门口,及到他家见面,方知是董六所娶。”

话说冯氏说:“我有心不允,更难追悔,身价银已经花用。

小妇人无奈含忍,将就而过。

数载以来,生下两个儿女。

谁料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真正报应不差。

前日恶人吃得沉醉而归,神差鬼使,说出实情。

他说:‘为奴用尽心机:姜酒烂肺,无人知晓。

百日之功治死你夫,谅也不知。

夫妻旧情,你疼不疼?

’言罢沉沉而睡。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