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35章 护南蛮校尉(2)(2/2)

分宾主落座后,郑泰便直言不讳道:“当今天下,昏君无道,宦官专权,朝政腐败,天灾连连,早晚必生变故,是以不愿出仕,恐徒受牵连。”

戏忠亦附和道:“公业兄所言不差,汉家天下不久矣!

未知公业兄作何打算?”

郑泰苦笑:“志才何以一再相试?

但请直言...”

戏忠还是不松口:“公业兄观平城门那人如何?”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郑泰思索片刻给出评价,沉吟之后又补上一句:“能审时度势,又心黑脸厚!”

“呃...

何解?”

戏忠颇为赞同前面的评价,却不曾想郑泰居然评价雷衡“心黑”



“有此智者猛士,仍可向门侯阿谀奉承;不过远游之客,竟绸缪京都之变。

以此观之,当非池中之物。”

郑泰顿了顿,又有些羞恼的继续解释:“至于‘心黑’者,怪之蓄意不救,令我徒陷窘境...

今又遣志才访我,不正是‘脸厚’乎...”

戏忠急忙起身,试图解释。

郑泰连连摆手,笑道:“志才莫慌,此人‘审时度势、能屈能伸、脸厚心黑’,或可比之一人。

然我有一问,请志才释疑!”

戏忠连道不敢:“请公业兄赐教!”

“志才以为此人如何?”

戏忠闻言一愣,沉思片刻,拱手回答:“公业兄曾言汉之天下‘必生变故’,忠认定此人正是此‘变’。”

“此喻甚是恰当!”

郑泰大笑:“志才可知我将此人比之何人?”

“比之何人?”

“斩白蛇起义之高祖刘邦!”

戏忠大喜,忙问:“敢问公业兄可愿作萧何?”

“数年之前,吾便知这天下必将大乱,故汉廷之征,皆辞而不就。

又在此设立别庄,暗中结交豪杰,正是蓄势以待明主。

此番困境而现变兆之象,岂非天意?

泰愿从之为良吏...”

郑泰肃然起身道。

“吾主幸甚、天下幸甚、百姓幸甚...”

戏忠立马作揖拜谢,并详细的向郑泰介绍起相识雷衡之经历,以及此行众人到洛阳之目的。

郑泰听得连连点头:“志才之谋我等不及,宜速行之。

我有一弟,名浑,字文公,长于内政,精于韬略,其才胜我十倍,我可令他先入城相助,待我安排妥当后,必即行拜见主公。”

戏忠赶忙拜谢。

郑泰叫来郑浑,尽言自己已决心效力雷衡,并将全力相助。

郑浑素来钦服兄长,尤其笃信郑泰之见识眼光,自然毫无异议,便与戏忠、典韦一同寻进了东城谒舍,与雷衡等众人汇合后,开始筹谋买 官之事。

郑浑熟悉洛阳情况,更想在新主公面前展露才能,率先开口:“汉中郡恰为高祖龙兴之地,其物产富饶,易守难攻,北近雍凉产马之地,东连司荆战略之腹,南窥巴蜀天府之国,确乃上佳根基之地,而现任汉中太守单飏,曾在朝中任太史令,侍中,颇有声名,必重金贿张让方可说动灵帝方可撤换。

浑估算至少需要一千金送张让,再与西邸二千金方可得汉中太守。”

雷衡向郑浑投去歉意的眼神,解释道:“算上志才积蓄,衡手中仅余九百金……不过却有三法或可值千金……”

“主公且说!”

郑浑急切的追问,众人也眼巴巴的望向雷衡。

“其一,数月前于江底捞起宝箱一个,内藏犀牛宝甲等珍宝数件;其二,林升与吾对驯兽之术略知一二,恰训得猴兵一支;二者皆可献于贵胄求得相助。

其三,中常侍封谞,或是我未曾谋面的……舅舅……”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