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二百七十九回 穴位一(3/3)

二十四气海俞:气,指下焦之原气。海,是富饶藏聚之意。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应脐下之肓原,吞吐下焦之原气。因上焦主吞,下焦主吐,故脐下肓原(参肓俞条)之脖胦,为人身生气之海。气海俞,即脐下肓原之俞也。

二十五大肠俞:大肠,指大肠本腑,又畅也。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通大肠,畅胃去滓。大肠司传导,主变化,体之俞,腑之应也。

二十六关元俞,参气海俞及关元条。

二十七小肠俞:小肠,指小肠本腑。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通小肠,功在化物。小肠司受盛,主化物。受盛失职,化物无能,自可于此处求之。

二十八膀胱俞:膀胱,指膀胱本腑。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通膀胱,藏津决水。膀胱津之府,水之门,外俞内府,彼此互通。

二十九中膂俞:中,指人身的中部。膂,背脊。俞,同腧,同输,又通枢。穴在骶部,约居人身之中,为腰膂之气所注输。膂,本作吕。中膂,人身中部之脊骨也。

三十白环俞:白,白色,金气。环,圆环。俞,同腧,同输,又通枢。白环,可能是指肛门或臀部。故白环俞者可以意为肛门或臀部之俞也。

三十一上、次、中、下髎:以穴位之排列序言。髎,亦作窌,窟也,深空之貌,是邻近骨部的缝隙。穴在骶孔中,居上者为上髎,居次者为次髎,居中者为中髎,最下者为下髎。左右共有八穴,合称八髎。

三十二会阳:会,会合,交会。阳,指阳经,阳气。为下焦阴阳之气交会之处。下焦既为阴气之所聚,亦为阳气之所生。穴与会阴相邻,自有交通结合与互相对待之义。

三十三承扶:承,承受,奉承,承担。扶,扶持,扶助,又风名。谓其对扶持人体与治疗下肢风病,俱可承担也。对人身坐立具有扶持之功。承,佐助担当也。扶,木名。扶木,扶桑也。对肢体风病具有拦截之效。在下肢风病及风病之自下而上者,皆可取之。

三十四殷门:殷,是富足与中间之意。门,出入通达之处。指穴在大腿肌肉丰满处之正中也。穴处肌肉丰富,且居大腿之中,以其所在之位置而命名。

三十五浮郄:浮,指浮竹。郄,孔隙。谓穴位所在有浮竹之象。穴在膝关节内方外侧,下肢骨自膝关节又生一辅助骨曰腓,故取浮竹之象比譬之,穴即以浮名。

三十六委阳:委,委曲顺从貌,亦卧倒之意。阳,指外侧。穴在腘窝正中委中穴之外方。

三十七委中:委,委曲顺从貌,亦卧倒之意。中,指中间。即俯身卧倒屈曲膝关节而在腘窝之正中取之。此穴必须俯伏舒身放松肢节,方可在委曲膝关节之腘窝正中取之。

三十八附分:附,依附,附属。分,分别,分行。指足太阳互相依附之内外两行,在此分行而下也。足太阳在背部左右侧之内外两行,既属互相依属;而第二行各穴又实为第一行之附属,故第二行之第一穴即名附分。

三十九魄户:魄,是随伴精气往来的阴神。户,出入居住与谨护闭塞之处。指其为护卫肺中精微之气的门户。穴在肺俞之外方,既为肺俞之附属,亦为肺精之卫护。

四十膏肓俞:膏肓,指心下膈上之脂膜。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与心膈间脂膜相应,邪正之气可由此出入转输。此穴无所不主,又指为助长正气之门。与肓俞、胞肓、肓门,以及膈俞、膈关诸穴,可以互参。

四十一神堂:神,是象征君主的阳气。堂,是高大明敞的居室。指其犹如心君用事的明堂。神堂内平心俞,自应如天子布政之堂矣。

第四十二譩譆:譩譆,哀痛声。按压取穴时,病人常有畏痛之譩譆声,因而得名。

四十三膈关:膈,指胸膈,关格。关,关口,关格。指穴如胸膈之关口,且可开通关格也。横居膈俞之外,实为膈俞之附属,而与膈俞之功用亦密切有关矣。

四十四魂门:魂,为人身阳气之精。门,出入通达之处,又为守护之意。魂门者,肝阳出入之门与护卫肝阳之处也。肝之体阴而用阳,为将军之官。魂门平齐肝俞,自应为肝阳出入与护卫肝阳之门户。

四十五阳纲:阳,指少阳刚直之性。纲,伸张之意。意为胆气宣明,则阳气自然伸张也。胆为将军,胆主决断。肝胆依辅,阳纲之气得以伸张矣。

四十六意舍:意,意念,意志。舍,可以居住安息之处。脾气安宁,则心意自然聪慧也。脾藏意。意舍为脾俞之附属,犹如脾气休息留止之处也。

四十七胃仓:胃,指胃本腑;又围也,委也。仓,仓禀,仓库。指其犹如胃府之仓库。横居胃俞之外,为胃俞之附属,可与太仓(中胱)互观。

四十八肓门:肓,此处指腹部之肓膜。门,出入通达之处,又为守护之意。指其有如诸肓门户之意。本穴上有膏肓,下有胞肓,前肓俞,此则为诸肓之门也。

四十九志室:志,志向,意志;此指肾之精气。室,人物所居之处,亦充实之意。志室者,必须肾气充实,意志方能发挥。志室平齐心俞,肾气有归,则神志不乱矣。

五十胞肓:胞,指胞宫及膀胱。肓,此处指腹部之肓膜。指穴与下腹胞肓之气能互相感通也。穴与气海前后相望,同以肓气为原,可与诸肓穴及气海互参。

五十一秩边:秩,秩序,整齐。边,边际,边陲。指其位于背部秩序井然诸穴之边际也。

五十二合阳:合,会合。阳,指足太阳经。谓足太阳左右侧分行之两行,至此又行会合也。足太阳在背部左右侧,自附分穴分为内外两行,下行相遇于委中后,至此又复合为一支而下贯腨内也。

五十三承筋:承,承受,奉承,承担。筋,经筋,筋肉。指其位于足太阴经筋所结之处,且全身躯体筋肉之重,此处可以承担也。

五十四承山:承,承受,奉承,承担。山,指躯体之高重。人身高大沉重如山,腨肠之分肉足可承受也。穴在腨肠分肉之间,当挺身直立时,则分肉更为明显。与承筋、承扶其义相近。

五十五飞扬:是飞举扬起,斜行别出,脱离正轨之意。为步行不稳、经脉别出及魂梦颠倒之象。指行走不稳。腰腿酸软无力,行步摇晃不定,正有飞扬之象。穴能沟通司人身蹻捷的阴蹻与阳蹻,功可祛风健腰膝助行走,则飞扬之状可除矣。穴能宁神安魂梦、治头目眩晕,则飞扬可止矣。

五十六跗阳:跗,足背。阳,指上方,外方。穴在小腿下端外侧、足背之上方,有如足跗之阳也。

五十七昆仑:指高山或高丘。穴在高大外踝之后方。

五十八仆参:仆,指御者,仆从。参,同三,又同骖;或作参拜解。言穴位如车之左右骖,且在状如参拜时方可便于取穴。穴在左右足跟外侧,如驾御人身上三部之左右骖也。

五十九申脉:申,同伸,同呻;又十二时之一。脉,经脉。指其可治经脉之屈伸不能及气郁而呻诸病,且可内应膀胱之本府也。申脉为阳蹻脉所生,太阳主一身之表,故能治屈伸不能、筋脉拘挛诸病。肾与膀胱为表里,在气郁不伸及气郁而呻者,申脉与复溜同取,每可收效。申,申时,正是膀胱之时。申脉穴可以认为是膀胱本府之穴。

六十金门:金,为肺金之气。门,出入通达之处,又为守护之意。金门者,意为熄风利水之门户也。对风木病有效。金可克木,所主多筋抽搐风木之病。

六十一京骨:古解剖名,穴当其处。小趾本节后大骨名京骨,即令之第五跖骨,穴在第五跖骨粗隆下,赤白肉际。

六十二束骨:束缚,收束。骨,指趾骨。穴位如趾骨之束,又能收束骨节缓纵诸病也。小趾第五本节有“束”之象,故穴名束骨,且能治肢节疼痛缓纵诸病。

六十三通谷:通,通畅,疏通。谷与榖通。功能除结积留饮、胸满食不化,为足部通胀消谷之穴,可与腹通谷互参。

六十四至阴:至,至极,到达之意。阴,指肾与足少阴经及土气而言。至阴,谓经脉至此已入于足少阴之经脉和通于土气也。足太阳之脉从头走足,至此已阳尽阴生,交入足少阴之经脉矣,故即以至阴名。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