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九回 穴位一(2/3)

三十五犊鼻:犊,小牛。鼻,口鼻。膝盖形如牛鼻,穴在膝眼中。

三十六足三里:足,指下肢,相对于手而言。三里,指长度及人身上中下三部之里。以其与外膝眼的距离及通乎三焦之里而言。三里,主要是指三寸。又与手阳明之三里上下相应,对三焦在里诸病无所不包,可以互观。

三十七上、下巨虚(上、下廉):上,相对于下而言。巨,巨大。虚,空虚。巨虚,马名,指穴在胫骨外缘之巨大空软处,并象腿之善走。取之巨虚者举足。以在胻骨外侧,故名为廉。与手之上下廉可以互参。

三十八条口:条,指条风,即东北风。口,同孔,空也,条口,乃治疗下肢风病之孔穴也。条口者,乃治风之孔穴也。谓小腿前缘狭长如条,形如刀口。穴在其处,因而得名。

三十九丰隆:丰隆,丰盛之意,又雷神名,又云师名。象地气升发,万物丰隆及小腿前方之肌肉高大丰满也。丰隆是雷和云的意思。此为足太阴、阳明之络穴,正有地气丰隆、云雷所生之义。丰隆是肌肉丰满的意思。穴在小腿前方肌肉丰满高大处,正丰隆之象也。

四十解溪:解,指分解,缓解。溪,是山洼流水之沟;又筋膜之连接处,即古之所谓“肉之小会”。泛指阳经阳部之凹陷处也。穴在骨解之中,能治足踝骨节缓解诸病。关节间隙在《内经》中常称为“骨解”或“节解”。穴当踝关节大节解之中,因其所在及功用而得名。

四十一冲阳:冲,冲要,冲动。阳,指足背,在上。穴当定背最高处,且位于太冲之上方。太冲莫误作冲阳,动脉还居后上方。

四十二陷谷:陷,陷阱,自高而下亦谓之陷。谷,山洼无水之地,又肌肉之结合处即古之所谓“肉之大会”亦称为谷。指经气自高而下如入于谷,及能治水病也。经气自高处之冲阳而走向第二、三跖趾关节如阱如谷之处,陷谷之名至为恰当。穴对水病有效,亦可参证。

四十三内庭:内,内里,内方;又同枘,同纳。枘是卯眼,凿是榫头,卯眼与榫头的关系称为凿枘。庭,庭堂,亦处所之意。指穴在跖趾关节形如凿枘之隐蔽处。跖趾关节凹陷如枘,趾骨如凿,穴在形如凿枘于枘之处也。

四十四厉兑:厉,疾速状;古称衣带之下垂者亦名厉;又风名;又为安息之意。兑,即孔穴。指穴当奔走跳跃不可缺少之处,且与衣带垂着处相当,有治风及安神之功。厉为踊起与疾飞之意。足部若缺少次趾,则疾走驰骋均将有碍矣。厉为衣带垂着之处。古之衣带垂及足尖,穴当其处,故亦为解。厉为神志安宁之意。厉兑为安神治魇之名穴,亦能治中恶尸厥,于义亦通。

足太阴脾经二十一个穴。

一隐白:隐,指隐藏与微小。白,指金气的颜色。为土能生金,金气隐伏之意。隐,藏也。白为金色,为土所生。此为足太阴脾土之井穴,言土气在此已经发生,而金气亦已开始隐伏。与太白、商丘、地机等穴可以参照联系。

二大都:大,盛大,丰富。都,都会,储积,又是池的意思。指穴为土气丰富与储积之处,如水之入于池也。大都也为大池之意,谓经气在此停聚也。

三太白:太,同大,广大、高大之意。白,指金气的颜色。太白,为天象及地理名。指土能生金,金气至此已经明显及穴位之形象而言。太白,金星名,又神名。此为脾经之腧穴,属土。土生金,用示金气至此已明显如星矣。可与隐白互参。太白,山名,即终南山。穴在高大突起的第一跖骨小头之后缘,且此处皮色亦较白,骨高肉白,故象形比拟而以太白山名之。

四公孙:公,是年老的尊称和正直的意思。孙,是幼小的卑称和支派的意思。公孙即祖孙。又,公孙为复姓。指其为足太阴与阳明之络穴而言。祖与父皆可称公,公亦正直之意;旁系皆可称孙,孙亦曲细之意(为孙络、孙脉)。足太阴之正经如公,别走阳明之别络如孙,正经与络脉在此分行,正为公孙之义也。

五商丘:商,商,五音,属金,属肺。丘,丘陵。商丘,地名,又为复姓。为土能生金、金气已聚之意。商于五行属金。商丘的五腧属性亦属金。言经气至此已积聚如丘陵也。可与隐白、太白等穴互参。

六三阴交:三阴,指足之三阴经而言。交,指交会与交接。为足太阴、少阴、厥阴三条阴经之交会处。

七漏谷:漏,是渗泄和穴洞的意思。谷,山洼无水之地,又肌肉之结合处即古之所谓“肉之大会”亦称为谷。水湿与水谷漏出不止诸病,用之为有效也。小便淋沥不止,可取之漏谷;大便滑泄不禁,又象如漏谷。功能渗湿止淋、固肠止利,因其功用而得名。

八地机:地,指脾土、下部与下肢。机,指机关,机要,又疾病亦喻为机。穴为地气之枢机,又为治疗腹部与下肢病枢要之处。地机,别名脾舍,自为脾土之枢机。对腹部与下肢病可以取用。

九阴陵泉:阴陵,是人体内侧高起之处。泉,水从窟穴而出。穴在膝部内侧高大隆起处之下方,经气如泉水之外流。与阳陵泉互相对待。

十血海:血,指气血。海,百川皆归之处。血海者,方其可以统血摄血也。太阴为多血少气之脏,又与多气多血之阳明为表里,故可以治血症见长。

十一箕门:箕,簸箕,又星座名,风名。门,出入通达之处。以其必须箕踞取穴,及可治下肢之风病也。簸箕是扫除的用具,其形前大后小。张腿而坐称为箕踞,是不端之状。穴在股内侧上方,必须张腿取穴,是因取穴的体位而得名。穴能治疗下肢的风病。

十二冲门:冲,指冲动,上冲,能主腹有逆气上冲及妊娠子气上攻诸病。门,出入通达之处。下腹逆气上冲诸病常从此起,可与气冲互观。

十三府舍:府,指脏腑。舍,可以居住安息之处。意为穴下乃脏腑所居之处,亦属泛指腹腔而言。

十四腹结:腹,指腹腔。结,指结聚,结束,收敛,弯曲。以其可治腹中痛结及滑泄诸病。结,曲也。亦象肠之盘曲。故肠之痛结者可舒,而滑泄者亦可敛也。且位于约当腹部结束衣带之处,亦可作为腹结之一说。

十五大横:大,长大,又指人。横,纵横,又指脐。言其横居长大人身之中,脐旁之大横纹中也。

十六腹哀:腹,腹腔,也是重复和富有之意。哀,哀痛,也是爱护之意。指腹裹肠胃,为土气之所在,须加爱护以免腹中哀痛,而腹中哀痛用之亦有效也。

十七食窦:食,指食物与饲养。窦,指洞穴与水道。意为穴乃婴儿食物之所出与**之水道也。

十八天溪:天,指天气与人身之上部。溪,是山洼流水之沟;又筋膜之连接处,即古之所谓“肉之小会”。天气通于肺,泛指为肺气流通之处。

十九胸乡:胸,指胸部。乡,指两肋之间或广大的胸廓。以穴居肋间与胸廓而言。两阶之间谓之乡。乡又是指面积广阔的地区。穴居两肋之间,正有两阶之象。亦可泛指广阔的胸廓为胸乡。

二十周荣:周,周身,周遍。荣,荣茂,荣养。周荣者,言先后天之气可以荣敷周身也。无处不至谓之周,旺盛华茂谓之荣。密雨之云谓之周云。水谷之气谓之荣气。经穴属脾,穴下为肺,先后天之气交会于此。可与其上方之云门、下方之大包互观。

二十一大包:大,广大。包,包容,包罗。指广大之人体,为先后天之气所包含。

手少阴心经九个穴。

一极泉:极,至高之意。泉,水从窟穴而出,又水源也。象经气有如泉水自高而下也。手少阴之经气自此从高下流,正有极泉之象。

二青灵:青,指神仙,又通清。灵,指神灵,心灵,性灵。青灵者,象心神之清净神妙也。心藏神为阳,又主血为阴。青灵者,阳神阴灵清净神妙之气所聚合也。

三少海:少,指手少阴心经。海,百川皆归之处。少海,古地名。喻为手少阴心经所入为合之海也。

四灵道:灵,指神灵,心灵,性灵。道,大道,道理,道路,通道。指手少阴之心灵,乃人身阴阳交会之大道。道为万物之所由,灵为一身之主宰,神灵有道,则形有所禀,气有所归矣。可与青灵互参。

五通里:通,通达,通畅。里,邻里。以其能通达手少阴太阳之里也。穴能通达少阴之里,又与太阳相邻接,而为少阴太阳之络穴,能深入腹里而下达小肠也。

六阴郄:阴,指手少阴经。郄,孔穴的通称,又指郄穴。为手少阴郄之简称。阴郄为手少阴之郄穴,故别名手少阴郄。

七神门:神,指心神及人身之阳气。门,出入通达之处。道家称目为神门,意为穴乃心神出入通达之处。心为阳中之太阳,心阳为人生的本原。穴为手少阴心经之腧原,自可为心阳出入通达之处。

八少府:少,指手少阴心经。府,指府库。少府,古代主收藏的官职名。言穴用可以收摄心神也。

九少冲:少,既指手少阴心经,又指经气幼小及小指而言。冲,要冲。为手少阴经经气初出之井穴,又居小指末节之冲要处也。少,小也,幼也。冲,通达也。穴居小指尖端冲要之地,又为少阴之经气初生而未盛之处,少冲之名义可。

手太阳小肠经十九个穴。

一少泽:少,指小指及幼小。泽,指光泽,滑润。泽门,古代城门名。少泽,为小指末节经气门户之光泽处。广阔低洼有水之处曰泽,凡物之有光润者亦曰泽。甲根多光润润泽,穴在小指甲角之光泽处也。少泽者,亦指小指末节经气门户之意也。

二前谷、后溪:前与后,是互相对待之意。谷,山洼无水之地,又肌肉之结合处即古之所谓“肉之大会”亦称为谷。溪,是山洼流水之沟;又筋膜之连接处,即古之所谓“肉之小会”。小指本节前方第二节之后方凹陷处为前谷;本节后方第五掌骨之前方为后溪。

三腕骨:古解剖名,手外侧腕前起骨名腕骨,骨穴同名。古之腕骨,即今之豌豆骨,穴在其前方陷中。

四阳谷:阳,指手太阳经,手腕之阳与阳气。谷,山洼无水之地,又肌肉之结合处即古之所谓“肉之大会”亦称为谷。以其属于阳经阳穴,且有兴阳之效也。穴为手太阳经之原穴,居于尺骨小头高起处之凹陷中,对阳萎病有效。

五养老:养,奉养。老,年老,老迈。以其功能明目舒筋,治老年阳气不足诸病也。

六支正:支,分支,支持。正,正直,正行。指其为手太阳正经之分支,走向少阴之络穴,且取穴时必须支肘正臂也。

七小海:小,指手太阳小肠经。海,百川皆归之处。为手太阳经所入为合之海也,与少海可以互参。

八肩贞:肩,肩部。贞,指正气,精气。穴为肩部正气所居之处,不容外邪干犯也。

九臑俞:臑,肩下方之肌肉。指穴在臂之臑部而言。俞,同腧,同输,又通枢。指其为臂部臑肉之枢纽与臂臑经气之所注输也。

十天宗:天,天空,此指人身之上部。宗,宗仰之意。天宗,星名;又统指天象、天神,或如帝王之宗室,乃众所瞻仰之处也。穴当肩胛骨中部,与曲垣、秉风诸穴彼此相望,有天宗之象。

十一秉风:秉,同柄,即权柄。风,风邪。指穴为治疗背风邪之权柄所在。权柄在握,随我操持,则风病无忧矣。

十二曲垣:曲,弯曲。垣,短墙,又是天体划分的范围。指穴在肩胛骨弯曲高起处之内方也。穴在肩胛冈上窝内侧端,如被短墙所围绕。古人把天上的恒星分为三垣二十八宿,也与天宗相呼应。

十三肩外俞、肩中俞:肩,指肩背。中与外,是互相比较之意。俞,俞穴。穴居肩背、距脊柱稍远者称为肩外俞;距脊柱较近者称为肩中俞。以其与脊柱的距离远近而比较命名。

十四天窗:天,天空,此指人身之上部。窗,屋上通风采光的洞口。指其功能开通头面孔窍诸病,犹如人身上部之窗户也。喉舌为声音之门户,呼吸之孔道。穴当其间,且能治耳目诸病。穴在侧颈部。

十五天容:天,天空,此指人身之上部。容,容貌,容体,防身之具亦名容。穴当扶持头容正直与防护头颈之处也。穴当侧颈,正为头容之扶持,与扶突可以互观。

十六颧髎:颧,颧骨。髎,亦作窌,窟也,深空之貌,是邻近骨部的缝隙。指其为颧部之深孔也。

十七听宫:听,指耳的功能。宫,王者之所居。穴在耳前,意为此乃管理听力的高贵之处。

足太阳膀胱经六十七个穴。

一睛明:睛,目睛。明,光明。为治目病之要穴,能使目睛光亮明白也。

二攒竹:攒,攒聚。竹,竹叶。眉形有如竹叶,穴眉毛与眉头攒聚处也。

三眉冲:眉,眉头。冲,冲要与向上之意。穴眉头直上,正当前额冲要之处。

四曲差:曲,弯曲。差,差错,不齐。指穴当经脉曲折不齐之处。足太阳经自睛明直行向上,行至眉冲处即横行向外,曲而不齐也。

五五处:五,数名,意为第五;五星。处,居处,所在。穴居前额,犹如诸星所居之处也。前头部在道经中称为天庭(两眉之间也称天庭),穴居其间,正有天上诸星(五星)罗列之象,且在本经序次亦为第五,或系因此而得名。

六承光:承,承受,奉承,承担。光,光明,光亮。承光,台名。目病昏暗者,能使之承受与承奉光明也。承光,汉代台名。借喻为明目去障,此穴可以担承也。

七通天:通,通达,通畅。天,指天气。通天,冠名。又指为脑部元神之所在及能开通肺气也。穴约当古代冠所系戴处,可与下条络却互观。与脑神之所在有关。功能开通肺窍,通乎天气,用治鼻病有效。

八络却:络,联络,缠绕。却,退却,脱落。穴当古人系冠之处,联络缠绕不使所戴之冠退却脱落也。

九玉枕:玉,贵重之意。枕,指枕骨。穴与枕骨为邻。脑后隆起骨,古今皆称枕骨,古亦称为横骨。相士则称为玉枕骨。

十天柱:天,指头部。柱,支柱,梁柱。天柱,山名,又星名。意为穴处乃头部之支柱。

十一大杼:大,长大。杼,织布之机杼,又水槽亦名杼。以穴在杼形肌肉之起端而言。脊旁肌肉长大,经气自此下行,具有机杼与水槽之状。

十二风门:风,指气,又指风邪。门,出入通达之处。风门者,既为肺气出入与风邪犯人之门户,也为治风治气之所宜取。穴在肺俞之上方,为肺气出入之所必由。用治风邪外感、上气咳逆诸病,将有双重意义。

十三肺俞:肺,指肺本脏,又为火气勃郁之意。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通肺脏,可治病火病气诸病。凡肺气勃郁、火气太过、咳喘、骨蒸诸病,自可取用。

十四厥阴俞:厥阴,指心包络,又为阴气至极与厥逆之意。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通心包络,并可降逆回阳。厥,逆也,冷也,又极与尽也。厥阴,阴之尽也,手厥阴出自胸中,足厥阴下起大敦上至巅顶。阴极阳生,如心阳不振、四肢厥逆及逆气上冲者,皆可选用。

十五心俞:心,指心本脏,又是“任”与“容”的意思。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通心脏,可以益气行血,安神定惊。心不任物,则神不出,气无君,血无帅,形无主,智无舍,而气血失调、惊狂错乱诸症作矣。责之心俞自有助益。

十六督俞:督,督正,督率,居中;指督脉及脊柱。居人身之中,通乎脊柱,可以总督诸阳,为背部诸俞之统帅。督脉贯脊而行,为脏腑诸俞之所依附,故能督正诸俞,贯通腰脊。既为督脉之俞,又为诸阳之督也。

十七膈俞:膈,指胸膈,关格。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通胸膈,可以开通关格。膈俞者,可以开通胸膈之关格及格拒否塞诸病之处也。

十八肝俞:肝,指肝本脏,又木也,干也。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通肝脏,可达木气之郁滞。木喜畅顺,此可顺其气而达之也。

十九胆俞:胆,指胆本腑,为连肝之府。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通胆腑,利胆疏风。故胆与肝连,同司风本。胆汁郁则身黄,泄则口苦;胆气旺则火升,逆则胁满。取之于此,每可收效。

二十脾俞:脾,指脾本脏;又裨也,并也。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通脾脏,可以积精禀气、助胃化食也。用于水谷不化、精气失荣,是其本职。

二十一胃俞:胃,指胃本腑;又围也,委也。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通胃腑,调胃化气。胃俞者,为平人常气之所注输,胃府之外候也。

二十二三焦俞:三焦,指胸腹腔上中下三停之空松处。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应全身,升阳决渎。三焦俞乃升阳益气、决渎行水、内应全身之俞也。

二十三肾俞:肾,指肾本脏,又藏也,泻也。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通肾脏,引水藏精。肾俞者,藏精之关,引水之宅也。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