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辛爱的野望(1/2)
第一百二十一章 辛爱的野望 辛爱面对而今的局面,有一些些自傲。
但更多是焦虑。
自傲的是,而今他已经从数年前的惨败之中恢复了元气。
并且重整旗鼓。
虽然大明对铜铁等战略资源,一直严格管控。
但奈何边关大规模贸易的情况下,这种走私是很难杜绝的。
特别是朔州将铁价给打了下来。
这一进一出之间,利益更加诱人。
即便有些走私铁器被处死。
依然有不知道多少人前仆后继。
另外,辛爱也是有正规渠道进口铁器的,那就是用战马换铁器。
总之,利用各种渠道。
还有各地板升的生产的铁料。
辛爱终于完成了对自己本部六万铁骑的武装。
这六万铁骑,是辛爱的根本武力。
在装备上,已经远远的超过了俺答时期的蒙古骑兵。
另外还有从板升征召的汉人步卒,大体也有五万步卒,这些步卒分属于各蒙古贵族指挥。
几年训练之下,也是相当不凡的。
最少在辛爱看来,并不比明人的步卒差。
唯一的问题是,火器数量严重不足。
大多数时候只能用冷兵器。
毕竟大明对火器火药的限制,是比铁更严格。
而且火器的技术含量更高。
蒙古板升都没有这样的工匠。
这十一万大军,直接隶属于辛爱。
是辛爱的嫡系武力,除却这些军队之外,他还能征召各部的军队。
一口气聚集二十万大军,对他来说。
并不是什么难事。
只是他很清楚,那就是以大明而今的战斗力,征召的骑兵,不过是一些骑马的牧民。
在战斗之中,并没有什么用处。
这种非正规军,冲不破明军的步阵,打不开明军的城池,更无法与明军的骑兵正面抗衡。
能做到的不过是抢一把就跑而已。
如果在对付其他方向的明军,或许还有一点点用处。
但是对付大同明军,根本没有任何用处。
而辛爱也知道,他本部出六万骑兵,已经是极限了。
甚至如果没有他从与大明贸易之中获利。
这六万骑兵都不能组建起来。
限于人口规模,这六万骑兵已经给土默特部带来沉重的负担了。
须知这些军队,虽然称不上全脱产。
但已经有半脱产的意思了。
战斗力都是再加大训练之上的。
这就是辛爱焦虑所在。
从土默特本部挖掘潜力,已经到了尽头。
不管是土默特部的六万骑兵,还是从各地板升征召的五万步卒,都已经是极限了。
但是这一支大军,却不够他打败周梦臣。
而双方贸易如此频繁。
大同这边的驻军也很难隐瞒。
辛爱也知道,大同八万步卒,五万骑兵,五万京营。
而京营之中,还有三大营,其中神机营数万,都是在山西打过仗的。
而马芳作为五军营的副将。
辛爱更是不敢怠慢。
再加上为了平衡宣府与大同之间。
大明朝廷对宣大大规模输血,甚至让周梦臣拨款给宣府。
宣府也有数万步卒,与为数不少的骑兵。
而且辛爱没有了萧芹的情报渠道,到底是对大明内部了解差了一层。
就好像他不明白,即便同为京营神机营之下,战斗力也是不一样,也不明白,马芳虽然五军营副将,但是能管的也就是他从大同带来的不足万余骑兵而已。
其他的骑兵名头很响。
但是到底有没有。
马芳都不知道。
反正没有见过。
奈何辛爱不清楚,不明白。
他之前从来没有想过大明军队有多少人。
毕竟,在他看来,都是吃空饷的。
而今却不一样了,特别是朔州之战,被当头一棒,让他特别谨慎。
因为他很清楚,蒙古底子薄,他是没有第二次机会的。
也是因为这种谨慎,让他对大明军队战斗力有些过高的估计。
他仅仅是一算,大同十八万,京师十几万,宣府八万上下。
这一下子就有四十万大军。
即便这四十万大军之中有一些水分。
但是一想到大同军的战斗力,他就发憷。
在他看来大同军的战斗力足够弥补其他各镇战斗力不足了。
面对这么多大军,辛爱简直有一种锋芒在背的感觉,坐立不安。
辛爱没有想过而今与大明翻脸,恰恰相反,而还要维系与大明的良好关系。
可以说他很清楚周梦臣的能力,日日夜夜想的都是,周梦臣什么时候才能离开大同。
周梦臣不离开大同,辛爱都没有翻脸的勇气。
但是周梦臣迟迟不走。
特别是辛爱想办法通过严世蕃的关系动手脚,也没有成功。
甚至从严世蕃那里得到周梦臣放弃了很多机会,硬是在大同不走。
更是让他心理压力增大了不少。
这几年之间。
辛爱肉眼可见的衰老了。
也或许是蒙古人的特性,看上去老得很快。
他明明比周梦臣还要年轻一点,但而今看来,却比周梦臣还要老了很多。
大敌当前不去,而今内部的恢复与增长已经到了尽头。
今后数年,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之内,辛爱手中的筹码也就这么多了。
甚至或许还更少。
因为辛爱不知道什么原因,自己手中留下的银子在越来越少。
很多东西也越来越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