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章 青城现状(1/2)

第一百二十章 青城现状 这也怪周梦臣。

如果不是周梦臣将大同弄得如此兴旺发达。

让北京那边想忽略都不能。

户部又岂能这样眼巴巴的看着大同的赋税。

要知道之前享受这个待遇的地方,是苏州。

要知道在几年之前,户部谁在乎大同账目上有多少钱?

而今已经成为一个非常考验杨继盛的行为了。

且不提,一向以清廉自诩,廉洁到除却朝廷俸禄之外,一文不取的杨继盛。

是如果想办法糊弄上面,留下钱粮。

单单说草原之上。

而今的青城与之前已经大不一样了。

之前的青城不过刚刚修建起来的城池,规模还比不上大明一个县。

而且城中大部分都是空地,是在冬天让附近的部落在城中躲避风雪,反而没有什么建筑物,大多都是帐篷。

城中的牲口粪便的味道,简直如在野外一个样,甚至比野外还要浓。

根本就是一个大的牲口圈而已。

哪里像一座城池。

但是数年过去之后。

青城已经今非昔比。

城中除却城北有城南还有一些空地之外,已经全部是建筑物了。

这些空地也不是没有用的。

是用来屯驻兵马的地方。

毕竟辛爱很清楚,他的一切都建立在军队上面。

所以,他所做的一切都要贴近军队,唯恐军权旁落。

而蒙古军队与汉人军队不一样。

汉人军队在外驻扎,要营造营地。

如果在一地长期驻扎的话,定然会营造永久式的营房。

而蒙古军队不一样,蒙古军队的营地向来不坚固。

也不可能坚固。

而且辛爱也担心军队待遇太好了,影响了战斗力。

所以在这里驻扎的军队,统统住帐篷。

也算是保持蒙古人的传统。

而城中增添最多的建筑,一个是以大汗宫,不,应该说归化王宫为中心的庞大的建筑群。

这是辛爱所谓的西京令王浩主持修建的。

不仅仅是扩大了王宫,还在王宫外修建了不少大院子。

从规格上势比公侯。

除此之外,就是新修的一座大金塔。

乃是一座藏传佛教的寺庙。

这也是辛爱将俺答当初的政策又重新捡了起来。

辛爱发现虽然白莲教的上层势力被一扫而空了。

但是并不是白莲教就一点问题都没有了。

白莲教如果那么简单就对付的了,也不会这么多年反反复复的难以根除。

辛爱发现,汉人下层有秘密结社的白莲教。

甚至有一些人已经在蒙古人之中传教了。

这让辛爱很是苦恼。

不得不用了俺答当初的政策,引进藏传佛教。

并修建了宏大的寺庙。

与白莲教争夺影响力。

同时还扶持汉传佛教。

在城中修建了一座观音寺,也有安抚汉人的意思。

这两座寺庙都宏大之极,征发不少劳役,还从关内请了大匠。

总体上花费在二三十万两之上。

这个数目对辛爱来说,已经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但是奈何,蒙古与大明国情不同。

宗教在大明国内早就很乖了。

那一个和尚不知道三武一宗灭佛事,而嘉靖又是道君皇帝。

谁敢造次。

但是蒙古人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对宗教有很大的需求。

甚至孛儿只斤家族神圣化成吉思汗,也是有巩固统治的效果。

辛爱明知道要花这么多钱,也不能不花。

不过,并不是没有效果。

要知道藏传佛教与蒙古人之间的关系,在大元全盛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

元朝皇帝玩的无遮大会,大天魔舞,都是从藏传佛教那边流传来的。

不过,藏传佛教在蒙古这边,一直在上层流传。

而今辛爱决定大力推广。

才让藏传佛教从上层做到下层。

同时,有了藏传佛教这一层皮。

也让辛爱与蒙古其他各部的关系有了一些缓和。

当然了,并不仅仅是藏传佛教的原因,也有辛爱在依附大明之后,得到种种发展。

甚至飞跃一般的发展,实力的大规模增长,让其他部落不能不信服。

周梦臣判断不错。

辛爱与大明之间的贸易,一直处于贸易逆差之中。

但是辛爱虽然觉得自己的财政越发紧张了,钱不够花了。

但是他并意识到贸易逆差的危害。

一方面辛爱没有这么面的经济学知识,二来也是辛爱在青城其实做了二道贩子,将大明的货物,从大同运输到青城。

然后从青城发卖给各部。

诚然,周梦臣鼓励晋商走出去。

但是奈何很多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的。

晋商的一次出关,很可能走上一年,甚至更长时间,遇见各种危险。

每一个商人都是很慎重的。

对于他们来说,最好的办法是先在归化王境地之内行商。

没错。

虽然很多大人物都明白,所谓归化王与大明之间的和平,很可能长久不了。

但是市井小民却没有这个见识了。

前文说过,辛爱的领地,是后世整个内蒙古中部,与其他蒙古部落之间,也是有联系的。

对于晋商来说,这些地方离家近,而且归化王到底归附了朝廷。

说不定是可以讲理的。

除却少数几支不知道说是勇敢者。

还是走头无路,不能不搏的商队之外,大部分商队都在归化王境内行商,而青城就成为了商队的聚集之地。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