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二十五章 武装行商计划(1/2)

第二十五章 武装行商计划 虽然如此,周梦臣也是很高兴的。

周梦臣说道:“好,诸位都是朝廷义民。

而朝廷也不会仅仅向百姓索取好处。

凡是缴纳保证金的商家。

都有一个好处。

就是在草原上行商的权力。”

“草原行商的权力?”

一时间很多商人都镇住了。

不知道该做何表情。

张允龄心中又是激动,又是担心。

在草原上行商,如果能走下来,自然是暴利。

蒙古人很多东西,在草原深处几乎不要钱,别的不说,还拿羊来举例吧。

在几袋谷子就能换一头羊,甚至换羊的谷子甚至不用与羊等重。

为什么这样?

其中逻辑是,在草原上羊作为食物存在。

是难以储存的。

一袋谷子放上一年两年,只要注意不生虫。

还是一袋谷子,但是一头羊,一旦到了冬天没有草料的时候,就是负担。

所以,牧民觉得又几袋谷子换羊,是可以接受的。

而这个价格是在边关交易时候的价格。

而如果深入草原之中。

到了各部落交易的时候,一头羊根本不算什么?

都说蒙古人热情好客,其实也是生产生活一个影射。

不管他们手中有多少牛羊,遇见白灾黑灾,死一大片,是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这种不确定性,让蒙古人对财物不大看重。

准确来说对牲口在乎又不在乎。

在乎是,牲口作为他赖以生存的物资,自然非常在乎。

牲口死多了。

他们也没有活路。

而不在乎,如果牲口足够,根本不在乎一两头。

因为家财万贯带毛不算。

有客人杀几头羊也是小事。

反正不杀了吃了。

谁能保证这东西能活到冬天?

所以,真要能到部落之中。

说不定几匹布,就能换好多东西。

这简直不是暴利可以形容的。

但是这其中风险太大了。

需要在蒙古各部都有交情,而且手下要有能打的人。

毕竟草原上行事,很多时候钱是没有用的。

唯有刀枪才能说话。

张允龄心中暗道:“今日真赌对了。

如果真能成,不要说五万两保证金,就是每年出五万两都行。

只是这样做鞑子答应吗?”

张允龄担心鞑子不答应。

原因无他,这其实动了辛爱的蛋糕。

如果辛爱与朝廷通贡,其实是辛爱组织商队将物资运到交易的关口,而如果允许草原行商的话。

辛爱会少很多利润的。

不用,张允龄问。

就有其他人将这个问题问了出来。

“大人,鞑子那边对此是什么想法?”

一个人商人问道。

周梦臣说道:“不用管他们有什么想法?

我已经将这一件事情确定为谈判条件之一了。

他想什么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能做到什么地步。

为了诸位在草原上的安全,可以在大同招募护卫。

如果大同军的士卒,愿意打一个零工,朝廷原则上是不干预的。

不过,谁要是亏待了将士们。

闹起来,我们都不好看了。”

“诸位明白吗?”

此言一出,顿时给了这些人一颗定心丸。

其实是周梦臣默许用军队护送了。

周梦臣这样做,原因有三。

第一,正如周梦臣所说的,是给将士们寻一个外快。

毕竟大同将士太苦。

大同将士每年十二石粮食。

真要折合起来在内地也不过四五两银子而已。

对于达官显贵还没有一顿饭钱。

但是却要买将士一条命了。

而且很多将士都是拖家带口的,纵然给了田地。

但是旱田的收成并不是太多的。

与其让这些商人自己去寻找护卫。

还不如这样吧,所谓的士卒们有空,其实是成建制的行动。

当然了,商队的规模也不会太大,最多有一个百户护送就不错了。

第二,平息将士们的不满。

这个一点,与上一点,其实是二而一,一而二的。

前文就说了,大同将士对于鞑子谈判是相当不满的。

一来是血海深仇,大家打了这么多年,谁没有沾鞑子的血,而鞑子又何尝没有沾大同百姓的血。

对于这些将士,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冤冤相报何时了?

他们只知道,杀过鞑子,不就了了吗?

当然了仇恨不能当饭吃。

单单是仇恨没有利益,有时候也很能成事的,毕竟大多少人都是要过日子的。

但是与鞑子大战,其实是有利益的。

不信请看,白登,兔毛川,朔州三战下来,斩首近两万。

朝廷发下赏赐加起来,有一百万两上下了。

分到大军之中,虽然有多有少,有厚有薄,但是大家都看见了一条路,一条升官发财,改换门庭的道路。

毕竟,这是大同。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