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八十八章 大明新秩序(1/2)

第八十八章 大明新秩序 实边宽乡。

在周梦臣内心之中有一个新词,那就是殖民。

对,就是殖民。

实边,就是充实边疆。

宽乡就是从人口密集的地区将百姓迁徙出来。

周梦臣对大明人口数量估计不清,没错,他即便是混迹中枢这么多年,什么样的档案都看过,依然不清楚大明到底有多少人。

而且周梦臣也敢肯定,就是大明上下,没有一个人知道大明到底有多少人。

毕竟大明黄册体系早就不成样子,上面一句实话都没有。

或许有一句实话,是写在封面上的四个字而已。

但是虽然没有数据支持。

但是周梦臣却知道,大明很多地方人口密度已经是非常惊人了。

比如河南,河北,南直隶北部,山东等地,所在的黄淮海平原之上,流民从正统之后,有过数次大爆发。

在嘉靖一朝,从来不少。

周梦臣从武昌到北京,是走的水路。

如果他当时走的是陆路就知道流民情况到了什么地步。

据说,嘉靖二十年,嘉靖南巡的时候,一度被流民遮道。

无法前行。

所以,大明上上下下都在粉饰太平。

在有意无意的不将这些流民忽略了。

这个时候的流民是可以忽略的。

他们虽然多,但是分散在城外,山野之中,就好像蜉蝣一般,或许一日之间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他们与大明的体制之间的距离,相差不可以道计。

无非是冬日某个早上多找几个衙役,将城中城外的路倒清理一下而已。

北方的人口密度直接反应就是流民。

而在南方却是两方面,一方面就是对山林不断的开垦,贵州土司终明一朝,都不是太安分的。

西南一地,也是在明朝才算是成为中华真正的疆土,而不是羁縻之地。

另外一方面就是南方的城市,乡镇变得特别繁华,各种手工业发展迅速。

但是周梦臣在大同看到的却是满目狼藉。

大同雄镇,似乎仅仅是军事上的,在经济实力上,比不上一个江南大县。

这与大同有没有被鞑子蹂躏关系不大。

因为即便大同没有被蹂躏之前,也是这样的。

而且周梦臣也打听过,这不仅仅是大同一个军镇的情况,宣府比大同好不了多少,至于甘肃,兰州,宁夏,西宁之地。

周梦臣有一种感觉,大明对蒙古的无力,固然有这样那样的原因,但是九边经济不行,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即便周梦臣冒险将丰州滩给拿下了,没有后续的移民实边的巩固,也不过是昙花一现,终究是要放弃的。

而且周梦臣自然知道海外是一个什么样子。

大明要想参与进入大航海时代,必须有一套有利于对外扩张的体制。

如果还是大明而今的体制。

根本无法完成对外殖民。

别的不说,就是台湾。

明末水师将领沈有容,大破荷兰人之后,就上了台湾,巡视台湾。

有在上面建立水寨,巩固海防的心思,但是最后都是不了了之了。

为什么军队驻守,民户迁徙,都是很麻烦的事情。

大明初期,太祖年间,大规模迁徙百姓的事情,有很多次。

但那都是依靠当时官员的执行力。

但是而今的官员哪里有当初的执行力。

让他们迁民,恐怕要弄出大暴乱不可。

如果军队招募退役成为一个流程。

即便不以而今大明三百万军队来算,明军堪战的话,自然不需要这么大的数字。

但是一百万人却是需要的。

如此一来,一年大概有十万人退役。

即便有一半人愿意拿边疆的土地。

也就是对外新设一县的规模。

诚然,这个对外移民速度,周梦臣也并不是太满意的。

但问题是大明不是西方。

自有国情。

很多情况是不能照搬的。

其实,周梦臣整个体制是模仿了很多日本的体制。

比如按照府县集中征兵,编练成为军队,这就是与日本的师团制度有些相仿之处。

周梦臣倒是想将大明军制,改为义务兵制。

但是其中有太多的问题了。

所以,周梦臣只能进行折中,或许多年之后,不会限制府县征兵。

而是成为全国征兵的。

但是而今要限制一点好。

再有所谓退役军人实边。

其实是日本在乡军人,中国的生产建设兵团都给周梦臣灵感。

总之,是一个大杂烩。

周梦臣其中很多想法,都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徐阶。

徐阶一开始还能维持严肃的表情,但是时间一长,徐阶忍不住身体前倾,听周梦臣的长篇大论。

还忍不住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周梦臣没有想过,有些问题周梦臣却是想过的。

略一思考,几乎所有问题,周梦臣都能给出一个答案,或者是解决方案。

当然了,这个答案与解决方案未必能入徐阶的眼了。

不过,徐阶对周梦臣更是高看一眼了。

徐阶很明白,周梦臣提出这一套,看似是要解决卫所制度,但实际上,解决了更多的问题。

如果将卫所的土地纳入朝廷黄册之中,也就是成为可征税额。

朝廷的收入定然会大大增加了。

其次,移民宽乡,也是可以缓解大明流民之患。

徐阶很明白而今的大明内忧外患。

周梦臣的办法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却是第一个向徐阶提出解决现在问题一个整体方案。

仅仅是这个,就让徐阶很重视。

其实周梦臣并没有发现。

他在制度建设上有这天然的优势。

无他,他所借鉴的后世的方案,是不知道多少政治家,或者执行者,一点点的设计修改过来的。

他拿出来的东西,在他的心中。

不过是明摆着的东西,但是徐阶看来,就是很强大政治智慧,与政治创造力。

毕竟徐阶不是严嵩,徐阶还是很有政治抱负,有政治家的胸怀。

作为一个政治家,不仅仅是争权夺利。

而是要为国家解决问题。

徐阶与严嵩斗,固然是两人权力冲突,但未必没有在徐阶看来,严嵩就是大明最大的问题所在。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