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谁冤?(1/2)
第一百三十三章 谁冤?
次日,快到午时。
周梦臣换了一身正三品大红官袍。
带了全套的仪仗。
甚至还带数十名周家骑兵作为仪仗。
其实周尚文留下的骑兵,大部分已经跟着马芳走了。
没错,马芳这个大同总兵已经走马上任了。
毕竟,而今边境的局面实在是太困难了。
如果说北京这里的困难是一,大同哪里的困难就是十。
首先边镇大量物资,特别是粮食都是由北京送过去的。
而今北京都自顾不暇了。
哪里有心思管大同那边的情况。
其次就遭受鞑子蹂躏的程度,大同是远超过北京的。
毕竟鞑子虽然到了北京,并没有在北京久留,但是在大同城下却不一样了。
再三大同的底子是远远比不上北京的。
两者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
人心。
北京内外人心好歹是大明的。
但是被仇鸾蹂躏一番的大同,民心到底在谁哪里,还很难说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仇鸾的严苛处置,还是有好处。
最少挽回了不少大同民心。
但是整体局势却没有太大的改观。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是需要得力的名臣干将,去坐镇大同。
所以马芳几乎在仇鸾死后,不久就去大同上任了。
周梦臣也用不了多少骑兵,就将周尚文的亲兵送给了马芳。
马芳也是能服众的。
只有几十个年纪大了,不操劳的,或者受伤的士卒选择留下来。
周梦臣也需要一些看家护院的人,也就留了下来。
如此一看,周梦臣真有几分高官的模样。
只是周梦臣没有想到自己还是被堵在路上了,本来不习惯坐轿子的周梦臣,掀起帘子问道:“前面怎么了?”
“少爷,前面说杀好像大官。
为首的姓翁。”
周大壮说道。
“翁万达?”
周梦臣问道。
“对。”
周大壮说道。
周梦臣叹息一声,说道:“等等吧。”
这个消息,周梦臣也听说了,一个兵部尚书,一个侍郎,数个知府,还有巡抚。
总之一大批人,都被处斩,可以说是可怜之极。
特别是翁万达,他其实也是有些能力,但是这一次鞑子南侵上举止失措。
却不完全是他的问题,前线的仇鸾他控制不了,后面的严嵩他对抗不了。
名义上兵部尚书。
但只能管管后勤。
什么话都不管用。
后期更是徐阶侵夺了全力。
如果说翁万达是真正的指挥者。
造成这个结果,他死而无憾。
结果。
这一件事情,根本不是他做的。
他却要来承担这个后果。
听说,翁万达在牢里一直喊冤。
看起来很冤,但是以政争的角度来看,翁万达上了严嵩的船时候,承受了多大的好处,就该知道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也算是他自己选的。
没有什么冤不冤的。
只是严嵩将翁万达废物利用。
将很多事情都甩锅在翁万达身上。
让本来可以轻判的翁万达,死与极刑。
的确有一些过分。
周梦臣无心与死人抢道。
只是这个时候,他忽然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
周梦臣一看,发起那不是王世贞吗?
总是同年一场。
却见王世贞与身边有一个人,相貌相当。
大抵是兄弟。
周梦臣一跺轿底,说道:“落轿。”
周梦臣立即出来,到了王世贞身边,说道:“王兄,你这是?”
王世贞一身寻常青衫,只是头上绑了一指宽的白布,好像是戴孝,又好像不是。
王世贞说道:“周兄。”
只说了两个字,就双眼泪流。
说道:“严嵩狗贼-----”
说了四个字,又哽咽了。
王世贞身边的人,是他哥哥王世懋,说道:“严嵩以我父与鞑子作战不利,导致通州仓被焚,损失粮食百万石之众。
下令论死。
这-----”
周梦臣听了,说道:“岂有此事?”
周梦臣对通州之战的内情,也算是了解的。
的确火烧通州仓,是王抒做的。
但是当时有不得已。
再加上王抒临危受命,没有一兵一卒,到通州主持大局。
能将局面弄成这个样子 ,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严嵩用这个罪名论死,实在有些过分了。
周梦臣说道:“难道就没有找找门路,找找徐阁老?”
王抒是太仓人,徐阶是松江人,相距不远,算是乡党,这算是天然一脉。
王世贞说道:“严嵩狗贼,假借天威,根本来不及,从下狱到论死,不过数日,而陛下也少见外人。
甚至徐阁老也说,陛下深恨此战之败,对败军之将深恶痛绝,如翁万达等人,真误国之人。
陛下更是深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