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顺天府的烂摊子(2/2)
之前说过,北京的商业版图其实都已经被勋贵瓜分殆尽了。
除非是开一个小店铺,赚一点辛苦钱,这个没有问题。
但是想商业上赚大钱,没有勋贵之中某一家做后台,是想都不要想的。
在这个情况下,京城的大粮商后边没有人吗?
怎么可能?
周梦臣即便觉得自己后台硬,也不敢与英国公府,成国公府家族硬碰硬,他惹不起。
而且粮食问题还不是最重要的问题。
因为即便是有粮食。
怎么分到难民手中。
有人自然说是赈济。
这是最理想的办法。
但是根本不可能。
无他,朝廷没钱。
仗打完了,朝廷也要面临打仗时候造成了天大的财政窟窿。
别的不说,仅仅周梦臣这一支军队,前后被赏赐了几万两。
这个数目说多不多,毕竟分给每一个将士,才几十两。
甚至更少。
但是分到各个参战士卒身上,却是一个天文数字。
或许不是每一个士卒都要赏赐几十两,但是总是要给人家一二两的生活费吧。
朝廷已经困窘到,今天过年都不知道该怎么过了。
哪里有那么多粮食无偿的给灾民。
要知道在大明粮食其实就是钱。
所以,周梦臣除非硬抢英国公府,成国公府,定国公府,武定侯府,丰城侯府。
等等一系列勋贵,否则他是搞不一笔足够免费赈济难民的钱。
因为这一笔钱毕竟支撑到他们回乡务农,也就是明年春天。
当然了。
甚至很多人已经回不去了。
因为家乡什么都没有了。
只有伤心。
他们就被迫成为无地流民,要进入城市生活了。
周梦臣只能转换思想,传统的赈济方式既然走不通了。
只能另想办法。
他细细想来,其实这些难民需要的不是赈济,而是一个工作岗位。
就好像宋代募灾民为兵一样。
只是周梦臣一时间没有一个具体的想法。
毕竟以工代赈也是需要本钱的。
他只能看看顺天府的卷宗,看看有什么可以安置他们的地方。
在他看来明代的北京城有太多的可以吐槽的地方了。
真要找一两个工程,也很容易的。
但是能容纳几十万甚至更多灾民的工程却是不容易的。
更何况找工程是容易的。
找钱是不容易的。
去哪里搞钱?
户部都不要指望了,户部快要饿死户部尚书了。
很多人都传闻,今后几个月百官的俸禄都要打折领取了。
周梦臣岂能不知道京官难做。
有些底层京官都靠一点微薄的俸禄救命。
不到万不得已的地步。
上面不会动这个的。
这会折损声望的。
毕竟底层京官总有一天会升上去的。
今天他们克扣的很可能是未来文官大佬的俸禄。
只是朝廷而今已经没有什么办法了。
周梦臣只能自己想办法。
他能有什么办法,即便将他家产投进去,也是杯水车薪。
根本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