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顺天府的烂摊子(1/2)
第一百二十四章 顺天府的烂摊子 在嘉靖想见周梦臣的时候。
周梦臣正爬在顺天府的案几上睡觉。
不要怪,周梦臣没有找一个地方好好睡觉。
实在是,周梦臣已经连续好几天,都没有沾一下床铺了。
不是不想,实在是太忙了。
在城外打仗就不用说了。
他本来以为在顺天府衙门,可以休息一会儿,结果是他想多了。
他严重怀疑他的前任就是被逼的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宁可被罢官,也不做下去了。
无他,顺天府衙门在北京城中,说能管,都能管,似乎那一个方面都能插一手,城防。
捕盗,巡视,组织各坊的民兵,等等这些事情,好像顺天府都可以管。
但事实上,却不是这个样子的。
很多时候,顺天府其实什么也不能管。
有各部衙门,五城兵马司在。
顺天府连自己的基本盘都管不了,更不要说其他的事情了。
只是在鞑子兵临城下的事情,局面就变了。
很多衙门都不想担责任。
就将自己的事情往外面退。
发现顺天府是最容易推的地方。
于是前任顺天知府一下子成为北京城最有权力的文官之一。
但是这事情,不好做。
比如征兵。
丰城侯说是,所有成年男丁都要被征召,准备上城,哪怕是文官或者武将的独子也不能例外。
丰城侯也包揽了勋贵那边的事情。
毕竟不管怎么说,几家领头的勋贵都上城了。
下面勋贵家里的公子哥们也纷纷上城,即便到了城上,也是有长辈照顾的,也不至于吃太多的苦。
但是那些文官大佬家的公子,你可以试试。
根本不可能将他们拉在城上。
这是其一。
至于组织坊兵,说得很轻松。
但是真要办起来,就知道有多难了。
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总之,上面的千头万绪,都落到了顺天府与两个知县头上了。
全部是得罪人的差事。
周梦臣见了都觉得有些棘手。
还好,周梦臣不用如上一任顺天府尹那么为难。
因为鞑子退兵了。
之前全民皆兵的命令,也解除了。
只是如此一来,周蒙臣又有新的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难民问题。
难民问题,并不是一个新问题。
在鞑子围城之前,其实就迎来一波难民潮。
只是那个时候,北京最紧要的事情,是击退鞑子,哪里有时间去管这些难民的死活,而且提前来到北京城的难民要么是消息灵通,要么是地方的有力人士。
他们大多都有银子。
虽然在北京城有些不方便的地方。
但是总体上,并不需要官府多管。
不过在战后涌过来的难民却是完全不一样的。
鞑子所过之处,不知道杀了多少,焚烧了多少房屋。
这些人都是在鞑子刀下逃了一命。
但是鞑子走后,却没有办法在当地为生了。
毕竟,一来他们的积蓄,已经被鞑子抢走了。
连下一顿饭吃什么都不知道了。
二来,农业生产是很脆弱的。
而今看似鞑子上过,仅仅一两个月。
实际上整个下半年的农业生产都受到了影响。
他们也熬不到明年五月麦熟的时候。
他们能怎么办?
只能去一个可能给他们的家人带来生机的地方,而这个地方,只能是北京。
不会是其他地方。
几乎所有人都这样想。
只是他们却不知道北京这里已经不堪重负了。
北京城下一下子聚集了不知道多少勤王军,这个真不知道多少。
因为所谓的勤王军,大多数是地方自发的,根本不是兵部调过来的。
这些民兵根本不在兵部的花名册上,作为临时军队。
甚至时不时有人加入或者退出。
很难统计出勤王军的确切人数。
但是这些人都需要北京供应粮草。
再加上通州仓的问题。
北京粮食紧缺。
不过,周梦臣细细调查过,其实北京粮食看似紧缺。
但实际上并不紧缺。
毕竟这是北京。
不是别的地方。
北京不仅仅是大明的京师。
也是大明在北方最大的储备中心。
不管是粮食,铁器,乃至于其他各方面的东西。
各种物资都能在北京城中找到仓库。
而且北京也是北方的商业中心。
即便不算官府的储备,单单说民间的储备,各大粮铺的粮仓。
也是有相当大的粮食储备。
而今物价飞涨。
无非是想发国难财而已。
要处置也很容易,铁腕处置便是了。
这根本不用周梦臣去想。
直接从一些名臣的事例之中照做就行了。
用强硬的手段,将商人的粮食纳入朝廷的管理之下,统一支配,限制粮价云云。
但问题是,这是北京。
是天子脚下。
不同于其他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