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六章 兵部日常(1/2)

第六章 兵部日常 真要说起兵额来说。

两镇都在十万上下。

真要拼命征兵,那种扫地成兵的情况下,十几万不是拿不出来。

但是这需要时间与财力的支持。

宣府的财政比大同镇好一些,但也不至于。

所以,翁万达是不可能一口气弄出十几万军队的,除非将京营的人也拉出来充数。

想来就知道不可能。

所以翁万达这十几万大军,都是虚的,有大概五万战兵之外,其余相当一部分都是青壮,不过是虚插旗帜,多带粮车,看上去人多势重,气势汹汹而已。

当然了。

即便是虚张声势,也未必没有一战之力。

只是连白莲教主也没有想到:他知道宣府军是有水分的。

却不知道水分有这么大?

当翁万达知道鞑子有撤军的迹象的时候,是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但是接下来又传来,鞑子并没有撤军,而是转向,绕过大军,向东而去。

翁万达脸上就挂不住了。

他是宣大总督,负责防守北京的北大门。

而今鞑子打穿了宣大。

到了北京门前,轻轻敲了一下。

即便不能登堂入室。

也足够翁万达吃一顿排头,更不要说,他在升兵部尚书的关键时期。

真是脸色要多难看,有多难看。

翁万达目光扫过下面所有大将,说道:“俺答大军直扑北京。

冒犯陛下。

我等身为疆臣,决计不可坐视不理。

必须有所作为,我拟选一员大将,尾追其后,捣其后背,我带大军在后接应。

哪一位将军,敢受接此令?”

说实话,这就是明军?

不,是农耕民族对游牧民族的最大的劣势。

游牧民族机动能力强,从来是欲战则战,不欲战则走。

翁万达既不想与俺答决战,他不确定自己能打赢?

又不能什么作为也没有。

否则不能给朝廷交代。

只能用这个办法了。

大军尾随。

只是明军行军速度与鞑子行军速度相差太远。

只能先派一支骑兵跟着。

表示存在。

也为大军预警。

防止鞑子回身一击。

不过,这一支骑兵就非常危险了。

非良将不能任之。

下面的将领一个个都非常有自知之明。

没有一个想要出头。

翁万达目光落在周尚文身上。

周尚文见此,已经很明白翁万达的心思。

而且他想了想,宣大各级将领中。

敢这样刀尖舔血的将领,除却他也没有别人了。

虽然周尚文也明白,翁万达更多是限制鞑子,然后将鞑子驱赶出境,这种战术有些憋屈。

但是总比放任不管,给予鞑子完全自由的行动权力要好的多。

没有大军的牵制,真不知道鞑子能做出什么事情来。

或许北京真危险了。

这样的大是大非之前,个人一点小恩怨,也算不上什么。

周尚文忽略了身体上的一些不适,毕竟将军征战沙场,身上有些小病小伤实在太正常了。

这么多年周尚文每天晚上不喝点小酒,都睡不着。

不是周尚文嗜酒如命,而是酒精能压制周尚文身上一些异样的感觉。

让他能入睡。

他只当是如之前一样,浑然不在意。

起身说道:“末将愿往。”

翁万达长出一口气。

脸上立即带笑,说道:“老将军有什么需求,尽管说?”

周尚文说道:“大同军损失惨重,将士们的抚恤要立即下来。

还有我已经看过了,大同军可战之军,不过万余骑,有些少,令宣府各路骑兵归附于我麾下。”

翁万达虽然觉得周尚文说话,好生不客气,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除却周尚文之外,没有那一个武将,敢如此与他说话。

但是此刻正是用人之际,也不与他多计较,说道:“一切都依老将军。”

宣大的血腥厮杀。

夹杂黄沙之中,也吹不到北京城之中。

周梦臣身在兵部又是消息最灵通的驿传部门,倒是知道鞑子再次南下,心中虽然有些担心。

但也仅仅是担心而已,其余的事情都做不了。

他还要忙于兵部驿传改革。

嘉靖二十八年开始,邮票,驿票改革正是推行开来。

很多事情,并不是推行开来,就是结束了。

恰恰相反,很多事情,一件事情推行开来,才是一堆麻烦事情的开始。

户部要求,这种邮票驿票的发行机构,要在户部。

一方面,这些票据是可以在市面上换钱的。

这种关于钱的事务,户部认为,不应该是兵部,应该让户部掌管才是。

而且户部也有专门的印刷机构,就是印刷宝钞的机构。

虽然而今宝钞如纸,但是衙门还在。

早就成为养老的衙门了。

另外一方面,却是户部压力山大。

严嵩理财能力,比夏言下降一个档次。

而严嵩的贪污能力,又比夏言高出一个档次。

在嘉靖二十六年的时候,总体上来说,朝廷财政虽然紧张,但是还能支撑得住局面。

但是在严嵩手中,却不一样了。

在嘉靖二十七年,太仓岁入在三百多万两,但是开支一下子打到了四百多万两,超支一百多万两。

而真要说起来,嘉靖二十八年,朝廷也没有是大工大战大灾情。

那超支的一百多万两是怎么出来的。

当然了,一年的超支还算不了什么。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