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五十四章 致李沧溟书(2/2)

但是有些人对周梦臣的理论并不是如此,比如谢榛。

他是几个之中最特色的一个,别人都有功名,唯有他是一个布衣。

但是以布衣却侧身于这些进士之间,可见谢榛的诗文之好。

他其实对文必秦汉 诗必盛唐,最不值可否的。

此刻见了周梦臣的理论,心中顿时一动,心中暗道:“这是要为明歌吗?”

是的。

在谢榛看来,如果有一种文体真因为周梦臣新的音乐理论而起。

从度曲填词,到为词度曲,两者结合。

更灵活的音乐形式,自然对应这更灵活的文学方式。

这种新的文体,大体要用明歌来形容了。

李攀龙深吸几口气,说道:“长亭先生的意思我知道了,从今之后,李某就不打扰了。

只是道理必有一争,还请张兄,稍留。

待我写信一封。”

随即,李攀龙到了书房之中,洋洋洒洒写了万余字的书信,封好了。

交给了张居正。

张居正有些尴尬,说道:“李兄,周兄专门交代了,他并不是不想来。

只是觉得,大家闹得不欢而散,还不如如此。

他对李兄的人品素来敬仰,而今不过是文道之争,也是君子之争。”

李攀龙努力想让自己笑出来,但是却仅仅是扯扯嘴角,说道:“我知道。

我对周兄的人品也是信的过,我们只是君子之争而已。”

王世贞立即出来打圆场,说道:“对,对,对。

君子之争,不过周兄不来,就由张探花代替,我们的荷花宴,照样要办的。

张兄,可否赏脸?”

张居正说道:“王兄,既然开口了,我岂能不从。”

荷花宴是如何,周梦臣不知道。

但是他要面对李攀龙的万言书,其中李攀龙将汉唐宋元的文风变化,凝聚在数千字之中,最后表达了太祖驱除胡风的敬佩,以及对胡风对中国文学的伤害,最后提出重振士风,重振文风,必须循古而行,而不是标新立异,毫无章法。

更言送别一词,固然绝妙,至人于不可学之地。

不可为常例。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