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将变法进行到底(1/2)
第六十章 将变法进行到底 周梦臣给张居正留下的国库是非常充盈的,存银大概有五千万两上下。
但是周梦臣给张居正留下了两样大工,一样是黄河的大工,每年花钱如流水。
一样就是铁路工程,也花钱不少。
而张居正一开始就对这两项完全继承。
甚至更加激进的推广铁路。
如果说周梦臣仅仅提出一个两京铁路计划。
已经因为用兵所需的。
兰州嘉峪关铁路,还有治河的配套设施,徐州入海铁路。
这几条铁路之外,并没有别的什么了。
而张居正一开始,就是对驿站的改革。
并重新规划驿路,将驿路改为铁路。
要知道大明驿路数万里,可以说后世很大一部分公路都是根据古代的道路修建的。
这是一相当密集的铁路网计划。
如果真修城了。
大明的铁路总里程数,一下子超过民国时代。
毕竟民国时代根本没有多少铁路可言。
周梦臣说道:“这花钱也太厉害了吧。”
张居正满脸坚定地说道:“朝廷做事,本来就该问,这是不是有利于天下,既然是,就努力去做,就好像周兄敲定黄河的大工一般,而今十几年了,连三分之一都没有修好,花钱也有近两千万两了。
但是能放弃吗?
不能。
为了河南,山东,两淮的百姓,砸锅卖铁也要修下去。
而且我也发现了,铁路运行好了,也是可以赚钱的。
为何不加大脚步?
而且朝廷占据主线,士绅可以修支线,也是我的一个筹码。”
周梦臣一听筹码,立即觉得张居正下面做的事情,有些难了。
他立即翻开下面了。
张居正以新帝的名义调整天下官员的俸禄,有些要翻上三番。
但是调整俸禄的同时,从新规定了各级官员不纳粮的土地。
并要求当地官员清查。
凡是超过的,从现在开始一律缴纳赋税。
并张居正对县级衙门也下了手段。
废除胥吏世袭。
虽然还是官吏分流。
吏员没有功名,只能一直做吏员,想要做官,必须有功名,最少是一个秀才。
毕竟大明还有一个秀才出身的巡抚的。
也就是李成梁。
但是吏员是可与考功名的。
上官不得阻拦。
如此一来,相当一大批底层和的读书人就被吸纳进了衙门之中。
也提高了地方衙门工作能力。
甚至将来会有一些进士在中进士之前,已经在地方上工作了好多年了。
熟悉下面的情况,一上来就能委以重任。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情,对周梦臣影响太大。
那就是,张居正要废书院,废程朱理学,以时学为宗。
而大明而今的时学显学是什么?
是周梦臣的气学。
张居正或许考虑,一下子将气学变成官学有些难,稍稍退让了一些。
但是这影响也是巨大的。
张居正废除书院,本质上是废除私学,而且朝廷有钱,加强了各县府州的官学。
张居正想将变法的意识形态,灌注到每一个学子身上。
这才能让这一次变法,不出现反复。
长长久久的维持下去。
从这一点上来看,张居正走得比周梦臣还深。
周梦臣沉吟片刻,将铁路网计划放在一边。
固然比起后面前面花钱的项目根本不重要。
周梦臣指着限制免税土地的字样,说道:“你是再挖他们的根啊?”
在周梦臣看来,张居正虽然有所退让与妥协,比如承认一部分免税土地。
但是本质上就是士绅一体纳量的大明版。
清廷的根基是八旗。
所以能对士绅一点也不留情。
而大明的根基是士绅,所以在手段上稍稍软弱一些。
也是情有可原的。
但是大明版士绅一体纳量,再加上废私学,兴官学,推广气学。
这是要将江南很多家族给逼疯啊。
张居正说道:“不怕他们疯,就怕他们不疯。
江南世家有几营?”
周梦臣顿时觉得自己将张居正给教坏了。
其实周梦臣在大明众多改革之中,最重要的是军制改革,重新理清的军队,让中枢掌握了一百多万精锐之士。
正因为军队的重要,军中这种只认强者的风气,周梦臣才不惜用一些不大好看的手段来办事。
周梦臣秉政这么多年,辽东案,黔国公案,魏国公案,等等大大小小不知道多少案件,所带来的政治清洗,将卫所军官们给打残了,才有新军制的顺利推行。
显然张居正也想效仿周梦臣。
周梦臣说道:“这样不好吧。”
张居正说道:“周兄有所不知,朝廷上下,有多少反对变法的人,可以说我们手段弱一些,他们也不会感激我们,只会觉得我们软弱无能。
而今我们要做的就是将变法进行到底。”
周梦臣说道:“变法进行到底?
什么才算到底?”
张居正说道:“就是从上到下,新制度。
废除胥吏,以及一切编外的杂役白役,废除徭役。
朝廷要人办事,要给工钱。
朝廷上下所有账目都用银元来结算,而不会有什么木头多少根,金银多少斤,香料多少等等账目。”
“户部可以查看到每一个县的具体开销。”
“朝廷再也不允许有糊涂账了。”
周梦臣心中觉得,张居正是被户部折磨狠了,这才一定要将这推倒重建。
但是张居正想要,其实也是王安石想要的。
大明百姓最重的不是田赋,而是徭役。
正因为如此,张居正才咬着牙也要将徭役给废除了,一旦没有徭役。
对百姓来说简直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大减负。
而同样,徭役是无偿占有百姓的劳动,而雇佣就是有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