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十九章 捷报频频(2/2)

就看戚继光如果决断的了。

只是周梦臣,戚继光不可能不说。

不管是双方的师徒关系,还是官场上的关系。

戚继光并没有那么不懂事。

戚继光的奏疏很快就来。

戚继光的意思,加大赏钱,让朵颜三卫作为向导,进攻土蛮部,但是在此之后,将朵颜三卫分开,一部安置在青海,一部安置在海西,一部安置在济州岛上。

总之,不能让朵颜三卫还留在东北。

周梦臣对这个想法,不置可否。

全看戚继光的安排了。

接下来的战事,就是与正主了。

也就是土蛮所部。

这一次除却土默特部之外的,蒙古五万户,全部出现了。

虽然他们内部矛盾重重,但是唇亡齿寒。

一旦土蛮部大败,蒙古人将会永远的失去了漠北,这是很多蒙古部落所不能接受的。

只是蒙古人大举南下,并不代表这一场,就轰轰烈烈的打了起来。

因为双方都在草原上来回游荡,躲避对付主力,与寻常对方主力。

躲避对方主力的一方,自然是蒙古人。

在出关之后,大明一支前锋与蒙古精锐碰了一下,带来一场斩首千余的大胜后,蒙古人都刻意回避与大明主力接触。

草原广阔,虽然说十几万人的大军,留下的痕迹还是很多。

但是双方主力想要接触,却不大容易。

明军不敢追的太紧,担心蒙古人来一个反扑。

而且明军骑兵虽然调来不少,但对应蒙古全部是骑兵的情况,还是少。

步卒与骑兵速度不一,在追击的时候很容易造成前后脱节,为敌人所乘。

而且还不能不追,如果不追的话,对方跑到漠北了。

过几年再下来。

难不成这样的攻伐,再来一次?

那是不可能的花钱太多了。

所以,双方就这样遥遥相对。

好像两人巨人在草原上跳舞。

你进进,我退退,我进进,你退退。

双方都想构造一个利于自己的战场。

没有这个之前,是不想决战的。

这对戚继光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他最担心是蒙古人撒丫子跑了,在戚继光看来,这是对蒙古人最好的办法。

奈何一般来说,最好的办法,一般人都不会用的。

只要敌人还没有脱离战场。

这事情就好办。

而且戚继光更明白,战场上这样的对峙,是需要海量的钱粮支持。

戚继光背后有周梦臣。

周梦臣而今还没有发国债的。

一旦动用这个手段,来个一两千万两都不是问题。

戚继光根本不用考虑后勤问题。

但是蒙古人能吃得消吗?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