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七十六章 茁壮成长的资本萌芽(1/2)

第七十六章 茁壮成长的资本萌芽 周梦臣听了,眉头一挑,说道:“竟有此事?”

“对。”

陆揖说道:“我看了那些棉花,成色不大好,我看不像是印-度的棉花。”

“不管是那的棉花。”

周梦臣说道:“只要是棉花就好了。”

陆揖说道:“大人英明。

正因为海贸赚钱,银钱往来,也唯有银行最快。

故而大部分人都愿意将银两存入银行,甚至江南银行的银票在海外都是通用的。

而今江南银行开出的银票在三千万两以上。

单单这一项,就获利不匪。”

“这三家官股或多或少,整合起来,收益不少,在三百万两上下。”

“还有一项特别的收入,就是台湾大木。”

周梦臣说道:“台湾大木?”

陆揖说道:“对,沿海大木,几乎已经被砍伐殆尽了,即便留了一些,也都不堪用。

而台湾而今大木参天,不知道有多少。

而台湾上的所有一切都归水师所有。

单单从台湾采购大木,就能抵消不少水师的军费。”

“不过,真正能撑起半边天的还是商税。

大人应该看见了外面的情况,上海港几乎肉眼可见的扩大,扩大除却仓库之外,就是工厂与作坊,而最多地是木材作坊。”

“造船用木头,造房子也需要木头,可以说任何地方都需要木头。

上海每天都会消耗多少木材。

根本说不清楚。

单单是标准箱,不知道需要多少万只。

每一个木箱有几个铜钱税,就是一门几十万两的赋税。

因为原材料能从海外,或者从其他地方海运而来,比如说,辽东大木。”

说到这里,陆揖精神有一些恍惚,说道:“大人,我都觉得,我好像看见一头巨兽,吞吐一切货物,这就是上海。”

可以说,上海这个模式,是周梦臣提出理论。

陆揖负责整体框架落实,而海瑞负责一线执行。

最后才算有今日的上海。

但是陆揖本身看来,都有一些恍惚不敢相信。

因为海瑞负责的上海县衙,可以说整个大明第一流的衙门,不管是执行力,还是清廉程度。

不敢说举世无双。

但也没有其他衙门可比。

而陆揖作为上海士绅之首,掌控着上海的潜势力。

他与海瑞之间有矛盾,但矛盾还没有大到超过上海港这一件大事。

所以在上海港这一件事情上,双方还是有合作的。

双方合作之下,海瑞在经费充足之下,想恢复太祖时代路不拾遗。

夜不闭户的时代。

海瑞所做的一切,已经到了大明体制之下治理能力的巅峰了。

正是这种巅峰,才能做到周梦臣想要的精细化管理。

才能真正的将商税,准确地说,营业税与商品税给征收上来。

营业税也就是凡是开工厂都要交得钱。

带有不动产税含义,就是根据工厂占地面积与固定资产,给出一个定额的税,一般不高。

另外一个就是商品税,在商品出厂时候要征收的赋税。

前一个还好说,后一个就要详细的统计与调查了。

否则怎么能得到准确数据。

如果按征税方便的话,就要加强前一个税,商品税干脆免除。

因为按照工厂收税,方便好管理。

但是周梦臣很清楚,如果这样收税的话。

要么是工厂背后有人,象征性缴纳一下,要么就是背后没有人,在贪官污吏层层加码之下,关门大吉。

有了海瑞,才有了上海港工业区的空前成功。

当然了,而今仅仅是棉纺业,造船业,木材加工业,还有水陆运输业。

但已经给周梦臣一个大大的惊喜了。

陆揖都有一些不敢相信了。

因为如果按照这个模式来看,上海赋税超过苏州,是一个没有悬念的事情。

但是苏州与上海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模式,苏州是千百年积累下来的优雅士子。

而上海好像带着海腥味的暴发户。

周梦臣刚刚到的时候,就知道上海今非昔比了。

但是听了陆揖口中这么多数据,更是吃惊非常。

只是他内心之中,却暗道:“正希望这一切能够延续下去,不,必须延续下去。”

福兮祸之所伏,祸兮伏之所倚。

周梦臣虽然高兴于上海港这半年高速发展。

但是他更清楚,大明是一个封建王朝。

中国封建王朝不应该以狭隘西欧封建王朝来分析,具体表现出一种权力的封建。

权力之下人身依附关系。

简单地说,权力是衡量社会的最终法则,有权力的人拥有一起。

财富是权力的附属品。

权力本身就可以诠释为财富。

对于拥有权力的人,辛辛苦苦赚钱是他们所不耻。

所谓耕读传家,是自己读,别人代为耕田而已。

同样的问题,上海港距离了这么巨大的财富,没有人觊觎吗?

自然不是,陆揖刚刚就说了,徐蟠,也就是徐阶的儿子,已经来过一趟了。

不过被徐阶给制止了。

是徐阶清正廉洁?

不是,是权衡利弊。

周梦臣记得很清楚,徐阶的徐家最后在松江是何等的霸道。

何等的猖狂。

徐阶如果真有心控制自己的家人,也不会弄成如此田地,在史书上留下一笔污名。

从徐阶父亲死后,只有几十亩薄田,到徐阶最后跨府连县,松江府都装不下徐家的家产了。

如果上海港背后没有他周梦臣。

看看徐蟠又会是什么嘴脸。

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可以反作用于此。

上海模式不要说推广有多少难题了。

单单说一点,越来越有钱的上海,需要一个越来越硬的靠山。

如果周梦臣撑不起这一切,将来的下场也就可想而知。

无非是他周某人倒台,所创作的一切,被无数人蚕食殆尽。

一点也不剩。

他们自然没有推动社会发展的心思,他们甚至会有意限制技术发展。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