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七十五章 卸下包袱(1/2)

第七十五章 卸下包袱 周梦臣出征在外,最担心的是什么?

最担心的从来是朝廷的消息,甚至可以说不是周梦臣最担心的,而是所有大将都最担心的事情,未尝有奸臣在内,而大将立功在外者。

所以,作为留守的幕僚。

陆揖最大的任务就是监控朝廷动向,如果出现了对周梦臣不利的舆论与动向,抢先一步向周梦臣禀报,让周梦臣有准备与反应的时间。

只是周梦臣在前线,日日收到朝廷邸报,甚至为了得到京师最新的消息,他甚至还秘密开辟一条,从天津出海一路沿着朝-鲜半岛到日本的航线,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情报通畅。

周梦臣这一段时间得到的情报,虽然有些波澜,但是大体平静,似乎是去年三大案打得太激烈,而今双方正在休战。

当然了,徐阶经过去年京察,以宽仁得人心,在朝廷,士林声望等超过了严嵩。

可以说,而今徐阶与严嵩到了强弱转换关键时刻了。

周梦臣用心于外,自然希望京师搞得不要太大,下意思忽略了某种可能。

此刻被陆揖一提醒,心中悚然一惊,细细想想最近一段时间发生的事情。

最近大明朝廷上发生大事,大概有两件,第一就是周梦臣巡视日本。

以周梦臣这个身份,出海巡视,在大明也算是开了先河。

自然为大家所议论,但是上面不表态。

他们也仅仅是议论而已,另外一件事情,就是杨博在辽东建功。

杨博带着粮食上任,整合内部,与土蛮打了好几仗,最后虽然让土蛮灰溜溜的跑了。

但是杨博的军事才能显露无遗。

甚至朝中有一股歪风,在鼓吹杨博用兵之能在周梦臣之上。

不知道是挑拨杨博与周梦臣之间的关系,还是想推杨博出来,成为周梦臣竞品。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周梦臣而今步步高升,有很大的原因,就是周梦臣的军事才能。

在大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时候。

周梦臣的军事才能才会得到重视,从而得到一个又一个机会。

如果大明用兵上有人能与周梦臣竞争。

甚至代替周梦臣。

周梦臣的进步速度,就可以慢一点了。

周梦臣觉得似乎是徐阶的手段。

不过,周梦臣并不觉得这些小手段,能有什么用处。

毕竟,周梦臣很清楚,他与杨博的结盟,决计不仅仅是两方政治上的同盟,在经济上,其他方面,有太多的合作的地方了。

虽然说,这种盟约并不是没有破灭的可能,政治上,哪里有什么不可能。

但是周梦臣觉得,这价码,不是现在的徐阶愿意给的。

所以,周梦臣也就没有放在心上。

而今细细反思,忽然觉得,是很不对劲。

很多时候,事情搞得越大,反而越是小事,很多事情悄无声息,反而是有大事在酝酿。

此刻的周梦臣深刻地体会到了在外的不舒服,他也感到不对,然而他远在江南,所得到的消息,很多是二手,三手,乃至于四手。

很多消息,都是打听不到的。

在这方面就落入被动之中。

很多事情都已经尘埃落定了。

他才知道。

自然是任人宰割的地步。

陆揖苦笑说道:“不知道。

我只是觉得不对,而今我也没有精力多研究了。

只能大人自己去揣摩了。”

周梦臣内心之中,一时间不能平静。

连连深吸两口气,这才说道:“陆先生请放心。

我既然回来了,不管什么样的局面,我都能应付。”

周梦臣这一句话,未必没有安慰陆揖的心思。

却不想陆揖微微一笑,只是一脸病容,这笑容也是很难看的。

他说道:“我知道这事情难不住大人,大人来到我面前那一刻,我千斤重担就算放下了。”

周梦臣微微一愣,心中微微有一丝苦涩。

他对自己未必有信心,但是而今他却是整个周派的主心骨,上上下下不知道多少人都指望着周梦臣给他们信心的。

再加上,周梦臣这么多年,遇见过大大小小不知道多少事情,做出了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业。

在很多人眼中,几乎是被神话了。

一个个觉得,任何事情都难不住他。

周梦臣自己都不知道。

这其中的压力只能自己承受了。

甚至对外还要维持住这种感觉。

人心易散不易聚。

不管是因为什么将人心聚起来了,就不能让散了。

否则,再想聚起来就好做了。

“咳咳咳。”

陆揖说道:“我主要要交代给大人,其实是银行的事情,到了今日,大人到江南从江南银行借出的钱,只有剩下两三十万两没有还。

估计今年下半年,就最够了还清了。”

“这么快?”

周梦臣大吃一惊。

说道:“海关的赋税这么多?”

陆揖说道:“谢大人对海运比较熟悉的,他累计统计大类十三项,小类数十项,分别定税。

最低如粮食,出口赋税倍之,进口完全免税,除此之外,丝绸,布匹,茶叶,瓷器,药材,盐铁等等都有十税一,十五税一不等。

可以说是事无巨细。

而制定了标准箱,按箱计数,不足者以一箱论之,将繁杂无比的货物,分门别类,一丝不少。

毫厘也必然要纳税。

除此之外,还有按船征收的出海税。

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什么杂税,倒是上海县征收了一些码头费之类。

但也不多。”

“到而今还不到一年,我估计今年赋税在四百万两。

到五百万两之间。

可能会超出一些,但也不会超出太多了。

而今一两年后,如果之前拟定的港口全部开港的话,这个赋税还要降下去,估计上海港海关税,能在一年三百万两,就已经不错了。”

“大人在江南的赤字,将近两千万两之,岂能仅仅是海关一项可以抵消的?”

“除非海关之外,尚有商税,与官股两大项,这才总共有一千多万两,大人的赤字大多都抵消掉了。”

所谓的标准箱,其实就是集装箱的思路。

当然了,思路是思路,规格是规格。

周梦臣虽然没有参与这种标准箱的制定。

但是也见过的,看样子不过长宽都在一米到两米之间。

为什么这么大?

就是防备动滑轮吊起来,再大了,就吊不起来了。

毕竟,而今码头上能用的动力,更多是人力畜力。

即便用上一些滑轮与吊塔,承载能力还是相当有限的。

而且这样做。

最重要的是为了收税。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