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期在上巳(1/2)
第七十三章 期在上巳 杨节说道:“老师,是哪两个选择?”
周梦臣说道:“要么,你跟着你师兄,去造船厂。
参与造船厂的管理,用眼睛去看看,大明百姓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另外一个选择就是参与虎丘之会的筹备之中。”
“虎丘之会?”
杨节有些不明白,说道:“老师,虎丘之会?”
周梦臣说道:“我已经与王元美,也算是你们的师叔商量好了。
正在筹备一场讲学,就定在虎丘了。
这一件事情,如果你们感兴趣的话,也可以参与进去。”
虎丘在苏州城外,也算是苏州是士大夫常年游玩的地方,号称吴中第一山或者吴中第一名胜。
周梦臣对这一次讲学非常重视,以周梦臣的身份地位,他的邀请,自然会有很多人捧场,到时候,堪称大儒名士的人,估计数以百计,这些人的地位侍从等等,就已经不下千人了。
更不要说苏州本身读书人极多,苏州当地的读书人,江南各地的读书人到时候也要过来,人数超过过万也未必不行。
这个时间就要面对一个问题了,那就是这样多的人。
甚至更多。
就需要一个非常大的场地,这样的场地,整个苏州城是没有的。
在苏州城外,想来想去,也就是虎丘剑池之地,这里本身就有很深的文化属性。
是士大夫游玩之地,也有大片的空地。
算是最合适的地方。
这一件事情,周梦臣虽然托付给了王世贞操持。
毕竟王世贞名门之后,交游广阔,对江南,乃至整个南方的儒学大师都是很熟悉的。
只是周梦臣还是有一些不放心,有时间想派一个人去看看。
但是他身边的人大多都不合适。
而眼前这两个人却是合适的。
而且周梦臣猜他们两个人一定想去虎丘大会。
因为这样的大会,只有一听就知道,是名士云集的地方。
对于,这两个年轻学子来说,能直接接触到传说之中的人物,简直不要太幸福了。
果然不出周梦臣所料。
两个人齐声答应下来了。
周梦臣立即让人领着他们去王世贞那边。
太仓王家在苏州也是有门的大户人家,而且南京刑部虽然有些公事,但是到底不是北京刑部。
公事很少,王世贞背后有周梦臣撑腰,周梦臣一纸公文,借调王世贞到总督衙门。
王世贞就在苏州专门主持这一件事情。
杨节与冯从道来到王世贞家中,王世贞对周梦臣的弟子,还是很客气的,先询问了一下两个人的学问,都很过得去。
虽然关中士林之盛不如东南,但是这两个人都是关学后辈之中,也是有大儒之姿。
虽然而今还没有什么创见,但是根底是绝对扎实。
王世贞也没有用心考察。
毕竟,这是别人的弟子,不是自己的弟子。
王世贞其实并不是太关系这两个弟子的学问如何。
但是奈何,这一次要邀请的人太多。
而且不是大儒就是名士。
派人与这些人打交代,是需要底蕴的。
这些人不能用强。
派人去请的话,底蕴太差了,或许会被人觉得怠慢。
王世贞说道:“不错,你在我这里其实就一件事情。
就是写信。”
杨节说道:“写信?”
王世贞说道:“对,你们对西北,陕西,山西大儒熟悉吗?
以你师傅的名义,写一封书信给他们邀请他参加今年三月三的虎丘大会。”
这个时间,是王世贞与周梦臣商议多次定下来的。
一来要留给各地大儒来江南的时间。
二来,就是这个日子非常好。
或许现代很多人都不知道三月三是什么日子了,是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
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
,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
最重要的并不是这些,而论语之中。
孔子“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而这一句来形容即将到来的讲学,在合适不过,也是儒门盛事。
除却这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周梦臣日程也很满的。
之后有很多事情。
周梦臣未必有时间在苏州待着,即便有时间,或许也到了今年下半年了。
而且这个时候,周梦臣也不能判断到时候局面之变化,会出现什么变化。
到时候周梦臣的时间会有什么变化。
所以,周梦臣敲定这一次讲学,宜早不宜迟。
至于将来有时间了,可以在苏州继续讲学吗?
谁说讲学只能一次,是可以有许多次的,君不见,徐阶在北京前前后后讲学多少次,估计徐阶自己都不记得了。
不过,今后的讲学,就不会有这一次宏大了。
组织一场大会,其实消耗很多人力物力的。
王世贞毕竟是名门出身,又是江南的地头蛇,关系网密布江南,在东南这一带的大儒,王世贞一个个都能通知到,不过为了表明尊重,也表明周梦臣的重视,最后附上周梦臣一封书信为好。
好在,周梦臣身份贵重,这书信不需要周梦臣亲自写。
但是也是礼数。
这事情王世贞就交给这两个人了。
而西北那边,王世贞原本是没有想请的,一来太远的。
虽然还有近两个月的时间。
奈何从关中到江南,也是需要一些时日了。
再加上凡是称为大儒,一般都是头发雪白或者说花白的。
这些人是不可能承受旅途劳顿的,所以,是走不快的。
只是,王世贞也知道,周梦臣叫西北那边大儒,很可能是为自己撑场子。
所以,也就周梦臣这两个来自西北的学生来操办这一件事情。
王世贞一声吩咐,弄清楚怎么回事的。
杨节与冯从道都开始工作了。
这似乎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美好。
时间虽然距离三月三,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其中暗流已经开始涌动了。
苏州一处不起眼的状元之中。
此刻可谓高朋满座了。
江南一代阳明心学的重要人物,几乎都到齐了。
须知,在王阳明死后,王门一脉看似发展迅速,气势宏大,看上去有席卷天下之意,但是内部之中,已经四分五裂了。
不过,彼此之间还是念些情分的,还没有撕破脸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