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七十二章 弟子们(1/2)

第七十二章 弟子们 周梦臣这时候才注意到一直跟在周梦臣身后的,殷宗伊,杨节,冯从道。

周梦臣下意思说道:“咦,你们怎么在这里?”

一时间三个弟子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或者回答一些什么。

周梦臣立即反应过来了,说道:“走吧,我们师徒一起坐坐,看看你们而今的长进如何?”

周梦臣随即带着三个弟子来到客厅之中。

周梦臣开始询问三人的功课。

对殷宗伊问的更多是蒸汽机的进展,以壶口铁路的进展等等。

殷宗伊对答如流。

而且两人根本不像是传统的师徒问对。

更多是同行探讨了。

毕竟,周梦臣好长时候没有研究过纯粹的技术问题了。

而殷宗伊虽然是在周梦臣的理论下完善工艺,但是殷宗伊的很多工艺都是他直接参考明代各种技术手段制定的。

这些技术细节,周梦臣有很多不大清楚的地方,很多地方也不知道对与不对,但是周梦臣却明显技术的大方向,也给殷宗伊指点了一些问题所在。

一番讨论之后,周梦臣与殷宗伊两人都略有所得。

周梦臣了解了蒸汽机最新进度,也对蒸汽机能否上船,或者上船有用没有用,也有了自己的判断。

周梦臣觉得很长一段时间,蒸汽机上船都不大有用。

因为蒸汽机而今的马力还有一些小,虽然能拉动火车,但是明代的大船可不小,周梦臣今后更希望大明的船只以大船为主。

所以蒸汽机的马力不够大。

而殷宗伊也有很多地方茅塞顿开。

觉得又有了新的灵感。

周梦臣最后说道:“这一次本不应该叫你过来,只是今日有一件事情,想来想去,也是非你不可。”

随即周梦臣就将江南造船厂的事情一五一十说了,说道:“最好将你家在安庆木材加工厂直接挪到上海来。

作为江南造船厂的一部分,这样效率更快一点。”

殷宗伊听了,顿时大喜过望。

殷宗伊作为殷正茂的儿子,也是遗传了殷正茂一些东西的。

比如对财富渴望。

也不能说殷宗伊贪财。

但是殷家内部早就有了分工。

殷正茂负责在官场,而殷宗伊负责赚钱。

两人一起改变殷家。

而殷家其他的人才有了选择的权力。

作为殷正茂的长子,是没有选择的权力的。

有父亲的命令,也是为了家族。

殷宗伊也没有什么好说的。

所以为殷家赚钱,就是殷宗伊的全部。

殷宗伊一眼就看出来,这江南造船厂是有极大的商机。

如果殷家能在江南造船厂占据股份,简直是一门能传之子孙的产业。

殷宗伊自然不会拒绝。

一口说道:“请老师放心,我立即写信一封,令家中叔伯将安庆的场子全部搬到上海,连熟练工人一起搬过来。

只是不知道,上海这边情况如何?”

周梦臣说道:“我已经吩咐上海县对你行方便。

具体情况我不是很了解的,你去找陆师爷便是了。”

殷宗伊答应下来。

周梦臣想了想,拿了自己的名刺,给了殷宗伊说道:“你拿我的名刺,去将王天俊,王天俊自然知道该怎么做,不过,我而今这么做,也是此事关系重大。

并不是让你仗势欺人的,你要明白。”

殷宗伊立即答应下来。

周梦臣心中暗道:“真能不仗势欺人?”

周梦臣不知道。

其实他知道,这一件事情从来开始,以后世的法律看来,充满了官商勾结,甚至利益输送等等。

对绝大数人来说,都不是公平的。

但是这是这个时代的常态。

没有一些后台,很多事情都做不起来的。

周梦臣用自己的权力来推行这些东西的时候,有时候也在想,我到底在创造一个更好的时代,还是更坏的时代?

思想之中可以有很多道路,但是现实之中,道路只有一条,只能想这样走着。

周梦臣随即看向两个弟子,杨节与冯从道。

说道:“你们两个的功课如何?”

杨节与冯从道立即掏出一叠文卷。

周梦臣拿来一看,居然是朝邑县的调查。

不过,这两个人是第一次做这个事情,很多事情都没有抓到要点。

很多地方都是简单的数据堆叠而已,数学工具也没有用多少。

总之,如果在后世,这分调查的结果,是不及格。

周梦臣也明白,他什么也没有教导,直接让他们两人去调查。

他们能做到这一步已经是不错了。

如果平日,周梦臣自然要细细教导一翻,告诉他们错在什么地方,然后数学在这上面怎么用?

但是周梦臣此刻哪里有时间啊?

军事上的事情并不是做出布置就完了。

周梦臣还有督促下面的人落实,而且准备战斗的事情,并不仅仅是督促军队,还有各方面的事情。

除此之外,漕粮一事,周梦臣也要持续关注。

还有另外一件事情,也是要准备起来的。

那就是与王世贞商量好的讲学。

这一件事情在周梦臣看来,是与面前的战斗同等重要,一个是要取得海上利益,转变朝廷的海禁政策导向,另外一个却是竖立起官学思想,更是能影响大明今后,乃至华夏今后的思想。

那一个都不能放弃。

尤其是后者。

前者更多是需要周梦臣来维护,或者说督促周梦臣为首的总督府衙门的运转,更多是按部就班的准备。

在真正大战发起之前,周梦臣需要做的决策也不会太多。

而后者就不一样了。

后者是要考教周梦臣真才实学。

虽然周梦臣已经准备了很多讲学的内容,自觉能够自圆其说,完美地将科学理论缝合在儒家思想之中。

但问题是,很多事情不是周梦臣觉得行就行。

需要江南这些大儒的看法。

而且这些大儒一个个在学问上沉浸了不知道多少年了。

周梦臣一点也不敢轻敌,谁知道,他们会提出什么刁钻古怪的问题。

如果是刁钻古怪的话,周梦臣还不是太担心的。

因为周梦臣这些年也不是白给的,自信能够应付这些刁钻古怪的问题。

但是周梦臣最担心的问题是,他越是研究越是发现,科学思想与儒学之间,是有很多可以弥合,可以糊弄的东西,但是在本质上一些东西,是根本不可能糊弄的。

也就是说,周梦臣这种儒学马甲套科学思想的道路,已经走到了尽头。

这让周梦臣很难受。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