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二章 先天优势(1/2)

想红你就脱,想成名你就在导演家床上脱.

什么叫“潜规则”?

“潜规则”,是相对于“元规则” 、“明规则”而言的。顾名思义,就是看不见的、明文没有规定的、约定成俗的、但是却又是广泛认同、实际起作用的、人们必须“遵循”的一种规则。创造“潜规则”这一概念的吴思先生说:所谓的“潜规则”,便是“隐藏在正式规则之下、却在实际上支配着中国社会运行的规矩”。

“潜规则”

,既不公开,也不透明,也决不会将它的“规则”

内容?

知于他人,但是,其“规则”

的内容谁都明白,它比明文规定的规章制度还要厉害,还要严厉,人们都在默默恪守、心照不宣地维护它,而且,谁不遵循这种“规则”

,谁就会受到这种“规则”

的排斥、惩罚,“潜规则”

很具有“杀伤力”

,所以,一般人都很是“惧怕”

这种“潜规则”

,相互牵制,然而,你必须要学会它、“尊重”

它、实施它,不然你就根本进入不了你想进入的这个“圈”

中,即便是进入进去也会发现自己无法生存,无法为这个圈子所认同,很快就会被这个“圈”

所抛弃。

一般来说,在“潜规则”盛行地区,明文规定的规章制度(“元规则” 、“明规则”)空际上就是制度上的一种装饰品。

如今社会流行“潜规则”

如今社会流行“潜规则”,甚至可以说是渗透进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到处都有,到处可见。

譬如,在演艺圈,多年来一直忽明忽暗地流行在这个圈里的女演员“先上床、后上戏”的“潜规则”。年轻的女演员想要早日成名,往往要付出其“演技”以外的代价,娱乐圈内的投资方老板、导演,掌握着有姿色演员成不成名的大权,为所欲为就无所顾忌了,文艺界的丑闻往往由此而起。

在足球圈,中国人民对足球圈的黑幕、黑哨愤怒了多少年,然而却最终只是曝出了龚建平在甲b吹一场球拿几万元钱的案子来。“黑哨”难道就只是龚建平一人?它的“主战场”究竟在哪儿?有的足协领导知道,但他不会告诉你;俱乐部主人知道,但他不会告诉你;足球队的教练们知道,但他不会告诉你;大牌球员知道,但他不会告诉你……为什么?因为这是这一圈?必须遵循的一种“潜规则”。

教育界。

黑龙江省一大学300名大学生为使考试成绩“及格”

,由学生王某出面,每人收取50元,送给“自然辩证法”

的授课老师于某,于某收钱之后,利用职务之便,要求评卷教师为学生提高分数,使所有送钱的学生成绩均获得通过。

300名学生如此大规模地向自己的授课教师行贿,在中国教育史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似乎已达成了某种默契。

送者不觉不当,受者不觉可耻,学生的送与教师的收配合默契。

都是在按照这个“规则”

行事。

行贿本来是一件极为可?

之事,但在这里,它却成了很多学生普遍认可的一种“规则”



政府机关领域:由于长期以来制度规范缺乏、制度意识的淡薄,提高收入怎么办?就只能靠本部门的所谓“创收”,靠自己手中掌握的权力去设置相应的“政策”,去靠“小金厍”,尽管大家都感有点过分,不太合法,甚至有点违法,但是大家都认可,都默认,甚至积极去实施。“红包”,同时也停止向上级供奉“陋规”和“常例”。但这是当时官场雷打不动的不正之风,“陋规”与“常例”也早已成为权力运作的润滑剂,

以上仅仅是一些部门的个别例子,一个领域、一个圈子?的“潜规则”多得“海”了。如今的“潜规则”的确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去了。

为什么“潜规则”中的“规则”是“潜”的?

为什么“潜规则”

中的“规则”

要用“潜”

来表达?

这本身就是一种“潜规则”

,其原因就是这种“规则”

藏于桌子底下的,匿在铁幕背后,很黑,很暗,很不光明,很不道德,也很丑陋,虽然它上不了台面,见不得公开,恰能左右“游戏”

发展的方向和最终结果,所以,“游戏”

的最后“胜利者”

,并不是遵循“元规则”

办事的人,而是那些对“潜规则”

的得心应手者。

譬如,在娱乐圈,“肉体红包”

??

“性交易”

??

便是一种“潜规则”

,漂亮女人想成为明星吗?

那就必须要献上自己的贞操,为什么?

因为你能不能成为明星的权力掌握在具有“点石成‘星’”

的导演和制片人手中。

所以,老艺人白韵琴就说得很白:“在娱乐圈要想红,就要肯‘身体力行’,最要的就是肯献出肉体,肯陪人睡觉,跟人上床。”

想一想,这样的“规则”

能将它公开出来吗?

兵和将它“潜”

起来,这就是“潜规则”

的奥妙!

“潜规则”中的“规则”是谁制定的?

从本质上说,这些“潜规则”

一般都是不清不楚的、不可告人的。

“潜规则”

中的“规则”

是谁制定的?

根据什么规则来制定这些“规则”

的?

谁都说不清楚,谁也没法说得清楚的。

但是,有一点是绝对清楚的,即它的制定、实施都是围绕着“利益”

两字,都是围绕着“金钱”

两字,它的利益趋向是非常明显的,谁按照它的规则办事,谁就会获利,就会获得好处,而且,“潜规则”

最后的利益获得者都是一些圈?

的“龙头老大式的人物”

,是一些有权势的人物,而且“潜规则”

的收益者不是不是一个两个人,而是一群人、一帮人、一层人(当然是根据人的能耐大小来“分配”

利益的)。

所以,这群人、这帮人、这层人既是“潜规则”

的制定者、维护者,亦是“潜规则”

的“既得利益获得者”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