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89章 样枪样炮(1/2)

直到临走时,秦日纲才向吴捷吐露心声。

在秦日纲看来,武昌战局已经无可挽回,石凤魁必败无疑。

一旦湘军攻破武昌,将把兵锋指向武昌下游重镇:田家镇。

田家镇位于长江北岸,由林启荣负责镇守。

田家镇是长江中游天险,地势极为险要,是历史上有名的古战场。

历来守田家镇,必须与长江南岸的半壁山联成一体。

林启荣的任务是守田家镇,兵力都部署在北岸上,未曾在半壁山部署人马。

半壁山位于湖北兴国州。

不久前,左七军第二步兵师进占湖北兴国,防守半壁山的任务也就落在了左七军二师头上。

这也是形势所逼。

复兴会有三块战略要地,不容有失。

一为九江城,系复兴会总部驻地。

二是美法中兴公司,主厂位于城门山铁矿附近。

三是姑塘水师基地。

中兴公司地处九江城西,由左七军二师负责防卫。

它虽是一家中外合资公司,受国际法保护,但暗地里归复兴会控制。

若敌军杀红了眼,很可能会派兵袭击中兴公司。

为保护中兴公司,左七军二师进占瑞昌,挡在中兴公司以西。

为扩大防御纵深,吴捷令二师前出至湖北兴国州,以瑞昌为师部驻地。

从战略全局上看,守田家镇必守半壁山,守半壁山必守兴国州。

吴捷此举,也有助于改善田家镇防御态势。

历史上,秦日纲负责主持田家镇之战,派重兵防守半壁山。

然而,秦日纲未派兵在兴国州设防。

湘军长驱直入,先破半壁山防线,再破田家镇防线,轻松突破田家镇天险,直逼九江。

指望友军屏护九江,这是不可能的了。

吴捷提前谋划,先令雷振邦率三师渡江,以黄梅为基地,保护小池口要塞。

再令倪云鹏率二师前出至湖北兴国州,侧卫田家镇天险。

吴捷送秦日纲至九江码头,然后直奔城门山中兴公司而去。

此行主要有两大目的,一是视察中兴公司防务,二是考察中兴公司枪炮厂。

二师二团具体负责中兴公司防务,团长为周旻虎。

周旻虎是湖南郴州人,煤矿矿工出身,也是吴捷的老部下。

周旻虎介绍说:“我团共有一千两百人,专门负责保卫中兴公司。

周围的民兵营、民兵连有四百多人,遇到战事,可直接补入我团。

“除此之外,中兴公司亦建有工人自卫队,人数在五百人左右,平时接受军事训练,遇有战事,可武装保卫公司,战斗力不容小觑。”

这样一来,可直接用于保卫中兴公司的兵力便有两千余人。

对于保卫公司来说,应该是绰绰有余了。

吴捷问道:“民兵营、民兵连的战斗力如何?

二师二团可曾与民兵营连、工人自卫连联合训练过?

若遇到战事,你们如何协同指挥,以谁为主?”

这三连问,问得周旻虎额头冒汗。

他小心说道:“民兵营连战斗力一般,所辖兵力都是农民,平时忙于农业生产,只有农闲时才开展军事训练。

他们的装备也比较落后,以长矛为主,只能执行辅助性的任务。

“至于联合训练嘛,我们曾派骨干到民兵营连、工人自卫队,帮助训练底下的民兵、工人。

大规模的联合训练,确实不曾搞过。

协同指挥的话,民兵营连那边,自然要听我们二团的。

工人自卫队那边,到时我过去和他们沟通一下,商量个解决办法出来。”

周旻虎的话,吴捷并不满意。

他说:“你二团是正规军,要主动担起责任。

我来作个主,联合训练、协同指挥,都由你二团牵头负责。

这项工作要抓紧,等到秋季农忙结束,你们就得抓紧落实。”

周旻虎欲言又止,似有难言之隐。

吴捷继而说道:“石凤魁是个草包,由他守卫武昌,武昌必失。

湘军一旦夺下武昌,下一个目标就是九江。

中兴公司是我们复兴会的核心资产,决不容有丝毫闪失。

“你负责保卫中兴公司,责任重大。

我回头会和中兴公司方面讲,让他们配合积极配合你的工作,争取在11月份前,开展一次联合训练。”

有吴捷发话,周旻虎不敢再讲困难,表态要圆满完成任务。

中兴公司方面,吴捷最关心的还是枪炮厂。

枪炮厂已经生产出了样枪、样炮,只是都还不完善,正在加紧时间试验改良。

步枪这边,枪炮厂制造出了两支样枪,均采用8mm内径,使用无烟火药、金属定装弹。

按照吴捷的思路,步枪设计当以结构简单、经久耐用为主要目标,兼顾精度、威力。

枪炮厂以此为目标,设计出了第一款样枪,取名为1854式甲型步枪。

但总工程师德崔柏认为这支步枪太过粗糙,私下设计了另一款步枪,取名为1854式乙型步枪。

甲型步枪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易于瞄准。

但缺点也很明显,为了提高精度,枪管偏长,重量偏重,看起来也很粗糙。

乙型步枪的优点是精度高,威力大,枪管重量适中。

为了让乙型步枪胜出,德崔柏又设计了一种竖式弹仓,可装6发子弹。

有了弹仓,乙型步枪的射速大大提高,每分钟可击发二十发子弹。

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成本偏高,零部件偏多,保养复杂,不易维修。

德崔柏极力主张选用乙型步枪。

枪炮厂的工程师们也更偏爱乙型步枪。

不过,在吴捷看来,最好的不一定就是最适用的。

华夏士兵文化水平低,工业基础差,经费紧张,理应优先选用甲型步枪。

空说无凭,吴捷决定现场试验两支步枪。

他令自己的贴身卫士曹子川打靶,在一百米外打一百发子弹,哪支枪故障率低,哪支枪胜出。

答案很快揭晓。

甲型步枪中靶七十三发,费时六分二十秒,出现故障一次。

乙型步枪中靶八十四发,费时三分四十秒,出现故障三次。

吴捷对甲型步枪很满意,当场拍板要求选用甲型步枪,取名为1854式步枪。

他好奇地端起步枪,亲自打出五发子弹。

由于采用了金属定装弹、无烟火药等新技术,1854式步枪口径虽然小于德莱赛步枪,但威力、精度却远胜之。

吴捷十分高兴,对德崔柏等人说道:“德先生,我国工业基础弱,百姓文化程度低。

甲型步枪结构简单,方便使用,显然更适合我国国情。

不过,乙型步枪的弹仓设计十分精巧,有利于提高射速。

“因此,我想请德先生将乙型步枪的弹仓设计移植到甲型步枪上。

这款新式步枪将成为一支划时代的产品,德先生也将因此名垂青史。”

德崔柏连忙应允。

接着,吴捷又参观了一门75mm样炮。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