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88章 傅善祥产子(1/2)

陈承镕在太平天国领导人总排序中位居第九,地位仅在胡以晄之下。

和其他天国高层一样,陈承镕出身低微,是个御驾马车的车夫。

此人长得个头矮小,形容猥琐,但智商极高,富有权谋。

他和秦日纲是死党,都是洪秀全的心腹。

太平军金田起义前,洪秀全派秦日纲和陈承镕回广东老家迎接家属到广西。

由此可见,二人自一开始便深得洪秀全的信任。

最绝的是,陈承镕不仅深得洪秀全的信任,还被杨秀清引为心腹,被杨秀清一步步提拔为东殿百官之首。

在天京,身为百官之首,陈承镕肩负着两项非常重要的职责:一、作为中间人,在洪秀全和杨秀清之间沟通消息。

二、向百官传达洪、杨政令。

看起来,陈承镕似乎只是个传令官。

实际上,他能同时得到洪秀全、杨秀清信赖,地位无人可以替代,有权向百官发号施令。

更令吴捷称叹的是,早在一年前,身居高位的陈承镕便被赖汉英秘密发展为复兴会员。

当时,复兴会还非常弱小,陈承镕竟情愿加入复兴员。

陈承镕一惯八面玲珑,四处下注。

也许,他加入复兴会只是觉得复兴会前途无量,想趁机投机一把。

吴捷的另一得力干将康可铨,一直留在天京外面,参与天京城防。

从他发回的情报来看,陈承镕举止谨慎,做事不留痕迹,倒是在保护吴捷妻子傅善祥上颇为积极。

陈承镕这封密信,也是关于傅善祥的。

信中说,傅善祥产下一子,取名为傅尧。

幸赖陈承镕妥善照顾,傅善祥母子一切安好,目前仍生活在女营中。

时隔一年,吴捷在九江忙于复兴大业,对傅善祥已经有些淡忘了。

刚开始,他时不时就会思念傅善祥。

时间久了,彼此又难通书信,吴捷对她也就有些淡忘。

当初,东王杨秀清为笼络吴捷,把傅善祥配给吴捷为妻。

两人结合为夫妻,本就事出突然,毫无感情基础。

虽然当时患难与共,但彼此很快就别离了。

就连她的相貌,吴捷都有些遗忘了。

历史上,傅善祥自天京事变后,便销声匿迹。

也许,她和众多东殿军民一样,死于天京事变。

有时候,一个悲观的念头从吴捷心中一闪而过:洪杨内讧前,自己是决不会再回天京了。

若傅善祥死于天京事变,自己岂不是再也见不到她了?

傅善祥是死是活,还是让老天爷来决定吧。

看过陈承镕的密信,得知傅善祥为自己生了个儿子,吴捷对她重新燃起一股强烈的思念之情。

李雲在九江养尊处优,生女儿时尚且吃下许多苦头。

傅善祥在天京无亲无故,和女营里的妇女相依为命。

她分娩时顺利吗?

分娩后母子由谁照顾?

营养跟得上吗?

儿子的教育怎么办?

吴捷心乱如麻。

历史上的枭雄大多冷血无情,为了权势地位可以抛妻弃子。

可他是个来自现代的人,接受过现代教育,有血有肉,讲感情,讲道义。

吴捷在天京两个月,犹如龙游浅水。

傅善祥虽是一介女流,却也帮了吴捷不少大忙。

两人曾患难与共,傅善祥又为他生下一子。

如今,吴捷在九江创业许多事业,连洋人都慕名而来。

九江的荣华富贵,傅善祥无福享受,只能在天京默默吃苦。

吴捷心生愧疚,对傅善祥倍感思念。

陈承镕的密信很短,主要关于傅善祥。

至于洪杨近况,陈承镕只字未提,只在末尾说,洪杨对吴捷镇守九江十分满意。

信中又说,吴捷动作太大,已经引起了洪杨猜忌,要吴捷小心行事。

又说他出于谨慎,避免直接寄信,特托燕王秦日纲转递信件。

看来,陈承镕与秦日纲之间关系非同小可。

吴捷心里疑问:陈承镕是复兴委员,秦日纲知道吗?

或者,秦日纲知道他与傅善祥的事吗?

不过,陈承镕此人两面三刀,也不可轻信。

他帮助傅善祥,显然是认为复兴会大有可为,想投机革命。

要不,他怎么不在信中传递一些重要的情报呢?

陈承镕一直在洪杨身边,对洪杨近况知之甚祥。

吴捷急于了解天京城内的情报,陈承镕却只字不提。

他不敢直接寄信给吴捷,却托秦日纲递信,既不讲他与秦日纲的关系,也不讲秦日纲是否可信?

他这是在故弄玄虚,还是在借秦日纲抬高自己的身价?

当着秦日纲的面,吴捷把密信烧掉,然后送秦日纲出城。

他斟酌了半天,也不好当面询问,便屏去两人的随从,拐弯抹角说道: “燕王殿下,前面听说天京城内发生牧马人事件,东王徇私枉法,牵连甚广。

我虽是东殿大将,其实很不认同东王的做法。

贵殿马夫何罪之有?

“那东王同庚叔狗仗人势,欺人太甚。

卫国侯黄玉昆执法公正,佐天侯陈承镕义薄云天,燕王殿下卫护属下。

有燕王、佐天侯、兴国侯三位勋臣辅佐天王,我天国何愁不兴?”

虽未言及东王杨秀清,但吴捷批评东王同庚叔,夸奖秦日纲等三人,使秦日纲大感意外。

秦日纲笑笑,盯着吴捷看了半天。

他弄不清楚吴捷所说是出于真心,还是为了试探自己、讨好自己。

犹豫片刻,秦日纲缓缓说道:“公道自在人心。

我府内马夫不向东王同庚叔行礼,着实罪有应得。

既然天父老人家都气得下凡了,必是我和佐天侯、卫国侯犯了大错。

“不过,我们都是泥腿子出身,肚子里墨水不多,见识有限。

老弟文武双全,精明强干,又有通夷之才,深得东王器重,才是我天国的栋梁呀!”

东王为了替同庚叔出气,小题大作,对秦日纲、陈承镕、黄玉昆三人大加惩罚。

秦日纲怎么可能咽得下这口气呢?

他搬出天父下凡的大道理,搪塞吴捷的试探。

事后,杨秀清先令秦日纲率军北伐。

秦日纲知道北伐已成死局,在安徽舒城兵败,毅然回了天京。

杨秀清知道北伐战事已不可为,并未责备秦日纲。

如今,秦日纲又出任西征军前敌主帅。

难道,秦日纲觉得自己被杨秀清重用了,不再怨恨杨秀清了?

这种可能性很小。

秦日纲能得到洪秀全信任,又能在残酷的太平天国中荣登燕王大位,必有过人之处。

很可能,他只是在提防吴捷,防止被吴捷拿到把柄,从而被杨秀清问罪。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