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174章 湘军崛起(2/2)

湘潭大捷,让曾国藩扬眉吐气了一把。

咸丰帝罢绌鲍起豹,重用塔齐布,也向世人释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

湖南官场纷纷掉转立场,转而支持湘军。

湖南按察使徐有壬“诣国藩顿首谢”



巡抚骆秉章也对曾国藩刮目相看,认为绿营、八旗皆不足恃,只有湘军可以平定太平军。

从此,湖南成为湘军的后方基地,倾尽全力支援湘军。

湘军也正式崛起,成为太平军的头号敌人。

湖南文人多“经世派”

,眼见湘军崛起,也纷纷投靠曾国藩。

他们仇视太平军,认为“我不杀贼,贼即杀我”



曾国藩已经网罗了很多功名的“逸才”

,如彭玉麟、杨载福、禇如航、罗泽南、李续宾、王錱等。

湘军崛起,不少进士出身的官员也纷纷投靠曾国藩。

曾国藩早就是二品侍郎,属于朝廷大员,名声很好。

他克尽艰难,练成湘军,成为众人心中名副其实的湘军领袖。

湘军编制严格,训练刻苦,与绿营、八旗截然不同,特点十分鲜明,成为近代军阀的雏形。

直至国民革命军、红军,华夏军队组织形式才摆脱了湘军习气。

其特点有: 一、书生作将,农民作兵。

湘军中的主要将领、幕僚,多为地主知识分子,以不第秀才为主,进士出身者亦有。

士兵则来自湖南山村,以质朴山民为主。

二、兵归将募,兵为将有。

士兵由将领亲募,不得假手外人。

将领必须在湖南原籍招募,由当地取具保结,防止士兵逃亡。

将领死,则部队解散。

如此一来,士兵只听将领一人,将领只听曾国藩一人。

曾国藩依靠封建宗法秩序,组成了一支组织严密的新式军队,纠正了八旗、绿营散漫无能的弊端。

三、军饷优厚。

湘军陆军普通兵丁口粮每日一钱二分,每月军饷四两二钱,是绿营士兵的数倍。

水兵、军官待遇更优厚。

譬如,营官统带五百人,月饷二百六十两,直比满清封疆大吏。

日后,湘军为了鼓舞士气,更是放纵士兵抢劫。

每打下一城,官兵都将城池洗劫一空,大发其财。

不少军官往往打下一城,劫掠财宝后,就请假回湖南老家。

这其中最著名者,就是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

不少湖南农民争相充当湘军,期望在战场上发财。

湘乡荷叶塘曾家老宅里,一天到晚挤满了湖南山民,请求到湘军中充当下级军官、士兵。

四、严格训练,强化教育。

曾国藩亲自制订营规、家规,赤膊上阵为官兵说教,灌输忠勇理念。

湘军是一支全新的部队,一跃登上历史主舞台,成为镇压太平军的主力。

日后的淮军、楚军,乃至近代军阀,无不脱胎于湘军。

林绍璋在湘潭全军覆没,遭受前所未有之大败。

杨秀清震怒之余,开始调派各军援军入湘,必欲打败湘军,夺下长沙。

吴捷本在九江驻守,也收到杨秀清军令,要他抽调兵力,支援西征军。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