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借兵(1/2)
杨秀清最重视湘北战事,却没想到湘北战事最先失利。
更令他难堪的是,自己一手提拔林绍璋,交付他两万大军。
才经过一场战斗,林绍璋便损兵折将,全军覆没。
虽说林绍璋统带的都是新兵,战斗力不强,但也不应该败成这样。
他是杨秀清亲自提拔的,杨秀清岂不有“失察”
之过,岂不有损他的威望?
杨秀清气急败坏,将林绍璋革职,令石祥祯退守岳州。
他见湘军初次登台,表现卓异,不得不给予十足的重视,便将在鄂西作战的曾天养征调回湘,由曾天养主持湘北战事。
就连驻守九江重镇的吴捷,也接到命令,要他限期派兵增援西征军。
虽然都姓曾,曾天养可不是曾国藩的对手。
西征前线上,石祥祯、韦俊、石凤魁等人都是国宗提督军务,地位与曾天养相等。
曾天养管制不住这许多骄兵悍将,自己能力又有限,哪敌得过如狼似虎的湘军?
秦日纲本为西征军统帅,却被杨秀清派为北伐军援军主帅,率军北上。
他深知北伐已成死局,才走到皖北,就借口清军势大,率军返回天京。
秦日纲离开安庆后,罗大纲守安庆,负责为西征军筹措粮草,却无西征统帅之权。
杨秀清远在天京,遥控指挥湘北战局。
前线军情瞬息万变,前敌统帅曾天养能力有限,又无统帅统揽西征全局,西征军焉能不败?
湘北战场已成烂局,是个不折不扣的无底洞,派再多的援军过去都无济于事。
吴捷当然不愿派部队去湘北送死,可杨秀清有令,他不好不从。
杨秀清认为吴捷有守卫九江的重责,故格外开恩,令吴捷解送三千人马前往岳州,交由曾天养指挥。
不管是左七军,还是右二军,都是吴捷的心肝宝贝,决不能把他们送往岳州送死。
若是临时招募流民成军,时间上来不及。
另外,流民毫无军队样子,送到前线,不说白白送死,也会引起前线西征军的不满。
前线的曾天养是拜上帝会元老,已经五十多岁,在太平军中很有威望。
他曾做过洪秀全的卫队长,与洪秀全关系密切。
石祥祯、韦俊等人都是国宗,身份特殊。
若得罪这些人,也没吴捷好果子吃。
为了应付这项差事,吴捷颇为踟蹰。
左七军中倒也有人想去西征,和湘军一决高下。
譬如,好战的一师师长徐琛,听说吴捷要派军西征,一下子来了劲,跑到九江主动请缨。
吴捷先把他责骂一顿,然后问道:“你去了岳州,凡事都要听曾天养、石祥祯的,自己的部队都作不了主。
那湘军如狼似虎,林绍璋两万大军都全军覆没。
你才几个毛人,够塞湘军牙缝的?”
徐琛颇有不服,说道:“大帅,咱一师也有四五千人,咱也久经战阵。
大帅何不让咱去岳州碰碰运气呢?
弄不好,咱也能和曾天养并肩战斗,立下许多功劳。”
曾天养时年六十四岁,虽然年纪很大,但骁勇善战,这富有谋略,被军中称为“飞将军”
,所部被称为“虎头军”
。
他是拜上帝会元老,金田起义时受封御林侍卫,在太平军中很有威望。
在太平军西征军中,曾天养最富威名,不少捻子、天地会听闻他的大名,纷纷带军归附。
清军悍将、大名鼎鼎的楚勇头目、前安徽巡抚江忠源便死于曾天养之手。
曾国藩的老师、前湖广总督吴文镕亦被曾天养所败,愤而投水死。
徐琛出身于广西老兄弟,自然对曾天养十分崇拜。
他不知道的是,日后,漩湖港之役,曾天养以败军之余,击败湘军水师,斩杀湘军大将陈辉龙、禇汝航。
这场战役,是曾天养军事指挥的得意之笔,他个人声望也达到了最高峰。
紧接着,曾天养单骑挑战湘军大将塔齐布,以身试险,却身死军败。
曾天养一死,天地会党纷纷叛逃,西征军不得不退出湖南,开始崩败。
曾天养虽然威名素著,其实并非曾国藩的对手。
湘军崛起,西征军即将崩败,徐琛过去纯粹是屎壳郎找屎。
吴捷骂徐琛道:“蠢才!
你也不想想,曾天养手下都是些什么人。
韦俊、石祥祯都是国宗提督军务,林绍璋是杨秀清的宠将。
你到了曾天养手下,有什么资格和韦俊、石祥祯平起平坐?
你去岳州,不是我小瞧你,只能过去给韦俊、石祥祯充炮灰。”
徐琛惊道:“韦俊不是去扬州解围了吗?
怎么还在岳州?”
吴捷告诉他,洪杨彻底放弃了扬州,只在扬州城外瓜州驻有营垒,留兵防守。
天京方面战事缓和,韦俊又来到了武昌,主持武昌方面的战事,归曾天养调遣。
这时候,清军江南大营、江北大营正在分兵围剿上海小刀会、皖北捻军。
天京方面军事压力顿减,杨秀清改令韦俊西上武昌,接替石凤魁围攻武昌。
徐琛大失所望,有韦俊这些国宗在西征前线,自己这种无名之辈就难以出头。
吴捷带徐琛来到地图前,语重心长地对他说道:“我不让你去湖南,实因对你另有重用。
你看地图,江西的太平军,除了我们复兴会,还有湖口周庭森部、彭泽胡鼎文部。
“目前,咱们完成了土改,部队人马普遍扩充了两到三倍。
你一师一团占据了都昌县,堵住了周庭森、胡鼎文南下的道路。
都昌县南部的饶州府,粮产丰富,百姓殷实,地处皖、赣交界处,必须尽早夺取。
“同样的,一师三团占据了建昌县,往南便是南昌。
南昌是江西省会,敌所必保,咱们不好与敌争锋。
但建昌西侧的义宁州、武宁县,乃是赣西门户,地处鄂、湘、赣三省交界,敌我所必争。”
吴捷这一番话把徐琛的心撩得痒痒的。
他停顿了下来,故意问徐琛道:“这饶州府、义宁州、武宁县,你难道不想拿下吗?
你是想去湖南送死,还是想留在江西开疆拓土?”
徐琛大感惭愧,连忙向吴捷赔罪,表示愿意留在江西。
打发走了徐琛,吴捷还是没解决派兵增援西征军的事。
晚上睡觉时,雲娘提醒吴捷,何不向罗大纲借兵呢?
罗大纲如今镇守安庆,负责为西征军供应粮草、兵马,手下钱粮兵马极多,让他帮忙出三千兵马,还是问题不大的。
吴捷想了想,说道:“我也想过向爹爹借兵,只是他镇守安庆,地位紧要,无数眼睛紧盯着他。
若咱们贸然行事,被小人侦知了,岂不累及爹爹?”
罗大纲已经五十多岁了,劳苦功高,至今却仍是冬官正丞相。
卢贤拔、黄玉昆等人功劳、能力远不如罗大纲,却已经封侯,地位在罗大纲之上。
这与罗大纲横行无忌的性格不无关系。
加入复兴会后,罗大纲依然我行我素,性格不加收敛,俨然以吴捷的老大哥自居,颇令吴捷不喜。
另外,他暗地里还是吴捷的“岳父”
,总有些倚老卖老。
吴捷在复兴会说一不二,唯独难以收服罗大纲。
此次遇到难题,吴捷便抹不开面子,不好开口向罗大纲求助。
雲娘知道丈夫的心思,委婉地说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