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110章 北固山、焦山怀古(2/2)

摩崖石刻是华夏书法瑰宝,所存书法上至六朝,下至明清,字体上有楷、草、隶、篆等各种书法,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其中最著名者,就是大名鼎鼎的《瘗鹤铭》。

镇江《瘗鹤铭》与洛阳《石门铭》,是华夏现存价值最高的“二铭”



《瘗鹤铭》前承魏晋,后启隋唐,源自篆隶,归于行楷,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承前启后的划时代杰作。

碑文不知何人所作,落款为“华阳真逸撰上皇山樵正书”

,内容为纪念死去的宠鹤。

焦山摩崖石刻,多是历代名人登山观摩《瘗鹤铭》后留下的石刻。

在此留下真迹的既有陆游、米芾、黄庭坚等文人,还有陶澍、林则徐等近代名人。

众人从渡口处登陆焦山,直奔摩崖石刻而去。

最先看到的是浮玉岩,由宋代书法家赵孟奎写下“浮玉”

二字,苍劲秀丽,丰神雅致。

浮玉岩左侧,是南宋大诗人陆游与友人踏雪寻访《瘗鹤铭》留下的题名石刻:“陆务观、何德器、张玉仲、韩无咎,隆兴甲申闰月二十九日,踏雪观《瘗鹤铭》,置酒上方,烽火未息,望风樯战舰在烟霭间,慨然尽醉。”

书法刚劲有劲,言辞虔诚恳切。

一行人中,除了米国驻清国专使马沙利看不懂石刻文字,略有不耐烦,其他人都陶醉在石刻书法艺术上。

石刻下短短一条栈道,竟走了一个多个时辰。

尔后大家去了碑林,观赏《瘗鹤铭》残片。

这《瘗鹤铭》本刻在西江石壁上,因年代久远,石头崩落在长江里。

现存的残片,是清康熙年间苏州知府陈鹏年斥巨资沿江打捞出来的,仅有九十余字,在焦山下游三里江底找到。

唐约翰感慨地说:“要是能把这些石刻全部临拓出来,出一个完整的集子就好了。”

焦山摩崖石刻字帖有是有的,只是不很完整。

吴捷正要说话,久未言语的冯桂芳说道:“冯某之前一直在焦山隐居,私下临拓过摩崖石刻。

待日后方便了,我们派人去魔都,给诸位一人奉送一套集子。”

众人连忙感谢。

王瀚也感慨道:“大家为观赏《瘗鹤铭》而来,可惜只有残片。

若日后能够寻得《瘗鹤铭》全片,拓之诏示天下,才是一件文化盛事、千古大功。”

吴捷有心笼络王瀚,复兴会要兴办教育,正需要王瀚这样的人才。

他说:“日后若有机会,吴某一定组织人手,沿江打捞《瘗鹤铭》残片,务必使《瘗鹤铭》重见天日。”

王瀚脸上露出倾慕的表情。

吴捷继续说道:“兰瀛兄才高八斗,吴某仰慕得很。

兄何不留在镇江,好让弟随时过求教?”

兰瀛是王瀚的字。

此人虽然出身秀才,熟读儒家典籍,却是个思想开化之人。

历史上,他曾化名黄畹,上书太平天国。

事泄,王瀚改名王韬,在魔都租界避难。

王瀚是近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学者、报人。

日后复兴华夏,非大兴教育不可。

毕竟是才见面,王瀚只是笑笑,没有接话。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