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四十九章 形意拳(2/2)

精,难生易耗,明知是宝而珍惜锻炼者极少。

故车氏历代先师谆谆告诫门人:“要节欲,以保-精养精”



形意古谱上讲“精养实根气养神,元阳不走得其真,丹田养就长命宝,万两黄金不与人”



要练形意真功,必须节制性欲,若性欲无度,必造成精元气虚,身体衰弱,抵抗力下降,易发疾病,这就失去了“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

的基本条件,欲达上乘功夫则可望而不可及。

练意 意,即人的大脑之思维过程。

拳谱上讲:“心(指大脑)所发为之意,意之所向为之拳”



大脑是神经系统的中枢,指挥人的一切活动,习武也不例外。

意在形意拳的拳理拳法中的作用可分为三个方面:意动身随、以意领气、以意显形。

练气 气,乃生命之本,人活一口气,有气则存,无气则亡。

气是力的源泉,无气则无力。

气可分为内气和外气,练形意真功讲究养气和练气。

所谓养气,即指在意念的指导下,将全身之气凝聚于丹田,长期养气,可使元气充盈,精神旺盛。

所谓练气,是指在意念的导引之下,气从丹田出,通于四梢,达于全身,凝于两肋,冲于脑顶,上下鼓荡,左右开合,劲力充足,而后发为绝技。

所谓内气,是指人体内的肺腑之气和经络之气。

所谓外气,是指呼吸之气。

只有外气不断地供给与补充,才能使内气不断地运行与发挥,即我们常讲的吐故纳新,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才能发挥人体之潜能,强身健体,益寿延年。

形意拳以呼吸为功,运行为效,以内气的运行来带动外气的变化,即意之所向,气即随之;气一动而力即趋之。

逆腹式呼吸为形意拳的引功运气之法,轻松平静为行气之本,小周天运气法为进入高层次的阶梯。

起势扎步时呼吸,使气通于周身;动作时呼吸,使气力相合。

进则呼,退则吸,开则呼合则吸,呼气由丹田而吐,吸气归丹田所纳,内气外气,循环往复,源源不断,气运周身,力达四肢,内外相合,功夫可达上乘之境。

练力 人体之力有内力和外力之分,力之源乃气,拳谱上讲:“内气中和自生气,形式顺者自有力”



形意拳的拳理拳法讲究,练力要遵循:“三节”

、“六合”

之规。

仅以三体势桩功为例,势一扎,手一出,务必力从根节起,顺于中节,达于梢节,三节顺达,节节相催,即肩催肘,肘催手,力达拳掌。

腿脚用力之法也是同一原理,起于根节,顺于中节,达于梢节。

即胯催膝,膝催足,力达脚掌。

必须牢记,无论何时何地,练力要以意领气,以气催力,形式和顺,上下相随,内外相合。

如此练力,日久天长可达到力不蓄自蓄,劲不发而自发,力量无穷。

练功 所谓功,即指功夫,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三体式桩功,各种单练对练套路,都是基本功,要经常认真的演练和体会。

特别是散手(太谷叫撕扒),更是真功夫的具体检验。

形意散手名家孙德宜先生在青年时代,为了提高散手真功,经常不辞辛苦找到功夫上乘的前辈门上,花钱买打,从中吸取营养来充实自己。

尤其是步入中年以后,他几乎每天都要到布学宽大师家学习散手技法,一种手法他要反复练习几百遍,上千遍,直到运用娴熟,得心应手为止,这是他所以成为形意散手名家和“试金石”

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得到形意真功,就必须做到三节明,四梢齐,讲阴阳,懂趋避。

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勤于思考,坚持不懈,乐于吃苦,就能达到“拳无拳,意无意,无拳无意是真意;敌手攻来随我意,以艺服人是真艺”

的高超境界。

这便是形意拳中的十练。

形意拳,首先要将这十练练好,才能将无形拳法,十二形拳法的威力发挥出来。

从独孤柳的表现来看,无论是十二形拳还是这十练,他都沉湮极深。

--------------- ps:这一章大家或许会觉得在形意拳上有些哆嗦了,但我还是将形意拳的十练写出来,形意拳在众多国术中排名靠前,也是我最喜欢的国术之一,就当让大家了解了解形意拳吧!

想练的可以找来练练,这是一值得大家练的国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