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9 有所不为(2/3)
拳谱云:上法以手为妙,进法以足为奇,而总以身法为要。
又云:机关在眼,变通在心,而握其要者则在身。
身进则四肢不令而行,身退则百骸莫不冥然而逝。
故身法至为重要,必须察乎敌之强弱,因势变迁,随势而转移,以转侧灵巧,起落进退稳静得势为要。
进招取势,总以身法为先,身法以疾速为准,速胜迟败,乃技击之要旨。
总之,手、眼、身、法、步,要高度协调统一,意到拳到。
以上所述,不仅适合于形意拳,其它任何拳种散打实战时均以此为总旨。
形、意、神为形意拳的三大基础。
它们之间是息息相关、环环相扣的。
“形”
为基础,“意”
作灵魂,而“神”
则为神。
形,形象、姿势也。
“形”
作为形意拳最基础的拳架功夫,在形意拳的初级、中级,乃至高级阶段都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首先要做到“形”
顺。
形意拳的姿势和顺,动作协调,关节灵活,便于气血通透,劲力顺大。
“形”
的训练是有一定规矩及要求的。
如“钻拳”
,要求钻出之拳小拇指必须拧至向上,这样肘才能裹住肋。
形意拳的“”
讲究手肘肩与足膝胯相合。
这里的“合”
不仅仅指身体一侧的手肘肩与足膝胯相合,而是同样要求肢体左右两侧的手肘肩与足膝胯成拗步相合,要做到“合”
必须“裹”
得住,“贴”
得紧。
两肘裹,两胯裹,两股内侧贴紧,腰胯是关键,腰胯间的“灵活”
程度如何。
直接影响劲力的发放。
因为腰胯内为“丹田”
所在,由“丹田”
发出的劲力通过腰胯的“抖放”
直达四梢。
如打“右崩拳”
,右胯只有裹拧至左胯前,两股内侧紧贴在一起,同时抖丹田之力,右拳才能快速顺击出去所有的拗步都必须这样做。
谱云“顺则有力”
。
其次“形”
要合规矩。
形意拳对于肢体要求“一身备五弓”
。
手臂曲如“弓”
,便于控制上挑下压、左右拨拉;腿部曲如“弓”
,膝有弹力,并且能将脚之劲力快速上传;身曲如“弓”
,便于聚气蓄力。
谱云:“两肘不离肋。
两手不离心,出洞入洞紧随身”
,“出手如钢锉,回手如钩竿”
,这是对上肢的“形”
的具体要求。
两肘出入与肋相摩,利于手臂之功借身力而得发;两手出入不离心,便于对自身的保护和进攻;两手臂通过拧、攒、裹、撕、摩、扒、拉而劲力大增。
至于形意拳的“七疾”
、“八要”
之规定都是对“形”
的具体要求。
只有把“形”
做到位才能为下一步的“意”
打下坚实的基础。
意,心意,是指大脑所具有的一定意识指向。
形意拳的每招每式都具有较强的攻防意识。
这里的“意”
就是“进攻”
。
具体说就是“打”
,有了这种“打意”
,精神会高度集中,全身大小经络、气血、肌肉都会被“意”
所控制,一“紧”
俱“紧”
、一“松”
俱“松”
,身体的“整”
劲得到大大增强。
“意”
是一种“能量”
。
凡见过硬气功表演的人就会发现。
表演者在表演时凝神聚气大吼一声,掌到石裂,这是“意、气、力”
的高度统一的结果。
故在形意拳的训练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意”
的高度警惕性,即“意”
紧。
“意”
与“形”
要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