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316 何必荒唐(2/2)



车氏形意拳中“十目”

是指动作和形象名称而言。

它的具体内容是:斩截、裹挎、挑顶、云领,这四项为动作名称;鸡腿、龙身、熊膀、猴相、鹰捉、虎扑。

这六项为形象名称。

凡学练形意拳的,这“十目”

就是规范动作的标尺,故必须认真体会,循此去做,不可随心所欲,另辟蹊径。

“十目”

与“十六”

练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几乎包含了形意拳理论的全部精华,务需认真体验,才能使拳艺精益求精。

克服了“十病”

,又明白了什么是“十目”

和“十六”

练法,就要在“练”

字上下功夫,在车氏形意门中,将“练”

归纳为“十练”



形意拳第一、练头头为全身之主,人的一切行为无不受头脑的指挥。

头为六阳之首,五官百骸,头为总领。

所以,在演练形意拳的各种套路时,必须做到头要上顶、颈项要直、下颏要微收,以利领起全身,上下协调一致,使呼吸自然,任督二脉畅通,气沉丹田。

这样既利于手臂的自然发力,还可以利于保护喉部,以防不测。

不仅如此,头在总领手法、步法、身法变化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地保护面部的五官。

拳谱上讲:“五行真如五道关(这里的五行指眼、鼻、舌、耳、人中),无人把守自遮拦,蔽住五行克他人,四两可以拨千斤”



由此可知头在拳理拳法中的重要地位。

下面再来研究头部五官在拳理拳法中的作用与地位。

眼,拳谱上有:“眼有监察之明”

与“眼观六路”

之说。

无论平时演练,还是与人交手,双目要全神贯注,紧盯攻击目标,做到无人似有人,攻防意识逼真,久而久之。

可使双目炯炯有神,不怒神自威,敏锐如猴鹰。

特别是与人交手时,必须注意对方的眼,预察机宜,手脚未动眼先行。

拳谱上有“眼无神,拳无魂”

之论,充分说明了眼睛在练功和交手中的地位。

车永宏宗师把“猴相”

列为“四象”

之一, 取意猴子的目光敏锐,这是对形意拳拳理拳法的重大发展和完善。

耳,有“耳听八方”

之论。

我国的中医理论以为耳通肾,肾气充盈则听觉灵敏,遇敌必先觉,尤其是夜间,耳可闻风而趋避。

历代武林高手都非常注重听觉的修炼,所以。

平时演练要养成悉心用耳,凝神静听的好习惯,日久天长,可使听觉灵敏。

口中有舌,口舌一家,无论行功演练,还是静坐养神,口要自然闭合,以利呼吸。

舌要顶住上腭,以利津液生出,随时下咽,以防口干舌燥,更利于接通任脉,使周身气血运行畅通。

所以拳谱上有“舌有鹊桥”

之说。

形意拳第二、练身人之身躯,以腰为主宰,无论进退转侧,吞吐化泄,侧身调膀,均由腰来协调。

身法,身躯变化之法。

车氏形意拳拳理拳法中对身法的要求是:看正似斜,看斜似正,不俯不仰,不偏不倚,身之一动。

腹实含胸,腰活背圆,提肛敛臀,尾闾中正。

身法,有十二法要,即纵横、高低、进退、反侧、吞吐、趋避,这十二法皆有其具体的含义和要求:纵则放其势,其勇如猛虎;横则裹其力,开拓无阻拦;高则扬其身,九天摘星辰;低则俯其身,刁拿显其能。

进则乘其隙,出招不留情;退则领其气,回转伏敛身;反则顾其后,后面变前迎;侧则要调膀,左右皆顾及;吞则身未退,胸腹向里含;吐则身向拥;单双手推击;趋左也避右,避实击虚隙。

此身法十二法之要义,凡学练形意拳者,不可不知。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