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看戏(1/2)
明王府。
被贬为庶民的杨宪此时穿的不在是白衣,而是身穿一身富贵商人装,他现在的身份是大明王家贸易开拓有限公司的执行总经理。
说是执行总经理很多大明人不懂,应时应地的翻译,就是大掌柜的。
此时他正捧着账本,向上首的王妃报告着收益。
「……禀告王妃娘娘,公司目前半年来,雪盐,香玉,香神水的纯利润收入为三百三十七万两白银,其中三成已经送入宫中,已经由皇上身边的二虎将军亲自接收。
」 「另外,王爷吩咐的三千战船已向大明工部正式下单,由沿海一带相关造船厂督造,预计三年后三千战船就能建造完毕。
」 上座的韩昭听到这里,秀眉一皱。
「还要三年?
怎么这么久,不能买现成的吗?
」 「本宫可是打听过,一艘500料战船造价也不过上千两银子而已。
」 「三千艘也不过三百万两银子而已,王府半年就能有近三百万两收入,完全可以直接买嘛。
」 「大明这么大,难道连区区三千艘战船都买不到吗?
」 「回娘娘的话,这是因为王爷亲自吩咐的只要新船,所以只能新建。
」 「哦?
是王爷的吩咐?
那好吧,杨宪你下去吧,战船的事你多注意点。
」 「是,娘娘,小的告退了。
」 这时,王明的身影从韩昭身后出来。
「王爷,为什么故意要拖延时间不去征服倭国啊?
」 韩昭见面就问向王明。
王明呵呵笑了笑。
「小昭,我不是要故意拖延时间,我只是想多做点准备。
」 「这三年时间先让锦衣卫们去探明现在倭国的情况,还有海上季风气候规律,还有粮食,武器,兵员,人才招揽等等。
」 「想要打下倭国容易,但是完全统治却难。
」 「不然的话,朱元章肯借我三十万大军征服了倭国,却不能再借我三千文臣来统治倭国。
」 「这三年时间,至少足以培养出第一批可堪用的文臣。
」 「另外,也是要给朱元章足够时间来给我的明王府渗沙子啊,不然,他不可能那么轻易借我大军用的。
」 韩昭听完这话,目瞪口呆。
「居,居然有这么多原因……这可真是……」 韩昭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这时,忽然门外传来脚步声,明王府总管王道一前来禀报。
「王爷,刘国公前来求见。
」 「哦?
刘伯温来找本王?
王总管,今天京城发生了什么大事吗?
」 王总管走上前来,对着王明和韩昭先后恭敬一礼,然后才小声说道。
「王爷,娘娘,今天大明首届科举开榜了,但是上榜的三十六位学子,全是南方人,所有北方学子不干了,全都跑去皇城哭诉了。
」 「原来如此。
」 王明恍然,原来是这段剧情来了。
… 「王总管,那就把刘伯温请进来吧,你去泡一杯上好龙井茶送来。
」 「是,王爷。
」 不一会儿,王总管领着刘伯温进来了。
刘伯温一进来,当即就是一个拜礼。
「王爷,王爷……」 没等刘伯温说完话,王明抬手一压,呵笑道。
「刘伯温,你的来意我已经知道,不必多说。
」 「我让王总管去给你泡你最喜欢喝的龙井茶了。
」 「你且坐下喝茶吧。
」 刘伯温哪里坐的下来喝茶 。
「王爷……」 「别急,先坐下喝茶,喝完茶后再说。
」 「这,是……王爷。
」 纵使刘伯温心急如焚,但面对王明,他也不敢造次。
没一会儿,王总管就端着一杯好茶送到刘伯温面前。
刘伯温叹息一声,只好端起茶杯,喝前还先向王明道谢。
「刘伯温谢王爷赏茶。
」 「嗯。
」 「王爷的这龙井茶确实不错,喝起来唇齿留香,回味无穷啊。
」 「呵呵,那是当然,这可是太子亲自送来的上好贡品,是最好的茶叶。
」 王明不置可否的笑了笑,继续喝着茶。
刘伯温焦急的喝着茶,茶喝一半,忽然王总管又来禀告。
「王爷,刘国公,皇上传旨,命所有三品以上文臣全部都去奉天殿议政。
」 「那传旨的小太监说,务必请王爷您也要到。
」 刘伯温闻言心头就是一惊,看向王明。
「走吧,刘公,我们一起去奉天殿吧。
」 「你担心的事不会发生的。
」 「国子监里宋廉那样的文官不会像马三刀那样轻易被砍掉脑袋。
」 「此事太大,陛下也不会相信宋廉这样的文臣们会蠢到徇私舞弊。
」 「陛下杀性再大,也不会轻易杀他们的。
」 「我们去看戏就好。
」 「陛下要是万一真怪罪下来,本王会劝住陛下的。
」 「你应该明白的,这件事现在最重要的不是找出元凶,而是如何善后!
」 刘伯温闻言精神一振,心神一凛。
「是,王爷所言极是。
」 「那好,我们一起去看戏吧。
」 …… 朝堂,奉天殿。
主考官宋廉,还有丞相李善长双双跪在中间,其他三品以上的官员则站立于两边,一言不发,大气都不敢出。
李善长也算是无妄之灾,他虽不是负责阅卷的主考官,却在名义上负责科举所有工作的恩科总监,所以也在这里跪下了。
此时王明与刘伯温站在众官员们的前排。
王明晓有兴趣的,脸上还带着点看戏般的微笑,看着这一切。
上座龙椅之上,朱元章面色冰冷,一眼不发的翻阅着考生们的考卷,名次,籍贯。
终于,朱元章忍无可忍,站起身,走进宋廉,李善长面前,哗的一下将手中的籍贯表扔到他们面前。
冰冷的声音传来,冷咧的杀气弥漫开来。
… 「开国的第一次恩科,就被你们搞到这种地步。
」 「三十六个学子,全都是南方人。
」 「淮河以北的学子一个都没有。
」 「难道咱大明,就只有半壁天下吗?!
」 人群中,刘伯温心头一跳,果然,他猜对了朱元章肯定会这么一说。
另一边,跪地的宋廉也是心头乱跳不停,果然如刘公所言,祸事了,祸事了啊。
「有句话,咱一直不想问,不过现在,咱得问一问了。
」 「李善长,宋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