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大明首届科举舞弊案
大明洪武四年,大明首届恩科举士录取榜开榜了。
整个京城应天府内一派喜气洋洋,不时听到鞭炮炸响,衙役们一边敲打着铜锣,一边念着中榜的考生名字。
「嘉兴陈老爷名列二甲第七,恭喜恭喜,风光无限。
」 「恭喜恭喜啊……」 一处客栈前,报喜的衙役前来后。
那中举的士子风光满面出来正在不停的抛洒着银钱铜子。
人群围了一圈又一圈。
此时,在人群中刘伯温带着儿子刘琏正在微服私访着。
刘伯温微笑的看着这热闹,轻抚长须。
「琏儿,瞧瞧,瞧瞧,这多热闹啊,恩科开榜,二十年未遇呀。
」 「这么热闹的事,不枉我亲自来看看呐。
」 「当年你爹我中榜的时候,比那小子神气。
」 「一天我就抛撒了三十多两银子。
」 「都快把那楼给挤塌了。
」 「走,我们去国子监去,给宋廉他们道个喜。
」 国子监,刘伯温来此道喜,却不巧宋廉不在,刘伯温颇有兴致的翻阅欣赏着考生们的试卷。
如今榜单都下来了,刘伯温看看这些卷子自然没有什么了。
但是,刘伯温不断翻看查阅着卷子后,忽然眉头一皱,发现了不对。
顿时对身后站着的国子监官员开口道: 「这些入仕考生的年龄籍贯都在哪儿?
拿来让我瞧瞧。
」 「禀中丞,依律那些材料应该全部封存的。
」 「我要看,快拿出来。
」 「是。
」 不一会儿,材料拿过来后,刘伯温一一翻阅,脸色越来越难看。
刘伯温一言不发的站了起来。
「琏儿,回家!
」 「是,父亲,怎么了?
您哪不舒服?
」 「我浑身上下哪儿都不舒服。
」 「要有祸事了,要有祸事了啊。
」 「父亲?
」 且说刘伯温刚走出门,国子监的主官,也是本次科举的首席主考官老臣宋廉颤颤巍巍的前来了。
是的,这个宋廉就是曾经太子朱标的老师宋廉,后来被王明当众斥骂他为老酸儒,误人子弟的那位。
「刘公啊,听说你来了。
」 宋廉向刘伯温拱手道。
刘伯温没有给宋廉一丝好看的脸色,沉声道。
「我的宋大人,我的宋大主考,你,你让我说你什么好呢。
」 「怎么了?
」宋廉疑惑的问道。
「开榜之前,没看出毛病来?
」 「什么毛病?
」宋廉想了想,实在是没想出来。
刘伯温摇了摇头,果然,明王曾经斥责宋廉迂腐昏庸,如今看来是一点都没错。
「你录取的三十六个进士,全都是南方人!
」 「而大多数都来自江苏,浙江和安徽。
」 「北方学子岂能甘愿哪?
」 「难道我大明江山,只有半壁天下吗!?
」 宋廉一听这话,顿时脑子一懵,身体一晃,好险在一旁的刘琏扶住了他。
… 「考试的时候,姓名,籍贯,年龄,都存放在一个地方。
」 「由监考官封锁的,是以防止徇私舞弊呀。
」 「我们就是凭卷子,择,择优,择优……」 刘伯温叹息一声。
「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你呀,准备应付祸事吧。
」 宋廉一听这话,昏庸的脑子顿时就是一 个冷颤机灵,老泪纵横的一把抓住刘伯温的袖子。
「刘,刘公啊,你,求求你,求求你,看在咱们多年交情的份上,帮帮我啊。
」 刘伯温扯了扯袖,一时间都没扯回,可见宋廉此时抓住的劲有多大。
「宋廉,都这个时候了,我又如何能帮你?
」 「刘,刘公啊,不是,不是,可是,可是我真的不敢徇私舞弊啊,真的不敢……」 「宋兄,这么多年的交情,我相信你不会做,但是,皇上不会相信!
」 「那些落榜的北方学子们更不会相信。
」 「那,那可如何是好……刘,刘兄啊,我,我不是怕死啊。
」 「想,想想之前那工科的马三刀只因为贪了聚贤堂一些石材木料,皇上就把他的头砍下来埋在聚贤堂的玉阶 「我,我犯了这么大的错,皇上能容得了我吗?
」 「我,我活到这么大年纪了,其实,不,不怕死了。
」 「可是,我,我不愿意把我的脑袋割下来,塞进笼子里去巡游,更,更不愿意一生清名惨遭污损。
」 「我,我的后人更是抬不起头来,永远不得入仕啊。
」 刘伯温听完宋廉这些苦诉,也是心有戚戚焉,心思一转想到了什么。
「如今这个地步,你现在唯一的一线生机,只有去找皇后和太子。
」 「啊,这,皇后,太子?
是,是是啊……刘公,多谢,多谢,我,我现在就去找皇后。
」 宋廉慌忙的走了,求见皇后去了。
留在原地的刘伯温又叹息一声回家了。
路上,刘伯温又想到了什么,自言自语的道。
「出了这么大的事,即使是皇后和太子一起也未必能劝的了皇上。
」 「皇上的脾性越来越龙威难测了。
」 「那马三刀,当年可是在鄱阳湖一战中浴血奋战的功臣,他仅有的两个儿子都战死在那里了。
」 「可是,皇上依旧不念旧情杀了他。
」 「为何?
还不是要借此震慑那些武将们不要仗功自傲,贪脏枉法。
」 「那马三大刀确实有罪,但是罪不致死啊!
」 「皇上那样做太让人寒心了。
」 「宋廉出了这么大的罪,就算有皇后太子求情,也未必能劝的了皇上。
」 「除非,除非……」 刘伯温忽然想到了一个人名,一个在朝堂上越来越低调但在民间却因为赚钱太多而越来越高调的名字。
「明王,只有明王绝对能劝得了皇上,只有他能。
」 「但是,明王现在行事低调只一心赚钱粮为征服海外封国做准备。
」 「雪盐,香玉,香神水,哪一个不是日赚斗金富可敌国的买卖。
」 「明王有大智慧,知道不能吃独食,主动上交给皇上私库每年三成收益。
」 「若非如此,户部肯定要与天天跟明王过不去不可。
」 「吕昶更是在我跟前说过,若非明王主动给皇上的三成收益,他这个户部尚书非得在明王面前以头抢地也要抢这三门生意来。
」 「明王,很快就要去海外就封为真正的藩王了,他肯摊上这混水吗?
」 刘伯温咬了咬牙又想。
「大明首届科举就出了这么大的祸事来,若是一个处理不好,大明朝堂上下绝对要动荡不可,国子监的人怕是一个都活不了了啊,还有那些落榜后必然闹事的北方考生士子们……」 「不行,我得去找明王,现在只有他能劝得了皇上,绝不能让此事闹大起来。
」 王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