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六章 日月皆如水上萍(3/9)
茶棚外暴雨骤停。
走入一位紫衣道人。
老道士如今身份,是梁国的护国真人。
龙虎山外姓大天师,梁爽。
老妪看着那个一身浓郁紫黄道气的老真人,熟悉,实在是太熟悉了,虽然并非当年那位龙虎山年轻天师,但是终于被自己等到了一位天师府真人,她神色呆滞片刻,蓦然嗓音尖锐,双手十指如钩,死死抵住干枯脸颊,似笑非笑,似哭非哭,状若疯癫,近乎哀求,颤声道:“恳请天师取走符箓,求求真人法外开恩,我知道错了……”
老真人双手负后,根本不理睬那个神色悲苦的老妪,只是笑呵呵道:“这个世道,学人做好事,并不是件多简单的事啊,如果还想要善始善终,就更难了。”
梁爽来到火盆旁,轻轻按下想要起身的陈平安一侧肩膀,然后一起蹲着,老真人拿起那壶滚烫黄酒,一饮而尽,双指捻起一块通红木炭,擦了擦嘴角,再将空酒壶随手往后一抛,丢入那条敕鳞江中。
老真人依旧是自顾自说道:“就像我身边这位一见投缘的陈小友,何尝不是年少轻狂,容易不知天高地厚,故而意气用事、舍身成仁的事情,年纪轻轻就做过好几次了,侥幸不死,在外人眼中,自然是运气好三字就完事了,只是此间滋味到底如何,甘苦自知,不足为外人道也。”
陈平安取出两壶糯米酒酿,放入炭火中。
老真人等着酒酿渐渐温热,随口问道:“陈小友,既然那么喜欢看杂书,有无最为心头好的几篇传奇?
先别说,容我猜一猜,有无温岐,若是有的话,可是那位温飞卿的那篇?
嗯?”
“真人算人,堪称一绝。”
陈平安会心一笑,点头道:“晚辈最喜欢的三篇传奇当中,确实有那篇《窦乂》。”
其实当年使用化名,在一大箩筐的备用名字当中,这个名字罕见的窦乂,其实曾与曹沫并驾齐驱,如今打算将来跟刘景龙一起游历中土神洲,就用这个化名了。
老真人又问:“此篇最妙,又在何处?”
陈平安答道:“少年窦乂,曾经五年默默植树。
想来此间滋味,唯有书中人甘苦自知,恐怕温飞卿都未能感同身受。”
老真人将那块炭火丢入盆中,抚掌而笑,大声道:“果然我与陈小友投缘,是大有理由的!”
作为真人梁爽的阴神,一切喜怒哀乐,皆无拘无束。
除了对话双方,茶棚内其余人,全部一头雾水。
曹晴朗和小陌,还有蒲山薛夫子,这几个读书人,当然听说过那位被誉为婉约词宗的“温飞卿”
,只是他们还真不知道温歧写过什么传世的。
老真人这才视线上挑,看着那个早已匍匐跪地的老妪,说道:“求个什么,有用吗?”
老真人笑了笑,“何况已经不用求了,我不白喝你一壶酒。”
老妪这才惊喜发现自己身上的那道天师符箓,竟然不知不觉间,就已烟消云散了。
老真人提醒道:“莫磕头,小心折我寿,一怒之下,再给你贴张新符。
赶紧起来吧,本就是福祸自招如开门迎客的事情,就不是什么求与不求的事情。”
老妪坐在板凳上,望向那位青衫剑仙,正色道:“禀告剑仙,当年是有位云游至此的年轻道士,从我这边买走了那只铁盒。
我见他是太平山道士,对方还给我看了那块祖师堂玉牌,我勘验过真假,便答应了。
只是老身要与陈剑仙说明白,当年铁盒之内,其实空无一物。”
陈平安心中了然,就是那个与背剑老猿一同造就出太平山内乱的罪魁祸首,对方隐藏极好,神不知鬼不觉,曾经确是太平山嫡传修士之一。
对方是蛮荒天下早就隐藏在桐叶洲的大妖之一,弯来绕去,归根结底,还是文海周密的谋划。
看来周密曾经对蒲山,确实是志在必得了。
老妪看着那个面无表情的陈姓剑仙,内心惴惴,下意识搂住一旁的少女,“她是我收取的唯一弟子,先前她冒冒然牵红线,也是我幕后指使,恳请老天师与陈剑仙就算责罚,也不要连累她。”
陈平安点点头,站起身,以心声分别与老真人和薛怀言语一句,一起走向茶棚外。
到了江边,陈平安停下脚步,望向那个不明就里的蒲山薛夫子,眯眼说道:“可以出来了,既然老真人在此,我觉得就没有必要躲藏了吧?”
姜尚真的预料,半点无错。
蒲山云草堂内部,果然埋藏有后手。
正是这位在蒲山口碑最好的远游境武夫,被黄衣芸最器重的嫡传弟子,“薛怀”
。
紫衣道人抚须而笑,一头鬼鬼祟祟寄居在武夫神魂中的玉璞境鬼物罢了,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还要躲躲藏藏,像什么话。
欺负贫道不是十四境吗?
片刻之间,根本不给那头玉璞境妖族鬼物作祟机会,老真人就已经“搜山”
往返一趟,双指间捻住一粒芥子大小的魂魄。
薛怀只觉得脑袋裂开,痛如刀绞,就要抬起双手,陈平安立即伸 手抓住薛夫子的胳膊,帮忙稳住对方那一口纯粹真气,不至于在人身天地内翻江倒海,如洪涝水患一般伤及体魄根本。
片刻之后,薛怀满头汗水,苦笑道:“陈山主,是我先前着了道?”
陈平安笑道:“是对方有心算无心了,何况还是一头精通迷魂术的上五境鬼物,薛夫子其实不用过于自责。”
其实是陈平安瞎蒙的,倒也不全是乱猜,灯下黑之人事,往往离灯火最近。
反正这种事情,陈平安很熟悉了。
那么在蒲山能够接替黄衣芸的人选,也就一手之数,除了辈分不高但是极有声望的薛怀,其实还有蒲山掌律檀溶,还有那个祖师堂管钱的,叶芸芸的兄长。
所以在山门口,陈平安故意聊起金石一道,本就是为了能够与老元婴借机多聊几句,好让小陌暗中多观察几分。
总得有些人,得比坏人更聪明些,才能有更多的好人有好报,就可以让更多好人做好事,能够可以完全不计后果。
薛怀欲言又止,最终还是点点头,默然抱拳。
陈平安只得抱拳还礼。
老真人笑道:“薛大宗师,你先回茶棚便是,我跟陈小友再聊几句。”
薛怀依旧没有说什么,只是与这位决然不会只是什么梁国护国真人的紫衣道人,作揖行礼致谢,直腰起身后,转身大步离开。
在薛怀返回茶棚后,老真人与陈平安一起在雨后江畔缓缓散步。
“当今天下,道途之分,人鬼各半。”
“呵,斩妖除魔,真正妖魔,斩杀降服,真人天君,信手拈来,不过是依仗个境界道法,如市井俗子膂力雄健,所谓的阴阳之别,幽明殊途,无非是得道之士,天眼一开,一望便知。
可惜斩不尽的人心鬼蜮,除不完的蝇营狗苟。”
老真人喟叹一声,揪须不言。
“难也难,难如登天,易也易,易如反掌。”
陈平安笑着接话道:“就算注定人力有穷尽时,也要先竭尽人事,再来听天命。
无非是能够做成眼前一事是一事,能够手边出力一分是一分。”
老真人抚须点头,“是也,然也。”
老真人准备返回梁国道观了,临行前笑道:“共勉。”
是说那缝补桐叶洲旧山河一事,老真人自己还要在这边待上多年,以后双方打交道的机会不会少的。
陈平安沉声道:“共勉。”
老人最后笑道:“先前那座山神祠庙外,为了试探你小子的道心深浅,必须胡说八道一通,小子听过就算,莫要心怀芥蒂啊。”
年轻人斩钉截铁道:“真人只管放心,晚辈最不记仇!”
回了茶棚,陈平安才发现两壶家乡糯米酒酿温热妥当了,只是老真人没喝就走了,就拿起,大家分了喝,老妪和少女也不例外。
那位喜笑颜开的老妪,说是欢天喜地都不为过了,一直坐在火盆旁边擦拭眼角泪水,见着了陈平安,喝着那碗糯米酒酿,更是连呼恩公。
一旁少女则瞪大眼睛,端着酒碗却不喝酒,只是看着那个青衫剑仙,十分好奇。
好像她眼中的风景,比酒好喝。
叶芸芸也轻松许多,虽然还是没能从敕鳞江这边得到确凿证据,好让她与杜含灵问拳一场。
但是弟子薛怀身上,少掉了那桩原本极有可能惹来蒲山内乱的古怪祸事,还是让一贯神色冷清的叶芸芸,颇有几分笑颜如花的姿容。
陈平安起身告辞时,那位老妪赶紧跟着起身,施了个万福,感激涕零道:“陈剑仙,此次脱困,从此恢复自由身,老身无以回报,大恩不言谢……”
陈平安想了想,既然你都说大恩不言谢了,我还能说什么?
本来他是想问问看老妪,关于那些被小陌说成数量可观的江中美石,双方能不能做笔价格公道的山上买卖?
退一步说,反正比起那个当那定婚店掌柜的少女,学那些书上误人子弟的言语,突然来一句“公子大恩大德,小女子以身相许”
要好太多了。
少女在那位青衫剑仙即将转身离去之时,她突然眨了眨眼睛。
陈平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转身,与那个手腕轻轻拧转的少女,狠狠瞪了一眼,以心声警告道:“这位姑娘,可别恩将仇报啊!”
少女一脸无辜,打了个酒嗝,掩嘴而笑。
———— 陈平安离开那座茶棚后,就没有再去蒲山,而是临时起意,并未重返仙都山,稍稍绕路几分,走了一趟名为“燐河”
的水域地界,因为自家那条风鸢渡船,跨越三洲山河,在这桐叶一洲,从北往南,依次是清境山青虎宫,自家仙都山,灵璧山野云渡,大泉王朝桃叶渡,一条支流众多的万里长河,然后才是玉圭宗和最南边的驱山渡。
加上宝瓶洲和北俱芦洲,渡船停岸渡口各五座,总计十七处仙家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