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李煜和南唐社会的命运(1/4)

更新时间:2009-11-17 李煜与南唐社会命运 李煜是李璟的第六子,出生南唐皇宫,自小心灵聪颖,体态俊美,深得皇宫亲眷、宫人爱宠。

青少年时代度过一段靡华豪奢的享乐生活,且看其宫中摆设:“尝于宫中以销金红罗幕其壁,以白银钉、玳瑁押之,又以绿钿刷隔眼,糊以红罗,种梅花于其外。”

佚名:《五国故事》卷上,台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李后主每春盛时,梁栋窗壁柱栱阶砌,并作隔筒密插杂花,榜日锦泪天。”

〔宋〕陶榖:《清异录》,《说郛》卷61,中国书店1986版。

后代在对李煜的记录时也多讲其“性骄侈、好声色”



李煜本与王位无缘,但李璟晚年南唐宫廷内部的一场变故,却将这个“生于宫廷之中,长于妇人之手”

的王子推到了政治舞台的中心。

王国维:《人间词话》,引自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版,第4242页。

这位生长于帝王之家、过着钟鸣鼎食生活的后主,书、画、诗、文、词、音乐、佛学样样精通,尤以灿烂的词章彪炳词坛。

他购藏锺王真迹至多,得笔于柳公权,特为遒劲。

所为“书评”

,称欧虞褚薛、李、颜诸家,各得右军之一体,尤称特识。

他善写墨竹,尤工翎毛,凡署“锺隐笔”

者,皆其自画。

锺隐即其别唬“锺峰隐居”

之省称。

其诗颇饶情韵,全唐诗录十八首。

文笃好文学。

末嗣位时,开崇文馆。

即位后,置澄心堂,多引能文之士。

所为文集凡三十卷,惜今不传。

词可分前后两期。

前期据有江南,寄情声色,笔意自成馨逸,能于花间集外,自立一格,亦时有放逸之致。

后期则为归宋二三年间,名虽封侯,实为俘虏,题材加广,感慨益深,喜用赋体,工于白描,而文外曲致,翫之弥远。

谭复堂称其“雄奇幽怨,妙兼二难”

,遂为百世不眺之祖。

对于音乐,徐铉称其洞晓音律,精别雅郑,穷先王制作之意,审风俗淳薄之原,为文谕之,以续乐记。

喜研佛学内典,崇修佛寺,尝改宝公院为开喜道场,围城之时为近臣所蔽,犹听沙门德明讲楞严经。

另著杂说百篇,多所称引,时人以为可继曹丕典论,今皆一传。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这样评价道:“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我国文学史尊李白为诗仙,杜甫为诗圣,而称赞李煜为词魂,应为中肯之论。

对李煜评论,长期以贬居多,有人认为他虽承统即位却拙于治国,荒淫酒色自亡其国。

清代袁牧《随园诗话补遗》则引郭麐《南唐杂咏》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

几乎一直左右着史界的评论。

在某网站博客上,一则短文里的评价文字写得昪常绚丽精彩: 本以为你会走进百姓,仁政惠民,谁想你停留在征歌逐舞:“凤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本以为你会走进士兵,患难同共,谁想你停留在幽欢密会:“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本以为你会走进文武,殚精国事,谁想你停留在相思别离:“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终于兵临城下,四面悲歌,举手间君王阶下囚。

只剩下让人心惊的“最是仓皇辞庙日,垂泪对宫娥”

;只剩下让人痛楚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只剩下让人沉郁的“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只剩下让人肠断的“人生愁恨何能免,**独我情何限”



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李煜走出励精图治的江山,停留在纸醉金迷的深宫,于是绣口一吐,就是一个亡唐。

([url].

/u/49d689ce010003zi[/url]) 像此等认为李煜是荒淫酒色、懦弱无能、只懂屈辱伏降的昏君的文字,比比皆是。

李煜作为一国之君,虽然没能逃脱亡国的命运,但这并不代表其昏庸无能,其在国家管理上的作为只是常常被其在文学上的辉煌所掩盖而已。

此前,不少有识之士已经对李煜做出了相反而中肯的评论,关立勋:《论李煜其人》,载《国际关系学院学报》1996年第1期,第35-39页;许春在:《为李后主一辩》,载《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2年3月第18卷第1期,第58-63页;赵梦昭:《文德君王—李后主新评》,载《湖南大学学报》1997年第i1卷第4期,第54-58页;等等。

因此给李煜一个全新评价的时机已经成熟。

本节权引学者们已经刊出的有关文字并结合个人看法,对李煜作一番评述。

鉴于其文献词章成就将在文化篇里专门叙述,这里仅涉及其治国方面的绩效评价。

作者:格羅索2009-4-506:29回复此发言 -------------------------------------------------------------------------------- 2[转]后主是个有为之君,惜乎时不我予,乃至身死国亡 一、道义层面:具仁信之德 徐铉《徐骑省集》是了解南唐评析李煜的重要史书。

徐铉曾挥洒如椽之笔,奉命撰写李煜《吴王陇西公墓志铭》,对李后主一生功过事迹秉笔直书、盖棺论定: “……王以世嫡嗣服,以古道驭民,钦若彝伦,率循先志。

奉蒸尝、恭色养,必以孝;事耇老、宾大臣,必以礼。

居处服御必以节,言动施舍必以时。

至于荷全济之恩,谨藩国之度,勤修九贡,府无虚月,祗奉百役,知无不为。

十五年间,天眷弥渥。

然而果于自信,怠于周防。

西邻起衅,南箕构祸。

投杼致慈亲之惑,乞火无里妇之辞。

始劳因垒之师,终后涂山之会。

…… “惟王天骨秀昪,神气清粹,言动有则,容止可观。

精究六经,旁综百氏。

常以周孔之道不可暂离,经国化民,发号施令,造次于是,始终不渝。

酷好文辞,多所述作。

一游一豫,必以颂宣。

载笑载言,不忘经义。

洞晓音律,精别雅郑;穷先王制作之意,审风俗淳薄之原,为文论之,以续《乐记》。

所著文集三十卷,杂说百篇,味其文、知其道矣。

至于弧矢之善,笔札之工,天纵多能,必造精绝。

本以恻隐之性,仍好竺干之教。

草木不杀,禽鱼咸遂。

赏人之善,常若不及;掩人之过,惟恐其闻。

以至法不胜奸,威不克爱。

以厌兵之俗当用武之世,孔明罕应变之略,不成近功;偃王躬仁义之行,终于亡国。

道有所在,复何愧欤!

……”

(徐铉:《骑省集》,卷29,四部丛刊本。

) 徐铉笔下的李后主施周公仁政,以王道治国,以孔子纲常道德处世,始终如一从不背离。

徐铉另附“序文”

赞扬李煜精心研究“诗、书、礼、易、乐、春秋”

六经,旁通先秦诸子百家:撰着文史华章,必造精惊。

煞尾收结—称誉后主如日月光辉普照,功德名垂青史。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