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李煜的(3/3)

对艺术,一向要求颇严的李煜,遂又将残谱交给了他那通书史、善音律、尤工琵琶的昭惠国后周氏。

周氏按谱寻声,变易讹谬,去繁定缺,“新音清越可听”

,终于使残谱得到了较完关的重现。

李煜的《玉楼春》词,便记载了他当时在宫中“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的歌舞宴乐生活。

5、刻书印书。

不仅求书藏书,南唐自己也刻书印书。

当时付梓印行的就有刘知几的《史通》、徐陵的《玉台新咏》等,且上面都盖有“建业文房”

之大印。

南唐成了当时最富盛名的印书业发达的地区之一,史称“文献之地”



“独以典籍自娱,未曾干预时政”

的李煜,身体力行,为南唐文献的收藏、文化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惜,北宋开宝七年(975),当宋兵兵临城下之时,李煜竟学梁元帝,令黄氏放火焚毁了内府图籍,使得所藏文籍及钟王字迹几乎全部化为灰烬。

《江南别录》曾有记载:“城将陷,谓所幸保仪黄氏曰,此皆吾宝惜。

城若不守,尔可焚之,无使散逸。

及城陷,黄氏皆焚,时乙亥岁十一月也。”

李煜在《题:序》中所发的激愤语夕竟成了对白己绝妙的讽刺。

施沁认为,《江南别录》所称之“皆焚”

图籍,恐不足信。

北宋平江南后,大将曹彬舟载船装,掠走了南唐的许多藏书。

李煜幽囚汴京时,宋太宗赵光义曾幸崇文院观书,并召李煜及南汉后主一同观书。

太宗曾对后主说:“闻卿在江南好读书,此简策多卿旧物,归朝来颇读书否?”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17,《李煜本纪》,中华书局1983年版。

后主顿首谢之。

可见图籍并未毁尽,但焚后所剩的,都被北宋掳略一空。

南唐所藏的文献图籍究竟有多少?

史载:太祖命太子洗马吕龟祥就金陵籍其图书,得二万余卷,悉送史馆。

王应麟《玉海》称:“宋初凡得蜀书二万三千卷,江南书三万余卷”



马令《南唐书》则有宋初“得金陵藏书十余万卷”

之说。

这三万、十万之说,都是焚后所得,足见南唐藏书颇为丰厚,称为“文献之地”

,当之无愧色也。

而李煜以自己优秀的鉴赏力、独特的审美只眼、对文史、书法、绘画、音乐的造诣和创获,身体力行,着意提高了文献收藏的品味,又以帝王身份,召集和提携了一大批能工巧匠、艺术才人,功不可没。

然而,当他在文献收藏上殊多建树时,却最终走上了国破家亡之路,令人可叹可悲。

参见施沁:《李煜与南唐文献》,载《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第5期,第47-50页。

{飘天文学www.

PiaoTian.

com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