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94章 院士知道我(2/2)

“东景大学的光通信和声波辅助,虽然有着抗电磁干扰的优势,却需要安装反射板部署起来复杂,无法满足部署周期小于六个月的要求。”

“倒是箐华团队,听说这段时间对原本的方案进行了深度优化。”

“使得定位精度在钢结构环境中有所提升,或许会成为咱们最大的竞争对手。

车上许崇兴不厌其烦,详细给徐铭介绍着其他参加答辩的项目团队情况。

前脚话音落下,未作停顿便又继续开口补充。

“当然综合性能依旧咱们占优。”

“你不用给自己太大压力,到时正常发挥介绍咱们方案的优势就行。”

徐铭边听许崇兴教授的话,边翻看手中资料。

作为自家举办的奥运会,并提出数字奥运口号,奥组委评审会方面,自然更倾向于国内技术方案,这就使得海外项目团队的威胁不是很大。

“我明白。”

他抬起视线回应一句,整个人成竹在胸。

“咱们的论文已经在无线通信汇刊顶刊上发表,这会成为最强的技术理论支持。”

“同样也是其他项目团队所不具备的。”

郭昊强这时接过话茬微笑表示道。

旁边王雯丽附和道:“全靠徐铭学弟的权重矩阵公式和曲率补偿模型才能被顶刊接受。”

坐在最后排的曹恺和魏大强,虽没开口参与到此刻的话题讨论。

却是频频点头深感同意。

大家对于徐铭在此项目上的贡献,心里再清楚不过。

“这次评审组的组长,依旧是张乃同院士,前不久我去参与会议可还提到你了。”

“张院士知道我?”

徐铭听到许崇兴突然说的一句话稍微怔了下。

“你可是论文的一作,张院士也看了论文,对你的曲率补偿模型评价很高。”

许崇兴脸上挂着喜色同徐铭讲。

周围其他人,则都流露出羡慕神色。

毕竟平时大家接触到的,基本都是教授,只有院士讲课的时候才有机会看见。

更不要说得到院士的高评价。

魏大强激动之下,最先忍耐不住说出声来。

“有张院士的态度在,那咱们肯定稳了,明年奥运核心场馆都会使用燕大方案。”

此话一出顿时让车内氛围欢快轻松不少,对接下来最终答辩愈发期待。

很快当此话题暂时结束后,坐在相邻座位上的林伟终于不再沉默。

他主动开口关心起徐铭数学上事。

“师弟。”

“听新杰说你确定了毕业论文选题,打算研究筛法?”

和上次见面不同,眼下徐铭正式成为他师弟,语气和问问出发点都不一样。

只能说对徐铭更为关心。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